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语文的一米阳光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一米阳光,让严寒酷署带有了一份平和;一米阳光,让人情冷漠少却了几分冰凉;语文,因为有了一米阳光而充满温情与色彩。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字词句篇章;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爱恨情愁;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诗词曲赋文。对于语文是什么的回答,不同的阅读对象有不同的心理投射,恰似“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丰富多元。

在学生的眼中,语文是用以赚得高分,争得成绩,占据排名的工具。语文负载着如此繁重的使命,所以“直奔主题”成为学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小学,初中,高中,因为语文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学习者必须认真对待,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由于分值居高,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的发生,所以必须以审慎之态倍加重视。这里的重视也是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必考的内容,不敢掉以轻心;旁及或不考的,因为时间宝贵,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弃之不顾。有了分数,就有了好的排名,就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为了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征战沙场的勇士们必须从“一寸光阴一寸金”中剥出一点时间,把它们放在刀刃上。除此而外,它们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能够用最俭省、最有效的方式传授他们应考的宝典和秘笈,以求花最少的时间把利益最大化。

学生的这种心理期许实属人之常情。在功利化充斥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低成本,高回报。可惜的是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可能是受到“古代文化侵蚀的太深”,纵有与时俱进、迎时代潮流而上的欲望,但思想的滞后,让他们很难达成学生的愿望。语文是什么?对语文老师而言,它除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用以传授学生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工具性媒介,更是用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传承和接续优秀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因为四重使命的叠加,语文在语文老师的眼中不再是单一平面的工具,而是集综合性和实践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复合性人文学科。在“功利教育”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语文承担的应试性功能不可能被弱化。但以语文为职业,把语文作为安身立命工具的语文老师,除了迎合公众的需求,更要像呵护婴儿成长般关爱着语文,守护着它所蕴藏的质感和温度。一人之力虽不能扭转乾坤,但只要心怀不放弃,不抛弃的执着,它仍然会保持着独特的风姿,不时外溢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不过,在共性与主流意识形态之中,关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也有少数以语文为职业的教书人会给语文人为地附加浓重的功利气味。因为涉及排名和评比,为了自我存在理由的证明,只能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市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供求矛盾,才能实现皆大欢喜的其乐融融。于是,在师者的眼中,语文变成冷冰冰的文字,原有的情感和形象不在,仅存的只有枯燥抽象的理性解题思路的推演,只有所谓的万能答题模板的总结和推广。这样,语文的世界中没有了春花烂漫,热情似火;残存的只有秋风萧瑟,白雪皑皑。

语文是静态的,沉睡的;语文更是动态的,富有生命气息的。如何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活潜藏于体内的生命因子,需要群策群力。作为基础性学科,在考试占据绝对话语权的当下,语文承载的应试使命固然不能弱化,但作为独居风味的人文学科,语文除了扮演挣取分数的角色,更有涵泳情性,塑造人格的作用。作为语文天地的耕耘者,除了开疆拓土,浇水施肥,还需要对其间的幼苗删剪修复。在保持其天性的同时,对于旁逸斜出,有碍观瞻者给予适当的扶持,这样才能把语文应有的况味展现出来。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人,“慢慢走”,“欣赏着语文世界的美景”是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

学期将尽,写下如斯的文字,作为工作小结。同时,也把它作为对行走在语文路上的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醒。(安徽省霍邱中学 陈士同)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