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府扶持的农业种植补贴项目细则
2018四川政府扶持的农业种植补贴项目细则
做好2018年全省农业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实施好十大行动方案,突出“四区四基地”,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2018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180元。
1.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1)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总结推广都江堰灌区“两区”划定试点经验,加强“两区”建设和管护,在全省50个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000万亩以上。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粮食规模经营面积同比提高5%。提升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水平,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上年水平。
(2)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两区”和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连片扶贫地区为重点,建成高标准农田387万亩。以“五大工程”为重点,建成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50万亩。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为重点,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3)深入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联动实施部、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推广粮油作物优质专用新品种,集成示范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连片建设200万亩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
(4)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继续实施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和现代种业提升等项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制种基地10万亩。加强种子质量和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确保无重大种子质量事故。启动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审定、引进、登记一批优良品种。
2.坚持质量兴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5)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粮食和饲草料。应用“稻香杯”评选成果,大力推广优质稻米品种,全省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900万亩。大力发展青贮(饲用)玉米,建设40个“粮改饲”青贮玉米示范区。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强化马铃薯主粮消费宣传引导。大力发展高粱、青稞、荞麦等名品杂粮。
(6)大力发展现代经作产业。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200万亩,促进川菜、川茶、川果、川药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发展。深度实施果菜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打造一批中高端特色农产品基地。全省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产量分别达到4000万吨、800万吨、25万吨、40万吨,桑园面积突破200万亩。
(7)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稳猪禽、兴牛羊”,全省生猪出栏稳定在7000万头左右,肉、蛋、奶生产保持基本稳定。以61个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推进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以49个肉牛基地县、26个肉羊基地县为重点,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推动牛羊产业发展。挖掘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发展内江猪、蜀宣花牛、牦牛、旧院黑鸡、中蜂等特色品种。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创建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0个,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000个。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开展人工种草,建设牲畜“两棚一圈”,发展家庭牧场。工业饲料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8)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和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搞好优势特色水产品区域布局,鼓励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积极支持水产品加工,创建四川美丽渔村20个。以做优品质、提升效益,在邛崃、隆昌等地创建30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2个国家级示范区,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43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61万吨。
(9)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新建、改造特色产业基地302万亩,出栏猪牛羊等大牲畜8217万头、鸡鸭兔鹅等特色小家畜禽7.6亿只(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50个,新建850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实施农村能源扶贫工程,新建大型沼气工程24处、新村集中供气工程91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新培育省级示范社200个、省级示范场250家。加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品牌宣传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抓好农业技术帮扶,进一步调整优化贫困村农技员、贫困县专家服务团和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小组,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强化产业扶贫常态化督查机制,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协调机制,再总结推广一批农业产业扶贫范例。抓好九寨沟地震灾后农业产业恢复重建。依靠农业产业发展脱贫35.95万人。
3.坚持品牌强农,强化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和对外合作
(10)大力培育优势品牌。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加快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抓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建设,着力发展“三品一标”,夯实品牌农业质量根基,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积极参与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介第二批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和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50个,举办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11)强化农产品市场开拓。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田头市场、冷链物流,加快订单直销、电子结算等新交易方式推广应用,提高流通效率。全力办好茶博会、菜博会、泡菜博览会等农业展会,开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三进”活动,组织参与川货出川等市场拓展活动,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创新“互联网+”品牌农产品行动,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促进“川”字号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
(12)高标准推进农业“走出去”。加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拓境外市场,推进蔬菜直供港澳,推进特色水果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支持种子、农机、饲料、兽药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推动农业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针对我省农业短板引进一批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设备、品种,继续利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双向培训农民,推动川台两地农业交流合作深入发展。
4.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13)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布局,实现就地就近整理、分级、清洗、冷藏、烘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初加工设施综合使用效率。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1000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3%,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向“三区三园”聚集发展,创建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14)推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发展。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新建农业主题公园120个、美丽休闲乡村200个。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第二批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创建认定,举办“2018年四川美丽田园欢乐游”系列活动。力争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500亿元。
(15)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深入推进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市县、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立足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配套完善农产品加工设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200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认定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16)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智慧农业工程建设,抓好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实施,建设涵盖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机提灌排灌、农产品初加工等不同类型的适度规模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抓好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打造益农信息社3.7万个,实现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大服务。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服务,强化农业统计监测、预警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农业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农业大数据试点建设,强化农业信息网络安全保障。
5.坚持科技强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17)加强农业良繁体系建设。成立南繁服务工作站,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果菜茶药种苗繁育基地。加快川藏黑猪、凉山半细毛羊、大恒肉鸡等特色优势品种推广应用,创建部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4个。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良种展示示范体系,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生猪三元杂交面达78%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
(18)继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轴心,加强四川创新团队建设。逐步健全特色优势产业专家团队,以产业链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整合相关学科资源,优化岗位设置和管理,紧密联系产业示范基地县,开展协同创新、试验示范、人员培训和成果转化推广。
(19)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清理借占用人员,补齐空编空岗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农技推广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探索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推进农业科研激励改革,构建产学研协同、企业主体参与、权益分配明确的成果转化运用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储备推荐一批科研项目,集成示范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推介一批主推技术。支持成都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20)强化农机装备建设。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打造农机化生产道路路网,分区域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12个。强化机械装备研究,搞好农机农艺融合。培育壮大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提灌站3000座,推进标准化站建设,在12个县开展农业智慧灌溉项目试点,加快太阳能提灌推广。
6.坚持绿色兴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1)全力推进农业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改。聚焦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重点案件、省级环保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群众投诉举报的热点难点,把禁养区养殖污染、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开展六个专项治理行动。完善县域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赋码备案,推进渔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压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
(22)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农业资源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全面推进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试点。抓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实施退牧(退耕)还草工程,全面推行草原保护的三项基本制度,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4.8%以上。落实禁渔期制度,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强化渔政执法监督和渔业资源保护。启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程,抓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治示范工作。新建农村沼气工程202处,进一步加大“三沼”综合利用力度。
(23)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工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工程等农业绿色发展“七大工程”。继续开展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深入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果菜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等项目。
(24)加快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循环补偿制度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
7.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面提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署,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指导成员资格确认。总结推广成都市温江区、广元市利州区试点经验和做法,指导5个第二批国家试点县和30个省级试点县积极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选择确定30个第三批省级试点县,以试点带示范,梯次推进改革,确保改革质量。积极推荐确定国家第三批试点县和首批整市推进试点单位。
(26)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数据汇交和脱密进度,规范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信息资源共享。做好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的常态化管理和承包权的物权化管理,夯实第三轮土地延包基础。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稳妥开展草原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27)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三权分置”并行政策,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体系和信息库建设。依法规范耕地、草地流转,发展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适度规模经营率提高1.5个百分点。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租赁承包地,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探索建立风险保障金和履约保证保险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28)继续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明确垦区集团化改革方向,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农场公司化改造,积极组建区域性农业企业集团和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指导凉山州开展区域性集团化改革试点,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按照先易后难原则,整体推进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29)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宽投入渠道,突出支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完善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担保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担保。推进遂宁等6个市县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试点工作,拓宽农业抵质押物范围。强化专项检查和财务监督,清理逾期建设项目,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8.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30)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以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继续推进两个创建,抓好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严格第三批省级监管示范县资格复审,示范推广“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加快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项目建设和“双认证”,积极开展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网格化移动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3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工作,按期完成入网注册、业务应用等任务。进一步扩大省级追溯平台应用覆盖面,率先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品一标”规模主体纳入追溯体系,全年新增1000家生产经营主体、1800个产品入驻省级追溯平台。生猪追溯实现全覆盖,逐步扩大牛羊、禽类、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追溯覆盖面。
(32)强化监测预警和突出问题整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坚持监测结果会商和通报机制,应用监测结果指导生产、防范风险。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超限量使用农药兽药和违法使用违禁物质等行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9.振兴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
(33)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出台《关于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开展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行动,联合评定命名省级示范社250个、省级示范场300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自愿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织实施经营主体骨干人员培训,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支持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承担农业公益性服务项目,继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和示范主体创建。
(34)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优化完善农村双创政策支持保障,积极搭建农村双创平台和载体,引导农村双创主体向现代农业重点县和融合示范园区集中,培育打造一批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推介一批农村双创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大力营造农村双创良好氛围。
(35)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发挥各类高等学校、培训机构等人才培养培训主渠道作用,调动农科教、政事企单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以青年农场主计划、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为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000人。
(36)实施贫困地区农业人才振兴工程。实施《四川省深度贫困县农业人才振兴工程实施方案》,重点领域招录招聘6550人、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一村一名农技员”培训提能1340人。深入开展特聘农技员试点,以政府购买、合同管理方式新聘农技员150人。
10.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37)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监管。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强化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统筹做好血吸虫病等其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试点,严厉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案件。严格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推动“智慧动监”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加强跨省动物和动物产品调入监管,确保检疫监管到位。做好兽药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和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
(38)抓好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和植物保护。加强植物检疫,强化种子、种苗检疫监管,抓好柑桔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推广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控技术,全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8%,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8%以上。深入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严格推行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实施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开展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
(39)强化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深化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年活动,切实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持证率,拖拉机年检率稳步提高3个百分点,持续开展变型拖拉机整治,加快存量变拖淘汰进程。开展平安农机、平安渔业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农机、渔业船舶、农村能源、农药、兽药、饲料、畜禽屠宰、农业园区等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切实抓好草原防火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无重特大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四川农业大学2022年自主招生报名时间招生简章及录取结果查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