宁夏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二)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型追赶,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是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创造引领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抓好“1+4”特色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到2020年,农作物、畜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0%和70%。落实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实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剩和落后产能化解淘汰“四项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元的大趋势,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融合,加快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快“四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一网一库一平台”等基础设施,突出政务民生的宁夏特色,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推进共赢发展。宁夏是内陆欠发达省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加快开放、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向西开放优势转化为新的动力,努力把我区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功能,打造以中阿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会展经济高地。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和中阿产业园、商贸园、科技园、文化园等,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跨境贸易等合作,加快打造陆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以丝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化科技人才、教育卫生和文化旅游等交流,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国家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等服务便利化,营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开放环境。

(三)实施空间规划战略,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尊重城市化规律,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一主三副”格局,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银川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吴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中心,石嘴山建成宁北及蒙西地区重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固原建成宁南山区中心城市,中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完善沿黄城市带承载吸纳功能,建设太中银和银宁盐发展轴,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打造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带和经济增长极。健全城乡一体发展机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优美环境是宁夏最大优势,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一靓丽名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土地、资源和环境底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综合治理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区,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构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健全资源利用回收体系,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切实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保持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

(五)实施富民共享战略,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和谐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2年实现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扎实推动创业就业和居民增收,让人民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实现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中国梦和*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区创新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转型追赶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实现,宁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奋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和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要切实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既要注重投速、投量,更要注重投向、投效,形成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好50个重点项目。实施14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重点是建成河东国际机场三期、固原至西吉高速、永宁黄河大桥等,加快建设银西高铁、宁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段)、京藏高速改扩建、黄河宁夏段防洪二期、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实施23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特别要建成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煤制油、如意高档服装等,推进宁夏中关村产业园数据中心、西夏公铁物流园、三沙源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实施13个社会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着力抓好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宁夏美术馆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工程建设。对于这些项目,要建立台账,倒排工期,督查考核,确保进度和质量,从而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3880亿元以上。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转变融资观念,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组合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清单,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分配等机制,每个县(市、区)实施1-2个示范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市政、交通、生态等领域。增加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规模至20亿元,吸纳更多社会资本,争取母子基金总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发挥好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完善担保体系,提高增信能力,重组宁夏再担保集团,建立专项担保资金,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各类债券200亿元。

梯次推进项目建设。围绕自治区成立60大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不断筛选充实项目储备库。紧扣国家政策走向,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撑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进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包。着眼提高投资效益,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基本无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有税项目,培植有根企业。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用好审批监管网络平台,联审联批,提高效率,力争20个重点预备项目一半开工、30个重点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项目前后接续、梯次跟进。

(二)突出集聚创新,力促工业转型升级。用好市场导航灯、资源定位器,抓好供给侧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加快发展。

促使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启动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中高端产业,抓好3D打印、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碳基材料等项目。加快煤电化一体化步伐,新增煤化工产能300万吨,着力开发工程塑料、通用树脂、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出台光伏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增风电100万千瓦、光伏140万千瓦,带动光伏发电装备、风机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羊绒、纺纱等初级原料向中高端产品迈进,加快清真标准国际互认,打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特色品牌,轻工业占比再提高1个百分点。支持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引导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

引领园区集约发展。各园区都要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差异化招商,完善生产、集散、研发、认证等功能,分类吸纳对路企业进区入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保障、土地集约利用、上下游产业衔接四项行动,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提升园区竞争力。改造宁东等6个工业园区,推进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园区内大循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探索政企合作、多元开发、专业运营等模式,打造服务优、成本低、产出高、税收多的园区。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完善科技创新后补助、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GDP的1%以上。实施“八大科技专项”,建成国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技术转化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以降成本、提效益为重点,引导60户龙头企业对标一流、挖潜改造,做强做大;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宁夏名牌产品20个。实施“三项人才工程”,培养专业人才1.2万名,出台科研人员留职创业、职务发明等激励办法,让各类人才在创新中实现价值、创业中成就梦想。

(三)聚焦特色精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围绕“一特三高”,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瞄准市场需求,精耕细作,精深加工,精准扶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施精品农业发展计划。聚焦“1+4”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壮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使其在农业产值中占比超86%。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稳定在1200万亩、370万吨。狠抓优质奶源和清真牛羊肉基地,新增肉牛10万头、肉羊60万只,更新种植优质饲草100万亩。推动蔬菜产业往精品方向发展,新建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实施提升枸杞产业“六大工程”,新增基地5.8万亩。坚持“小酒庄、大产区”模式,新建改造标准化葡萄园5万亩,开建酒庄20家,加快向酒庄酒和中高端迈进。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效应,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或加工园区,引领特色产业多出精品。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并重,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盐碱地改良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加快育繁推一体化,推进优势品种提纯复壮,确保品质品牌优势。启动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工程,严格产地准出,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完善追溯监管。推广覆膜保墒、复种两熟等先进适用技术,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71%和58%。

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新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300个,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农机作业、粮食银行等服务组织30个,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扩大网上营销规模,引导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营销网络,发展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等,让更多特色农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

(四)挖掘发展潜力,创造服务业新优势。紧盯消费热点,突出适销对路,抓住基础好、需求旺、优势大的重点行业,创造新供给,开发新需求,实现新增长。

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依托宁夏旅游集团建立旅游发展联盟,整合旅游资源,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加快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以及体育、商贸等融合,开发一批全天候、全方位、体验型旅游产品,推出更多独特旅游商品,拉长产业链。办好中美旅游高峰论坛、“驾越丝路”等活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育一批优秀景区、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重拳整治价格欺诈、强制购物等乱象,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打得更响。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5亿元,增长10%以上。

壮大现代金融。鼓励私募机构、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发展,组建宁夏法人证券、财产保险等机构,支持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鼓励开发更多扶贫、助农、帮微、促创等金融产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建设阅海湾金融创新中心,发挥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作用,争取主板新上市企业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20家。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风险,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培育信息经济。推动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服务器5万台,开展数据收集、开发、利用和交易。加快建设并应用好“八朵云”,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推进宽带提速降费。支持软件、游戏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深化“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国家示范基地,形成经济增长新热点。

激活消费市场。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条件,重点开拓养老、健康、家政、健身等消费新领域,丰富订制化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抓好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提升银川、固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特色商业街区9个,构建便民消费网络。想方设法去库存、防风险,实行保障性住房货币化,提高公租房入住率,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800万平方米以上。落实带薪休假,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激活假日消费。试点组建消费金融公司,扩大消费信贷,提高现期购买能力。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建设。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布局、来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优布局、补功能、促融合、提品位”的思路,深化“多规合一”工作,开展一个市县一个规划试点,加强城市设计,体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统筹沿黄城市带和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实施“一主三副”项目400个,提升承载能力。推进银吴等区域同城化,新建改造银川至宁东等快速通道,实现所有县城通高速。抓好固原、平罗、宁东新型城镇化和中小城市试点,推动城市设施服务向城边村、小城镇延伸,打造旅游、枸杞、葡萄、回族文化等特色小镇,建立“人地钱”三挂钩机制,提高就近城镇化水平。全面落实户籍改革政策和居住证制度,配套完善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转移人口享受同城同等待遇,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城市宜居宜业。聚焦“城市病”防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探索系统治理城市内涝、管线交织等突出问题。强化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城区大中小路网和公交线设置,配建更多停车场、充电桩,新增泊车位5万个。统筹城市建筑布局,支持旧城、工矿区改造搬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00万平方米。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化城管、标准化物业提质扩面,改革城管综合执法,推广“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建成市民休闲森林公园6个。新建(或购买)各类保障性住房7万套,让19万群众圆上安居梦。

乡村美丽整洁。加快农村改房、改水、改厕、改能、改路,高标准建设20个美丽小城镇、100个美丽村庄,改造危窑危房3万户,启动农村污水处理试点22个,改厕2000户,新增“阳光沐浴”20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实现80%行政村垃圾有效处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