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各高等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无一不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的各种信息资源上下功夫。但笔者认为,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Super的生涯时空发展性理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为:成长——幻想、兴趣、能力阶段;探索——明确、细化、实施阶段;确立——稳定、巩固、进步阶段;维持——把握、更新、改革阶段;脱离——减速、退出阶段。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恰好是大学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
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一,因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发展水平不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第二,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从人格与职业匹配角度讲,其适宜的工作类型各不相同;第三,因教育类型不同,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如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各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因此,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进行选择后的心理调试工作。
同时,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使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使得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克服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但是,目前大部分毕业生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概念,不懂得规划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的认识,不能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这说明,我们虽然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毕业生就业指导,但目前提供的指导教育还不是全面的系统的,还不是一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实现了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指导教育,还没有真正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即向毕业生提供不是一种整合服务。
因此,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第一,能够培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提供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
第二,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能够为学生提供认识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
第三,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第四,在学生职业选择后,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当学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有的因顺利签约而对自己评价过高,进而对自己所签单位的环境、发展前景及工作条件、回报等产生疑问;有的则因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惶恐不安……这些心理都使得已签约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后时间来做好工作前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有必要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