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经典台词对白爱情电影英文独白
《走向共和》集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历史,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精心刻画了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弱积贫、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晚清封建统治的腐朽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斗争和探索历程。
【《走向共和》经典台词】
李鸿章:季直说的毫不慷慨激昂啊,我说了半天这快一点慢一点意味着什么你没听懂啊?
张謇:我的确不懂,武器自是战争要素,但绝非胜败之决定要素,决定胜负的,乃是人心。
李鸿章:纸上谈兵,我来告诉你,我发主力定远号的航速是14.5节,而日本的吉野号是22.5节他想打你的时候马上可以追上你,而你想打他的时候,他早就一溜烟跑掉了。而射速呢?我方是五分钟开一炮,而敌方是一分钟开五炮,季直,请你告诉我,在开战的一瞬间,这人心何足恃?
张謇:据我所知,咱北洋船舰巨炮,倭寇皆无啊。他就是开物炮,也抵不上咱一炮,海上作战,我就是受他五炮又如何?只要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咱一炮就能摧毁它。
李鸿章:说的好,说的好,我方的……十英寸巨炮确实倭寇所无,可我问你,这炮弹呢?
(原来翁同?因为李鸿章私仇,而不给李鸿章拨款。)
张之洞:与日本之战,可战胜而不可战败,或一时败之,战术败之,然坚持弥久,终必胜之,所谓战略胜之者也。
慈禧:其实就是一句话:不管你怎么变法,用什么人,都要记着,这江山是咱们大清的江山。
光绪:昨天太后对朕说,只要不违背祖宗大法,我大清变法之事,朕可自为之。我大清的朝政,不变不行了……
康有为:我大清始终在变法,但这其实都不是在变法,而是在变事。法者,事之纲也,事者,法之目也。臣相信,数十年来,王公大臣都谈过变法,但所言者,实在都是变事,所做者,更是末节,而非根本,皇上圣谕,国是不可为,臣以为,并非事情不可为,乃体制不可为也……少变而不全变,变一而不变二,所变者亦成未变。
谭嗣同:坐着不干事,占着位子又有何用?
张之洞:国人求仁,西人求勇。求人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务通,以开风气。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亡羊。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变。
慈禧:变法自然要变新,但没有旧,又何谈新?
谭嗣同: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死有何难,活着,继承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
李鸿章: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让若有了生杀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权力,比如说县衙的差役,收税的小吏,官员的随从,如果把权力都用的无所不用其极,那真的是国将不国啊……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什么?不是运用权力,不是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啊。
康有为:你说的不对,这不是修身的问题,也不是伦常的问题,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也不是好人坏人的问题,一句话,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制度问题。那么,这个制度之下的科举之制,我康某人又为何心向往之呢?我讨厌科举,讨厌透了,那些章句小楷,岂能考出我胸中锦绣,宇宙关怀。一次又一次的落地,一次又一次的耻辱,但我还是要去考,考进这个制度中去,因为,要改造一个制度,你必须先在一个制度内部。……一部五千年的历史,史学家们就写了两个字,那是幻想,他们认为,只要讲究这两个字,我煌煌华夏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大错特错,我告诉你 们,把这两个字扔掉埋葬他,他是误国的垃圾,换上两个字,制度,不错,就是和两个字。制度,如今举国腐败,朝政僵化,指望几个做官的,讲究操守就能救国,这是天大的笑话。
慈禧:要是我的生日过寒碜了,不仅我的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同治中兴以来的气象都跑哪去了?这样一来,不单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敢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而后她“高瞻远瞩”,花费了3000万两银子给自己过生日)
张之洞: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做人做事的根基呀……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有抱负,要进取不解,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的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要有点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才是中庸。
张謇:船慢一点怕什么,(据上文李鸿章交代,日本船快中国船50%)我与倭寇之战,彼曲我直,理直者气壮,气壮者斗志昂扬,以我斗志昂扬的正义之师,战于失道寡助的无耻之徒,怎能不稳操胜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