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网络管理系统【官网入口】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点击进入》》》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网络管理系统

继续教育“立交桥”:框架与行动

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进程中,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备,成为推进我国继续教育改革的主要藩篱和瓶颈,这突出表现为继续教育内部条块分割、壁垒高筑、各自为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构建,旨在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总报告《贝伦行动框架》也呼吁各国“通过建立同等学力框架,例如包含非正式和非正规学习的资历框架,制定或完善承认、审核和认证一切形式学习的框架和机制”。总之,针对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依据我国关于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法规,顺应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潮流,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以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价值取向为根基,继续教育“立交桥”的主体性框架结构依次由本质内涵、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等四个维度共同构成。

一、沟通不同的本质内涵

从本质内涵维度审视,继续教育分为学历与非学历、职业与非职业两大类,这两类继续教育构成了继续教育内涵的全部意蕴,显然,要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就必须实现这两类继续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之间建立起彼此沟通的阶梯或桥梁。

(一)建立资历架构体系

资历架构是一项跨越学术、职业和持续教育等界别的资历等级制度,涵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等不同本质内涵的教育形态,标明不同资历等级所应达到的不同标准,并以实现不同资历等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为最终目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从2008年开始推行资历架构,其资历架构包括以下七级:第一级为中三程度证书,第二级为香港中学会考证书,第三级为毅进文凭/副学士先修/香港中学文凭证书/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证书,第四级为副学士/高级文凭/高等文凭,第五级为学士,第六级为硕士,第七级为博士。每一等级都制定了“资历级别通用指标”,通用指标说明同一级别资历的共性要求,涵盖“知识及智力技能”、“过程”、“应用能力、自主性及问责性”和“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及运算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贯通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持续进修等多方面资历。可以说,由七个等级及其“资历级别通用指标”所组成的资历架构体系,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不同本质内涵的继续教育之间搭建了资历衔接的阶梯和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为公民参加继续教育、开展终身学习,确定了方向、目标和途径。

建立继续教育资历架构体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分别制定不同资历的客观标准。资历的客观标准主要用能力单元来表示,能力单元主要包括名称、编号、级别、学分、能力、应用范围、评核指引和备注八个方面。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首先,设立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机构,其成员主要由学术界专家和职业领域企业家、工程师组成,主要负责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评审,通过评审的课程就可以进入到课程名册,并赋予相应的学分。其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委员会应制定相关文件,对各种证书机构的资历架构执行标准及其组织管理做出严格规定,并实行督考制度,确保证书的考评程序和颁发过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再次,为了便于不同界别之间尤其是同一级别内不同界别之间的沟通衔接,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应定期举办交流协作会议,签署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并随时将有关协议公布于众。最后,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应为学员的资历衔接和转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如在标准、程序、时间、技术及其他资讯等方面,给予学员清晰的指引。

(二)实施教育回流①制度

教育回流为有工作、家庭和生活经验的成人随时进入校园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制度保证,成人可以以自身所具有的相关经验作为入校入学的重要凭证,一方面,既可以通过学习和考核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也可以单纯以自身素质提升为目的而不拿学历;另一方面,既可以更新或提高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促进职业能力之外的其他人格素养的不断完善。教育回流有利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就必须实施教育回流制度。

实施教育回流制度,首先要改革高等教育的入学条件和方式。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是实施教育回流的最主要场所,对成人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该放宽入学条件,改变传统的入学方式。其次要实施带薪教育假,保证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将带薪教育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福利形式,大力支持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凡是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可申请带薪教育假,进入到大学或其他科研院所继续学习,这种做法既可减少单位的一部分培训费用,同时也有利于单位和员工的持续发展。最后要建立教育回流考核评价机制。教育培训机构应为每位研修人员建立详尽的学习档案,并在学习期间和学习结束后将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研修人员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外出研修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考核和评价,将其纳入本单位的整体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并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将参加继续教育变成单位和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强大内驱力。

二、衔接不同的组织形式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内容+平台+终端”新型传播体系建设的推进,以传统课堂教学和以单独个体自学为主导的继续教育组织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学员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要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独个体自学的局限性,实现不同组织形式继续教育的一体化衔接。翻转课堂和虚拟学习社区这两种教育组织形式恰恰具有整合和互补传统课堂教学与单独个体自学的功能。

(一)构筑翻转课堂组织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员首先在家或课外自学由教师创作的视频材料,然后再回到课堂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和应用性训练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大课堂观,翻转课堂组织通过对传统课堂的翻转和对纯粹自学的突破,真正实现了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的有机整合和一体化衔接,从而表现出其特有的明显优势。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而言,在翻转课堂组织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自主灵活、多次反复地开展知识学习活动,这明显优于传统课堂组织同进度、同方式和一次性的知识学习效果。对于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而言,在翻转课堂组织中,学员在课堂上可以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还可以与其他学员一起共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有效改变了以往学员个人学习孤立无援、收效甚微的不良状况。

构筑继续教育翻转课堂组织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设计制作视频材料时,应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更多地采用学员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视频材料的呈现也要契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其次,教师应将整个教学过程与学员的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员进入教学和课程中,让学员成为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积极参与者,让学员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文本和课程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和圣人角色转变成导师和辅助者,教师不仅提供视频材料,还要提供实时在线辅导,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检测和反馈;教师不仅提供一对一个别指导,还要适时组织集中答疑,将导学助学贯穿学员学习全过程。最后,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对学员学习的行为跟踪和数据监控,及时提示和督促学员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同时还要以短信、微信、邮箱、QQ等形式,为学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服务。

(二)建设虚拟学习社区

所谓虚拟社区,是指当足够多的人带着饱满的情感在网络空间中进行长期的公开讨论并形成个人关系网络时所出现的社会集合体。[1]虚拟学习社区是在虚拟社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指在特定的网络空间内,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组成,相互间具有持续交互关系的学习共同体,其中,学习者和助学者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主体,网络空间是交互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环境。对于继续教育而言,虚拟学习社区与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独个体自学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员与教师之间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主要是通过远程通信进行交流和探讨,所有社区成员都可以自由选择任何网络环境开展交互活动,从而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独个体自学的空间局限。其次,虚拟学习社区的交互活动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可以实时也可以非实时,从而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独个体自学要么同步要么异步、要么实时要么非实时的时间和进度的限制。再次,作为虚拟学习社区的最核心特征,社会互动呈现出极其复杂、极其丰富的人际关系向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独个体自学的单一和封闭状况,从而使虚拟学习社区成为一种集个人学习、班级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一体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建设虚拟学习社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并不简单等同于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仅仅开发一套人机交互系统,哪怕是再增加更多的学习资源,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虚拟学习社区的最关键问题是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第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人际交流虽然以现代远程信息技术为媒介,但也并不完全排斥面对面情境中的社会互动,在形成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网络方面,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第三,社区意识和社区文化既是虚拟学习社区不同于一般网上学习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虚拟学习社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再加上学员、教师和继续教育机构之间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因此,培养社区成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意识和社区文化认同感,培育“互联网+学习社区”的文化心理生态体系,就成为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发展趋势。第四,虚拟学习社区建设,应以问题型(任务型或项目型)和实践型社区为主,紧密结合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更加注重学员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建构和生成,使其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验,并使之成为建设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重要主体。

三、融合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既是继续教育的重要范畴,也是影响成人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相互分离,显然不利于继续教育“立交桥”的构建,有机融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作为两种新型的成人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和跨界学习分别具有不同学习方式之间有机融合的内在特质。

(一)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是当前国际成人学习领域的新动向,是随着对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反思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策略。混合式学习倡导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强调传统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操作学习的重要价值,同时还追求传统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操作学习这三种不同学习方式之间信息传递通道的优化选择。由此不难看出,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单纯传统课堂学习的成本,突破单纯网络学习的局限,还能有效提高单纯操作学习的效率,通过对传统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操作学习片面性的超越以及对三者各自优势的整合,最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实现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的无缝连接,实现传统课堂学习、网络学习与操作学习的有机融合。

在继续教育中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时,首先,教师要通过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等途径,帮助学员建立与混合式学习方式有关的概念体系,掌握混合式学习的必备技能,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学员对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应用,以促进并实现学员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继续教育目标,区别对待并综合运用将学员集中起来的集中混合式学习方式和将学员分散开来的分散混合式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认知风格,或采用场依存型学习方式,或采用场独立型学习方式,以实现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合理搭配和有机结合。再次,教师要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总抓手和切入点,着力提高教育活动与学员学习需求的适切性,全面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和所有教学资源,确保实现教育效益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对混合式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切实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要重点考量学员学习方式的自由度和学习结果的满意度。

(二)开展跨界学习活动

扩展学习理论认为,传统学习理论仅仅关注了以促进知识或能力纵向增长为目的的纵向学习,而忽视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行业和不同时空之间的横向学习。跨界学习正是这样一种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和跨时空的横向学习方式。不同场域之间的边界往往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质变的机会和可能性,跨越不同场域之间的边界,必然会促动参与者重新检视他们之前的诸多惯常假设及其长期的专业实践,从而引发其深度学习,进而言之,由边界交融和多元汇聚而成的“第三空间”,必将促发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系统的深刻变革。[2]由此可见,跨界学习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不同场域的交叉融合,最终实现在单一场域内无法完成的创新和突破。

在继续教育中开展跨界学习活动,首先,确立具有突破意义的学习目的,不仅要勇于走出自身樊篱,虚心学习优秀他者,而且要摆脱单纯掌握已知知识和技能的局囿,创造性地探索自身问题解决之道。其次,遴选适切的跨界学习者。跨界学习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程式较为复杂,所以要遴选那些对现有场域认识深刻、经验丰富同时又对其他场域有所涉猎并常有奇思妙想者参与跨界学习活动,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将跨界所学与自身工作有效融合。再次,明确跨界学习的独特内容。跨界学习包涵跨界体验、跨界思维和跨界行动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跨界体验是指通过跨界阅读、跨界考察和跨界参与等方式,全面把握外部标杆的相关情况;跨界思维是指采取水平思维、换位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等创新性思维方式,深入分析跨界之后产生的诸多问题;跨界行动则是指在跨界体验和跨界思维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一系列自我变革和自我创新活动。复次,厘清跨界学习的具体程式。完整的跨界学习过程由以下诸多环节相继构成:诊断自身存在的问题,确定跨界学习主题;开发跨界学习资源,明确跨界学习内容;进入标杆现场亲身体验,发现自身与标杆的差距;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改善思想观念和行为策略;开展“头脑风暴”式内部研讨,制定自身改革行动方案;转化跨界学习成果,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注意避免两种错误倾向。第一,跨界学习不是一般意义的参观考察,更不是暗箱操作的公费旅游,跨界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深入了解标杆组织的相关情况,切实体验标杆组织的实践效果,以有效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第二,跨界学习不能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能与标杆组织完全同质化,而是一个不同组织之间思维碰撞、智慧交锋和特色彰显的过程,也是一个尊重差异并将差异转化成自主创新之资源和动力的过程。

四、互认不同的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既是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也是衡量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实现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认证,是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的又一维度。继续教育中的学习成果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要完全实现所有学习成果的互证并非易事。在当前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继续教育不同学习成果互认最可行、最必要的策略是建立过往资历认证机制,实行个人学习积分卡制度。

(一)建立过往资历认证机制

过往资历认证是指对学员先前所取得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这些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一般表现为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或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从学员的现实需求和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学员的所有学习成果只要能被适当地核实和评价,就应获得相应认证,并具有同等效力。毋庸置疑,开展过往资历认证工作,实现了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仅允许学员可以自由进出正规教育体系,在适合其生活模式和发展需要的时间、地点从事其他学习活动,还能帮助那些没有正规教育学历但有志于继续学习的人们确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起点,避免对业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重复学习和培训,同时还有利于继续教育办学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和招生规模,促进办学机构之间的深度协商和合作。

建立过往资历认证机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明确过往资历认证的工作流程。认证方一般是在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导下,由多家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相关人员联合共同组建;认证方对申请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有关情况进行考核评审,具体是审查申请者关于工作年限和相关工作经验的证明材料,组织对申请者的笔试、面试和技能测试,其中技能测试可在专门的测试中心或申请者的工作场所进行;对于考评合格者,认证方将给予相应的资历或学分。第二,过往资历认证的所有政策、制度、程序以及整个认证过程都要确保公平公正、透明可查,同时还要简洁明了、易于操作,避免给学员带来过多的困难,也不会给认证人员增加过多的工作量。第三,由于学员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极具复杂性和差异性,所以,过往资历认证制度要灵活多样、富有弹性,并提前储备用于对接和认证的充足的学习资源,使学员的学习成果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可能获得认证;同时,认证机构之间要签订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为提高学员的流动性提供多方支持,如果认证机构实行不同的学分制,可使用合作协议确定的换算公式进行换算和互认。第四,在认证学员以往的学习成果时,必须严格限定该学习成果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和学分上限,确保其学术严谨性和基本素质标准,认证机构之间也要定期磋商谈判,切实建立持续接轨的质量保证机制。

(二)实行个人学习积分卡制度

个人学习积分卡是对学员个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存储和兑换以便于查询、考核或任用的一项学习成果管理与认证制度。纳入个人学习积分卡管理的学习成果,既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课程,也包括非正规学习和非学历教育内容;既包括国家各部委及行业协会所认定的专业技能学习成果,也包括通过社会实践或社会服务所取得的写实性学习成果。作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个人学习积分卡制度将促进并实现学员学习成果统计的实时化和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学员全面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教育培训机构第一时间掌握学员学习动态和发展水平,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准确考评在岗人员和岗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继续教育中实行个人学习积分卡制度,首先,明确政府主管部门所应发挥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第一,将实行个人学习积分卡制度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进行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第二,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委托具备合格资质和良好信誉的培训机构具体承担该项工作。第三,在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立统一的学分概念和当量标准,解决目前存在的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通兑、折算问题。第四,出台相关配套激励政策,譬如,将经过认证的学习成果转换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并作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重要依据;对学员的文化教育类消费给予相应的优惠或免费;对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成果显著的学员个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其次,具体承担该项工作的第三方培训机构要搭建个人学习积分卡管理服务网络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教育大数据资源,全面收集并如实记录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和学员个人所提交的学习成果,建立健全学员个人学习成果档案,并根据国家统一的学分概念和当量标准,定期组织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业人士对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折算和存档。该系统平台要向所有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学员个人和相关用人单位开放,免费查询学员当前积分存量以及所享受的优惠和奖励情况,同时还要对学员的后续择校学习或网上学习提供必要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以最终实现“登记审核?统计检索?查询咨询?指导服务”的一体化功能。

2022年最新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2022年最新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官网入口】

2022年最新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查询

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