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事业单位工资大涨及调整时间具体方案解读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一、劳动就业

积极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推动统筹城乡就业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和“4?20”芦山地震灾区、民族地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末,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649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0万人。年末城乡就业人员483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5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30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3万人。城乡就业构成比由上年的31.0%:69%变为31.7%:68.3%,城镇就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1909.0万人,减少46.8万人;第二产业1275.9万人,增加21.4万人;第三产业1648.1万人,增加41.1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上年的40.6%:26.0%:33.4%变为39.5%:26.4%:34.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3万人,比上年减少4.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2万人,比上年减少1.9万人。全年共帮助582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5%,比上年上升0.04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472.2万人,比上年增加17.2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13.1万人,增加66.3万人;省外输出1154.6万人,减少45.5万人,外派劳务4.5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3252.4亿元,增长13.2%。

全年办理失业或求职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7.0万人,实现就业6.3万人,占登记总数的91.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促进6182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比上年增加1776人;从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和专项资金中发放创业补贴10513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633个,比上年增加144个。全年有8315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新招募1439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

继续支持“4?20”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和失业救助。截至末,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灾区困难群众9952人,减收192 户受灾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2094.0万元,极大缓解了灾区就业压力。

着力做好藏区“9+3”学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群众就业促进工作。通过人岗对接、参军升学、挖掘就业潜力等有效途径,2011级藏区“9+3”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2%,超过目标任务4.2个百分点;通过专门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给予职业培训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措施,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全年组织12.8万人参加创业培训,比上年增加3.6万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46.0%。全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5.6亿元,比上年减少6.9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1.0万人,带动(吸纳)就业4.2万人。全年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4.5万人,创办企业6616户,创造产值113.9亿元。

全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111.7万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求职成功率48.4%;为79.5万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全年争取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省级财政就业专项资金1.3亿元。

二、收入分配

坚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同步推进,不断加强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5631.7亿元,增长6.5%。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5697元,比上年增加3902元,增长9.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5%。其中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6153元,比上年增加3933元,增长9.3%;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722元,比上年增加4704元,增长9.6%。国有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2981元,增长2.8%,其中中央企业78995元,增长3.6%,地方企业49311元,增长0.1%;事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5378元,增长6.2%;机关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2322元,增长7.2%;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2671元,增长9.5%。

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34203元,增长16.3%;采矿业46595元,增长12.2%;制造业40486元,增长7.9%;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9409元,增长19.3%;建筑业38303元,增长8.5%;批发和零售业39361元,增长1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458元,增长6.0%;住宿和餐饮业31013元,增长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2052元,增长13.6%;金融业80704元,增长8.1%;房地产业43439元,增长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1304元,增长15.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73246元,增长3.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6497元,增长9.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31642元,增长13.0%;教育业51753元,增长6.3%;卫生和社会工作61092元,增长6.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614元,增长5.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2062元,增长7.0%。

发布最低工资标准,月标准调整为1100 元、1250元、1400元,小时标准调整为11.5元、13.2元、14.6元。发布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1%、上线为18%、下线为4%。继续扩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的工种岗位范围,累计发布1845个工资指导价位。

三、社会保险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达到18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1726.0亿元,比上年增加202.3亿元,增长13.3%。年末全省离退休人员总数71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9万人。其中,离休人员1.5万人,退休人员(含退职)715.8万人。

(一)养老保险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转移衔接,打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的通道。年末全省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已达485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839.7万人,增加119.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013.9万人,增加12.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中,参保职工1191.6万人,增加6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数648.1万人,增加51.9万人;参保女性823.7万人,增加83.9万人;参保农民工105.0万人,增加4.8万人;参保企业人员1700.7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增加18.1万人;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39.0万人,增加1.3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6.7万人,增加2.4万人。年末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覆盖面97.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

全年共有611.4万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49.5万人;全年月人均领取水平达到1642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增长8.0%。有1130.9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40.7万人;月人均基础养老金75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1576.8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217.7亿元,增加116.3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收入261.9亿元,增加51.2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企业养老保险)1.0亿元。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率97.6%,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年基金总支出1313.2亿元,比上年增加205.6亿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金1180.8亿元,增加189.0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013.3亿元。

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增加5.3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59.0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78.0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补贴14.1亿元。基金总支出110.9亿元,比上年增加17.0亿元,其中支付养老金10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55.1亿元。

(二)医疗保险

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建成并运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截至底,全省已有6个市(州)和4个区(县)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年末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8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5万人,参保覆盖率98.0%;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34.4万人(含其他形式农民工),增加47.4万人,参保覆盖率99.0%;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247.1万人,增加43.1万人,参保覆盖率97.0%;农民工85.4万人,减少1.0万人。参加职工医保中,女性703.6万人,增加33.2万人;退休人员407.5万人,增加13.0万人;私营企业191.3万人,增加22.9万人。年末参加补充医疗保险1105.3万人,减少31.4万人;列入公务员医疗补助范围147.6万人,增加5.7万人。

全年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数727.4万人,比上年减少119.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人数325.2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封顶线平均达到22.7万元,比上年提高1.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封顶线平均达到13.2万元,比上年提高1.4万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1.2%、72.7%。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78.7亿元,比上年增加60.3 亿元。其中征缴收入363.8亿元,增加58.1亿元,当期征缴率98.7%,降低0.5个百分点;统筹基金收入235.6亿元,增加44.3 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0.3亿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304.6亿元,比上年增加37.4亿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182.9亿元,增加1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末累计结存500.3亿元,其中统筹基金339.1亿元。

全年城镇(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12.7亿元,比上年增加31.6亿元。其中缴费收入27.5亿元,中央财政补贴56.4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26.9亿元。城镇(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水平413.5元,比上年增加69.8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05.9亿元,比上年增加32.1亿元。基金年末累计结存66.7亿元。

(三)失业保险

实施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缴费及待遇计发办法。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3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其中女性274.0万人,增加12.5万人;农民工70.5万人,增加3.8万人。

全年共为30.0万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月人均领取失业金水平852.4元,比上年增加108.8元,增长14.6%。有20.8万名失地无业农民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并领取失业保险金。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105.7亿元,比上年增加24.1亿元。其中征缴收入(含失地农民)100.7亿元,增加22.9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41.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30.3亿元;医疗补助金支出7.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78.6亿元。

(四)工伤保险

推动落实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0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 万人,其中女性278.7 万人,农民工135.3万人,高风险企业86.6 万人。全年有8.6 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其中征缴收入28.1亿元,增加2.6亿元,当期征缴率96.5 %。全年基金总支出22.3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8.1亿元。

(五)生育保险

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标准,推进生育保险工作。年末全省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3万人,其中女性334.7万人,增加20.5万人;农民工77.7万人,减少了2.7万人;私营企业135.9万人。全年有21.7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3.7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5.8亿元,增加2.4亿元,当期征缴率98.4 %。全年基金总支出13.4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4.7亿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深入推进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组织开展社会保险财政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社会保险费征缴专项检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资金到位情况专项检查,推进网上监管工作。受理和立案查处案件139件,挽回基金损失189.0万元。组织开展现场监督,现场监督覆盖面60%。全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292家,比上年增加13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3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领取待遇人数6250人,支付受益人待遇3.0亿元。年末企业年金累计结余11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0亿元,增长28.3%。

四、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推荐选拔各类专家1366名,其中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50名,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25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99名;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25家、进站博士后448人;新建5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评定确认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1.7万人;新建15家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培训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等专业技术骨干人才4万人;继续实施藏区“双百人才”培养工程,培养藏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0名。强化国外智力引进工作。按需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国(境)外人才,实施聘请外国专家项目180项,聘请高层次外国专家366人共计560人次;其中实施天府高端引智计划项目31项,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00人159次来川工作。实施引智精品工程和成果推广项目,完善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和共享体系,建立有效期内的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累计达31个,其中6个被评为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全年示范推广引智成果38项。执行出国(境)培训项目32项,参训人数592人。

以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项目,全年新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2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0.8万人,高技能人才年培养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组织0.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师职务实际操作考试,0.5万人考试合格。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截至底,全省共有技工院校85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12所、技师学院9所,有在校学生11.6万人,当年招收新生3.9万人,毕业学生3.0万人,就业率97.0%;另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408个,就业训练中心130个,年培训能力达百万人。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等专项培训行动,全年共培训农民工99.1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69.0万人,品牌培训4.4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8.3万人,创业培训7.5万人。全年为87.2万名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80.6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人事管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扩面试点,在遂宁市新增3个聘任制公务员试点职位。深化基层公务员招录制度改革,首次定向从优秀工人、优秀农民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243人。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力度,招录比例提高到不低于15%。继续实施“两降两加两限”的公务员招录倾斜政策,积极破解民族地区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加大基层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招聘政策支持力度,印发《关于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吸引各类人才到基层事业单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出台《关于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印发省属卫生事业单位卫生专业人员公开招聘公共科目笔试大纲,积极探索分类指导卫生行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2002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开展人事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考试各环节的管理,确保了人事考试安全。全年组织人事考试92项,参考人数达234.1万人次。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年活动,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指导成都市新都区开展中西部首家“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三方机制向基层延伸,扩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覆盖面。全省全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89.5%,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88.5%。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推进“两网化”管理,推进欠薪治理责权统一,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欠薪问题常态长效治理,从源头上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发生。全年共为农民工等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9.8亿元,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3.5万份、补缴社会保险费1.2亿元。着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调解组织网络和仲裁院基本建成,调解仲裁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办案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截至底,全省经编制部门批复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达193个,市、县两级建院率分别达100%、94%;共建立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5.4万余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行业协会等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网络。各级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3.4万件,当期结案率97.8%;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万件,调解成功率为92.6%。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全年共接到行政复议申请257件,比上年减少26件;行政复议案件结案决定维持率88.9%,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发生行政应诉案件642件,比上年增加130件;行政应诉案件结果判决维持率77.1%,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八、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国家项目的县级项目16个、乡镇级项目64个。截至底,全省共有国家建设项目县级64个、乡镇级232个;其中:县级项目25个完工、14个在建,乡镇级项目102个完工、35个在建。

积极开展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服务规范、方便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截至底,全省街道、乡镇和社区就业社保公共服务机构(窗口)建成率97.8%,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8.8%;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机构(窗口)共有工作人员5.8万人,其中编制人数0.8万人,购买服务人数3.2万人。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支撑,按照“系统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强化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以省级集中管理、数据全省共享模式建成四川公共招聘网,实现了招聘求职信息“一点登录,全省查询”,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形”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参保地待遇、就医地结算、就医地监管、全省统一清算”的原则,建成异地就医结算省级平台,顺利实现异地住院“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完成以退休人员实名制为基础的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开发,并上线试运行。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在攀枝花、德阳、广元3个城市开展试点。加强社会保障卡发放应用,全省累计持卡人数达到3306.4万人,比上年增加613.7万人。

2019四川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标准及工资计算方式薪资表

2019四川差旅费报销标准,公务员事业单位差旅费报销标准表

2019四川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及管理办法新标准

2019四川事业单位体检项目和体检标准

2019年四川公车改革方案补贴标准,四川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实施方案

四川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9年四川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最新规定,四川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

2019年四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方法

2019年四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9年四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文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