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2017年湛江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力发电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6•广东)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的是( )
A.
乙醇B.
一氧化碳C.
浓硫酸D.
氢氧化钠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乙醇是一种易燃液体,故正确;
B.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该贴腐蚀品标志,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说明是否一致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物质基础知识的积累.
3.(2分)(2016•广东)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鸡蛋、水果含有蛋白质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纤维素属于合成材料D.液态氧属于氧化物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水果中含有维生素;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纤维素属于天然存在的物质;
D、液态氧属于单质.
解答:解:A、水果中含有维生素,故错误;
B、甲烷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C、纤维素属于天然存在的物质;
D、液态氧属于单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难度不大.
4.(2分)(2016•广东)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矿泉水是混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过滤只会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会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C、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进行分析.
解答:解:A、矿泉水是混合物,不是纯水,故A错误;
B、过滤只会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会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B错误;
C、肥皂水在软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少,在硬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多,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填埋的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就考查的内容来看不是太难,但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有较高的要求,对水的本质认识能做更深入深入的理解.
5.(2分)(2016•广东)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B.HCl分子在运动
C.Y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Y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解答;
B、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解答;
C、根据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烧碱溶液是蓝色溶液,HCl分子运动到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烧碱溶液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碱性消失解答;
D、根据HCl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解答.
解答:解:
A、浓盐酸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对;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此HCl分子在运动;故对;
C、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烧碱溶液是蓝色溶液,HCl分子运动到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烧碱溶液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碱性消失,Y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故对;
D、HCl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2分)(2016•广东)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1C.+3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磷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4=0,则x=+5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2分)(2015•广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煤炉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通风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灭火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打开抽风机,可能产生静电,故错误.
B、用煤炉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通风,故错误.
C、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
D、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浇水灭火,油会附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8.(2分)(2016•广东)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
A.小苏打B.杨梅C.栗子D.菠萝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随着pH的减小碱性减弱.
解答:解:杨梅、菠萝的pH小于7时,呈酸性,栗子、小苏打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并且栗子的pH更接近于7,碱性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进行,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
9.(2分)(2016•广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铁、碘、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B、煤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D、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选项正确.
B、煤和石油是远古时代动植物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的,所以煤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即可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故错误;
D、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属于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能源分类、催化剂的应用、人体所需元素,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2016•广东)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据此结合分解反应的特征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的化学式为H2O可知氢、氧元素的质量比=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中不能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分解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15•广东)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
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
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
答案:C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
12.(2分)(2015•广东)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CO2能与石蕊反应
B往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有气泡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离子
D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镁条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产物碳酸钠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氯化钡能够和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分析;
D、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产生碳酸,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因此该实验产生的现象为:瓶子变瘪,溶液变红,但不能得出结论:CO2能与石蕊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不能产生气泡,而氢氧化钠变质的产物碳酸钠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B正确;
C、氯化钡能够和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因此不能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离子,故C错误;
D、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不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为选择的两种金属的形状不同,故D错误;
故选项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13.(2分)(2016•广东)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B、根据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解答;
C、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解答.
解答:解: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错误;
B、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没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故错误;
C、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
D、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铵盐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2015•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
B、根据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解答;
C、根据烧碱溶液呈碱性,pH>7解答;
D、根据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解答.
解答:解: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开始增大,后减小;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反应停止后,质量不变,故错误;
B、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正确;
C、烧碱溶液呈碱性,pH>7,故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硝酸钾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
答案:B
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19分).
15.(3分)(2015•广东)根据图回答: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 ,硫原子的质子数为 16 ,该元素的原子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16,硫原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6,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32.06;16;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4分)(2015•广东)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左方框图中的物质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H2OC2H4O ,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发生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1)由图示可知,左方框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2H2+H2OC2H4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为:(1)混合物;(2)C2H2+H2OC2H4O,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反应类型及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
17.(4分)(2015•广东)如图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1)制作材料:见图标注,则a是 石英砂 ,b是 活性炭 .
(2)使用说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 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 活性炭 .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顺序分析;
(2)根据纱布、石英砂和小卵石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而膨松棉和活性炭需要更换解答.
解答:解:
(1)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应该是: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
(2)纱布、石英砂和小卵石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而膨松棉和活性炭需要更换.
答案:
(1)a石英砂;b活性炭;
(2)小卵石活性炭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的相关知识,因此,同学们要注重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灵活应用解答问题.
18.(4分)(2015•广东)某化肥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
(1)此包化肥中含氮的质量为 8 kg.
(2)该化肥的化学性质为:①与碱性物质混用会因放出 氨 气而损失肥效;② 受热易分解 .
(3)该化肥的物理性质为 易溶于水 .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标签图示型.
分析:(1)根据说明书中的信息来解答;
(2)根据保存在阴凉处、避免高温和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来分析;
(3)根据防潮、避免雨天使用来分析.
解答:解:(1)此包化肥的质量为50kg,含氮量为16.0%,则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16.0%=8kg;故填:8;
(2)保存在阴凉处、避免高温天气使用说明该化肥受热易分解,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是因为碳酸氢铵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填:氨;受热易分解;
(3)碳酸氢铵易溶于水,所以要防潮、避免雨天使用,故填:易溶于水.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铵盐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9.(4分)(2015•广东)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
NH4Cl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
NaCl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NH4Cl .
(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
NaCl 36.0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20~30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13.2 g.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解答;
(2)查原题表格数据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即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
(3)根据表中氯化铵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
(2)查原题表格数据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36.0g,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3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氯化铵全部溶解,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7.2g,故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50.4g?37.2g=13.2g.
答案:
(1)NH4Cl;
(2)20~30
(3)13.2
点评:此题考查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有一定帮助,同时也复习了有关混合物分离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9分)(2016广东)现有工厂丢弃的废铜屑(铜屑表面呈绿色,其中混有少量生锈铁屑).课外活动小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已知:Cu+Fe2(SO4)3=2FeSO4+CuSO4.请回答:
(1)铜屑表面呈绿色的物质化学式是Cu2(OH)2CO3,俗称 铜绿 ;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2)溶液A的溶质有 Fe2(SO4)3或CuSO4或H2SO4 (只写一种);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3)两种方法比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方法 Ⅱ ;方法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 O2 ?2CuSO4+ 2H2O ;操作②的实验步骤为: 蒸发 、降温结晶.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绿色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步骤解答;
(2)根据铜绿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还有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硫有毒和化学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改变和冷却饱和溶液结晶的操作解答.
解答:解:(1)碱式碳酸铜的俗称铜绿,过滤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答案:铜绿;漏斗;
(2)铜绿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还有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过量,故答案:Fe2(SO4)3或CuSO4或H2SO4;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方法Ⅰ中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方法Ⅱ通入空气是铜、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方法Ⅱ环保;冷却饱和溶液得到硫酸铜晶体先浓缩得到饱和溶液再冷却饱和溶液即可;故答案:Ⅱ;O2;2H2O;蒸发.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1.(6分)(2016广东)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他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B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反应类型为 置换 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H2SO4+2NaOH=Na2SO4+2H2O、CO2+2NaOH=Na2CO3+H2O .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碳 (写名称).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之间的两两反应关系及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的条件进行大胆的假设,最后能够符合传递的要求即可.
解答:解:A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则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够和硫酸和氯化铜反应,假设C是氯化铜,氯化铜能够和铁反应,因此D就是铁;铁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E就是硫酸;硫酸能够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能够和氢气反应,因此F是氧化铜,G是氢气,带入验证符合要求,因此:
(1)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在B位置上;故填:B;
(2)C是氯化铜,D是铁,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常温下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Fe+CuCl2=FeCl2+Cu;置换;H2SO4+2NaOH=Na2SO4+2H2O、CO2+2NaOH=Na2CO3+H2O;
(3)G是氢气,氢气和碳都能够还原氧化铜,因此可以把氢气换成碳;故填:碳.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熟练掌握物质间反应的规律并准确判断反应发生的可行性是解题的关键.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2.(14分)(2016•广东)据图中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 量筒 .
(2)若用KMnO4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ABE (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 K2 (填“K1”、“K2”或“K3”);要调节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 K1 (填“K1”、“K2”或“K3”).
(3)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 CDI (填序号);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 F (填序号).
(4)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HCOOHX+CO↑,则X是 H2O (填化学式);
②氧化铜的颜色变化为 黑色变红色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CuOCu+CO2 .
③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 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 (只写一点).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X是水;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是:黑色变红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
解答:解:(1)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故答案为:量筒;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ABE;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K2,要调节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K1;故答案为:ABE;2KMnO4K2MnO4+MnO2+O2↑;K2;K1;
(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CDI;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量筒;故答案为:CDI;F;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X是水;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是:黑色变红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故答案为:①H2O;②黑色变红色;CO+CuOCu+CO2;③一氧化碳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并且节约能源;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9分)(2016广东)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
(Ⅱ)含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瓶内水倒完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进行实验】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氢氧化钠溶液
的洗气瓶./目的是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2)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目的是除去 H2O .
(3)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①无水硫酸铜 变蓝 ;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①证明有H2O生成;
②证明有 CO2 生成.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Ⅱ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CO 的存在,其方法是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通风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收集气体】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分析回答.
【进行实验】(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回答;
(3)根据水、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作出判断】根据CH4、CO和CH4燃烧的现象,CO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拓展】根据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安全措施分析.
解答:解:【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水倒完,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这样就收集了一瓶地下水道中的气体.
【进行实验】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可用氢氧化钠除去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水、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所以填表如下: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目的是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2)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目的是除去H2O.
(3)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①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①证明有H2O生成;
②证明有CO2生成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Ⅱ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CO的存在,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其方法是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拓展】由于地下水道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通风.
故答为::【收集气体】瓶内水倒完;【进行实验】见上图;【作出判断】Ⅱ,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拓展】通风.
点评:物质的推断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解题时还要注意前后步骤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综合归纳法得出完整合理的结论.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4.(4分)(2016•广东)如图为某分子的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 C2H4O2 ;该物质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为 醋酸(或乙酸) .
(2)该物质的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1 .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其化学式;
(2)根据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食醋是醋酸(或乙酸)的水溶液;故填:C2H4O2;醋酸(或乙酸);
(2)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1个醋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1:2:1;
(3)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故填: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微观示意图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5.(11分)(2016广东)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照下面要求计算:
(1)106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10.6 g.
(2)106g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
(3)向106g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放出CO2.请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4)另取10%Na2CO3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0%的盐酸,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如表格:
物质Na2CO3HClxNaClCO2H2O
质量/g31.814.616.823.44.4m
则m= 1.8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Cl=NaHCO3+NaCl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结合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解答:解:(1)106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106g×10%=10.6g,故填:10.6.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则有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44
10.6gax
x=4.4g
a=7.3g
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3)设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需要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HCl=NaHCO3+NaCl
10636.5
10.6gy
y=3.65g
盐酸溶液的质量为=36.5g;
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
故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36.5g=36.5g,故曲线为:
(4)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说明给出的碳酸钠有一部分转化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且有碳酸钠转化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6.8g,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11.7g=11.7g.设生成的水的质量为m则有: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18
10.6gm
m=1.8g
故填:1.8,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Cl=NaHCO3+NaCl.
点评:本题考查的黑丝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提供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
2019年湛江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2019年湛江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