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伴我成长主题班会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好 书 伴 我 成 长      高三、4班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 懂得以书为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2. 懂得如何有选择地读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3.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读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4. 通过活动体会读书乐趣,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活动宗旨:      1、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激发读书热情。      2、以活泼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3、在活动准备中,动脑动手中,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利用网络、读书等方式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2.布置学生自制书签。(书签设计形状、颜色、装饰要各异,写上有关读书名言或自己的读书感言)      3.分小队围绕活动主题编排节目,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四。班会过程:      主题导入: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一)看名人如何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二)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三)你说我说说读书      1.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经典名着的关系      流行作品反映了现代的流行趋势,富有现在的生活气息,但是因为现时太平,而很难有很深刻的内涵,但是也为它向写作技巧或者是现时社会问题的发展和讨论做出了铺垫。      经典名着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刻画写作技巧都是当时的巅峰之作,并且很多名着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之后的一些变化趋势,也是现代的人们应该掌握并且学习的经典呢      2.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      中学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读图有利于培养写作的画面感和细节,并且读图的话应该每个人悟出的道理都不一样,所以应该更有启发性,而且也利于思维的培养。      读文能让人安静下来调整思绪,并且能让学生有效的吸收好文中条理分明的观点,但是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所以也不是完美。最好是图文并茂,而且读起来也比较有趣味性。      中学生如果要培养思维就读图,要吸纳经典就读文。      (四)网上阅读大家谈      网上阅读率与阅读习惯      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数比例从1999年的3.7%增加到四年后的18.4%,年平均增长率至少为78.9%,几乎是以每年递增80%的速度增长。      网民的年龄结构越来越集中于18--39岁年龄段的中青年。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发现,2003年有网上阅读习惯的18--19岁的青年人占其总体的52.7%,换句话说,在18--19岁的青年人中间,有一半以上的人习惯网上阅读;在20--29岁的青年人中,有38.8%的人有网上阅读习惯;在30--39岁的中青年人中,有15.0%的人有网上阅读习惯;在40--49岁的中年人中,有3.4%的人有网上阅读习惯;在50--59岁的老年人中,有2.6%的人有网上阅读习惯;在60--70岁的老年人中,有2.0%的人有网上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年龄与上网阅读习惯呈反比例关系,年龄越小,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越多,年龄越大,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越少。那么,有上网阅读习惯的网民经常在网上阅读什么呢。阅读新闻、玩网上游戏和看网上小说的网民比例占据网上阅读内容的前三位,收发电子邮件占据第四,查阅其他网上信息排在第五,阅读网上专业文章排在第六。下面我们再按年龄划分一下网民网上的阅读内容,除了阅读网上新闻和网上炒股中老年人参与的较多以外,网上聊天、看网上小说、读文章、查信息、看图像、玩游戏的9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网络正在改变着一代人的阅读习惯。      (五)书山有径      --------名人的读书方法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着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着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爱因斯坦总结出了“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五。活动小结      谈古人,说自己,我们欣喜地发现,读书不仅使人走向成功,更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你能借鉴,他人的知识你能学习。你爱读书,你的知识就丰富;你爱读书,你的头脑就聪明;你爱读书,你的心胸就博大;你爱读书,你的思想就深刻。书,让人认识上下五千年;书,让人足不出户纵横千万里。书,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