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探讨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侧重于高年级,内容也仅限于思想教育、分析形势、传授技巧等,还属于“临阵磨枪”型,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如何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把就业指导实践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造就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现状

  1995年,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教材)”。2001年对北京市1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3.8%的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比较低,2002年春季,清华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就业指导课只有30人左右报名,其中还是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不少高校的学生曾经向记者抱怨:就业指导课用处不大,政策、面试技艺、简历的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自学。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缺少对大学生整个职业发展的规划。

  学生的职业规划不能到了大四才临时抱佛脚,不少大学已开始注意重视并调整就业指导课。目前转变较明显的要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清华大学在2004年2月成立了职业测评室,探索就业指导专业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复旦大学已在各大院系成立了职业发展办公室,由专人专门对本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从走进大学第一天开始,就能接受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避免毕业前夕的不知所措。为了让学生得到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复旦大学还专门从香港请来两位职业生涯设计专家,对院系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的负责老师进行培训。

  总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实践中较薄弱的环节体现在就业指导科学化、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贯穿大学教育突出每个学生个性的择业、就业辅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适应性辅导等手段,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方面几乎一片空白。

二、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说是大学生必需的。绝大多数人从就业准备、职业变换直到职业定位结束,都应该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发掘人的潜能,还有助于提升生命质量。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职业生涯之中。离开职业谈事业,纯属空谈。国外的许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学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甚至还建立了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对学生职业定位和人生规划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遗憾的是,以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掘,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学期间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并没有人告诉你,就业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升学与求职相对分离。学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并没有清晰的就业目标,很多学生毕业时仍然不知道自己愿意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一位求职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选择面前每个人都需要帮助,职业规划的意义正在于此.

三、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

  1.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向职业化、专门化发展,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鼓励、倡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学校重视支持,就业主管部门协调、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规划队伍。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f-j、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作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培养出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是高校作好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3.职业规划应是以职业定位设计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就业指导,它包括:对学生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测试;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指导学生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望计划;通过一系列的讲座、讨论、咨询等活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职业发展愿望的认识;指导在校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阶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根据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制定目标、确立职业理想阶段。经过紧张的高考、跨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往往会感到迷茫徘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就业指导就应该从这一阶段开始,在现实可能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构想,帮助他们走出迷茫的误区,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指导应摆脱原来纯技术指导的狭隘,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使就业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首先,应从大一起开设职业规划教学课程,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作为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并教育、引导、督促他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其次,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放弃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心理,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就业的优劣势,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出路;最后,还应使他们认识到当今人才所须具备的能力,如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等,以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二阶段:就业准备、能力提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进行的,要教育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当今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异的专业成绩、党员、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都成为毕业生参与竞争的砝码。因此,在学生明确思想认识和找准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为将来的就业储备知识和能量。即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各种能力,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并围绕特长和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实践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应通过丰富多彩、适合青年特点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阶段:冲刺、实践运用阶段。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储备、素质的养成在前两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完成,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侧重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上,如政策咨询、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搞好心理辅导等,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调整职业目标与计划。

  *同志曾经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好高校毕业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关乎*祖国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作为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部门,一定要有足够思想准备,用科学的方法和辩证的观点认真加以分析和判断,不断探索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新模式,最终实现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工作的整体推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