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讲发言稿2024
按照县委关于党(工)委书记讲党课的要求,结合县直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实际,为了更进一步巩固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把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提高基层组织生活质量,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经县委领导同意,举办这次党课培训。借此机会和大家集中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党课这种形式,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回顾党的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我委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提高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切实担负起公正高效、廉洁文明、服务群众的神圣职责等问题,和大家交交心,共同探讨。
今天,我选择《人民日报》发表的系列评论“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这个题目作为这节党课的主题,和大家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各位在工作任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能够集中学习,是很不容易的,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交流机会,认真听课,积极探讨,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足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在讲这节党课前,我深思熟虑。近一年来,多名高官相继落马,行政廉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我们党一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铁腕治腐”措施,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腐败问题仍然严重影响着党的健康肌体,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着*进程,严重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廉洁”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
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众所周知,党员领导干部在与权利打交道的过程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身败名裂。今年以来许多高官频频落马,各地的廉政案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在品读五个廉洁故事之后,想通过这几个故事谈谈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做到廉洁。
第一个故事是古代的:
廉洁的魏征夫人
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
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
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她说:“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
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葬礼结束以后,魏征夫人裴氏也没有去住皇上给盖的新房子,她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翻修过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第二个故事是现代的。
*总理“罢宴”??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
据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胡锦涛的伙食票据
不搞特殊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饭交伙食,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同志来到湖北代表团参加审议.在这里,他得到一份“礼物”:一张20年前他在湖北一个公社食堂吃饭的收据复印件.上面写着:今收到胡锦涛同志饭费人民币0.20元,粮票0.30元.细微之处见精神,这张20年前的饭费票据折射出一种精神,一种令人敬佩的高尚品格.2002年12月6日,刚刚担任党的*的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考察时。临走前,让工作人去结算伙食费,西柏坡记念馆也留下一张发票.交费人:胡锦涛;项目:5日至6日餐费;总计:人民币30元.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其他同志在西柏坡丐吃的是葱花炒鸡蛋.烧豆腐.烤红薯.蒸南瓜.煮花生.两张伙食票据,令人注目,发人深省.
第三个故事是有关新时期党员孔繁森的。
廉洁的孔繁森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从这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廉洁,是不变的道德准则,自律,是永恒的精神追求。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增长,利益交换价码在攀升,但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敬廉崇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是职场永恒的主旋律!
廉洁需要一点一滴养成,需要矢志不渝的努力,需要与自身懈怠、放任、颓丧进行不懈的抗争。只有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筑牢防腐之堤,构建思想“防火墙”,才能做到对不义之财、法外之求、非分之想不动心。
只有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人生的旅程中独善其身,问心无愧,远离腐败,赢得赞誉,才能让生命的白莲花一路绽放。
廉洁自律的故事虽篇幅精短,反腐倡廉的道理却意味深长,似一杯香茗,不是芳香扑鼻,却回味悠长,定有受用无穷之感悟: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下面我着重讲六个问题
让理智战胜贪欲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一
廉洁,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对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选择。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将心比心,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心理的纠结。让理智战胜贪欲,用好手中的权力,首先需要我们直面人性、审视人生。把握量与度,看清利与弊,掂量得与失,廓清心中的迷雾,我
们走脚下的路,就会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
唐代柳宗元在《?(fu)?(ban)传》[古书上说的一种好负重物的小虫]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种叫?(fu)?(ban)的“善负小虫”,喜爱背东西,爬行时凡是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结果越背越多。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停,最后掉下来摔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千载而下,这些警语直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老话说,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人的客观需要总是有限的。仔细想想,身为领导干部,不差钱、也不缺房,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伸手要不该要的东西,开口讨不该有的利益,最后当火山口上的守财奴?即便贪得许多钱财,现在管得这么严,上上下下都有眼睛盯着,一乱花就“露馅”“犯事”,哪有地方和胆量去搞奢侈,还不像捧着一堆烫手山芋?有的贪官让子女去国外挥霍,自己胆战心惊地度日。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说来说去,钱财总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已经够了还要攒,明知烫手还要拿,贪婪无度实在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为贪而贪。正如巴尔扎克所言,“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诚然,人生天地间,总有七情六欲,正常的欲望无可厚非,但更需看到,人之为人,不是一个“欲望的洞窟”,有理智、讲理性,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才是人的价值所在。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想问题做事情,把握好度是关键。关心收入,但不干净的钱一分也不能要;有点爱好,但玩物丧志就不可取;有人情味,但徇私废公就碰不得。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知止、适可而止。
*同志曾为领导干部算过“三笔账”。的确,我们要算算利益账,有稳定的收入,组织上从工作考虑又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退休后还有各方面的不错待遇,细细算来,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如果贪赃枉法、一失皆无,值得吗?算算法纪账,不管是谁,违纪违法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不要以为吃一点、拿一些、玩一下没关系。算算良心账,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以权谋私,既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家人,违背了做人的良心。“三笔账”,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会算大账,别干得不偿失的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人生。
平心而论,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级干部面临的诱惑不少,这样那样的冲动难免,这带来了挑战与压力,也是考验人、锻炼人的契机。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每一次取舍,每一次选择,其实也在净化心灵、增强免疫力。“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让理智战胜贪欲,既是管理和驾驭欲望的过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只有这样,干部的腰杆才会硬起来,前行的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好好过日子”,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著名作家二月河这样意味深长地寄语党员领导干部。朴素的道理最深刻,洗尽铅华始见真。夜深人静之际,想一想亲人的期望,想一想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想一想自己这么多年的艰辛历程;扪心自问之中,掂一掂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走错,究竟是不是值得?头脑清醒地思考下去,为官者就会更加明白:陷入了贪欲,势必走向歧途;选择了廉洁,也就选择了幸福。
“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二
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实则只有一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故事蕴含的对“权力”的认识,引人深思。
干部手中都有一定权力,如何对待权力、使用权力,决定了不同的未来。秉公用权、积极作为,手中的权力就会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正是“畏法度者最快活”的现代意涵;相反,如果以权谋私、用权寻租,看似得了便宜,但就在权钱交易之时,也一同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不管官多大,只要权力欲膨胀,就会摔跟头,滑进深渊。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实则只有一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
也有人认为,权力和地位就得“实打实”,要想尝到权力的甜头,就得有具体支撑和现实载体,而利益和金钱正是最佳对象。殊不知,觥筹交错固然逍遥、一掷千金固然豪气,却容易喝坏了身体,搞坏了风气,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不少落马官员感慨:踏上不归路的起点就是“羡慕有钱人的生活”。
古人说,“高飞之鸟,易死于食;深潭之鱼,易死于饵。”为官发财本应两道,公务员薪酬低于企业家也是国际通例;一个人可以选择当官,也可以选择发财,但绝不能选择通过当官来发财。权力寻租纵能短时间积累大量财富,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不过是行贿者精心布置的陷阱而已。赖昌星修建穷奢极欲的“红楼”,多少干部被拉下水;倪发科喜爱珠宝,多少商人把送玉当做“雅贿”。万庆良被查前几天,还到会所里大吃大喝;韩先聪在被查当天,手机信息还显示有两场饭局。“你以为自己有多优美的背影,其实别人看重的只是你的背景”,那些山珍海味、奇货异宝,无非是行贿者用利益拿住干部的诱饵,一旦着了他们的道,就会处处受制于人、时时受到胁迫,这样的人生与玩偶、傀儡何异?看看有些商人在干部面前颐指气使、予取予求,甚至得意洋洋地说“打个电话人就得来”,哪里有半点尊严?行贿者理应严惩,但从干部自身出发,是不是更应反躬自省?
更何况,一旦东窗事发,带来的不仅是牢狱之灾,也有家庭破碎的悲剧、人生失败的悲叹。刘志军在接受审判之后感叹,“人生要到60岁才能懂事。”雷政富东窗事发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老泪纵横;冀文林落马的消息传来,一路把他带大的姐姐在老家掩面痛哭。也曾壮怀激烈、志存高远,也曾是亲朋故旧、父老乡亲的骄傲和自豪,却在一朝一夕之间沦为阶下囚,从成功的榜样跌落为反面的典型,这样的苦楚和落差,夜阑人静时仔细想想,还不能令人警醒吗?
苏联部长会议*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诚然,敬畏法度、秉公用权,或许会失去锦衣玉食、华屋豪车,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在奉公为民的价值坐标上,领导干部能够开拓更为丰盈的人生空间: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收获的是有价值有理想的人生;超越的是利益算计的狭隘,赢得的是造福一方的扎实事业。
路怎么走,要*自己去悟,*自己来选。权力,究竟是走好人生之路的铺路石,还是导致腐化堕落的绊脚石?孰是孰非,何去何从,期待党员干部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真的是“身不由己”吗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三
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自己扳倒了自己”
一些官员落马后,常有“身不由己”之说。呼和浩特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受贿一亿多,自辩“上了贼船下不来”,只能任由金条和现金逐渐堆满房子;河南开封市委组织部原部长李森林供述,面对别人的送钱送物,躲得了今天、躲不过明天,躲得了这个人、躲不过那个人,躲得了下级、躲不过同级甚至上级……
“身不由己”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有对官场风险的反思,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行为的自我开解,直白点说,“换了谁在那个位子上都一样”。于是,在这种自我暗示和安慰之下,尽管殷鉴在前,明知是非对错,依然身不由己地“和光同尘”,甚至“身不由己”地走进监狱、毁掉前程。
这种看似荒唐的逻辑,其实不少当干部的都曾面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可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许多面子确实不好驳,尤其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贫*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几乎时刻都面临着“说不”的压力。但这些成为“压力”的人情,许多时候又是什么呢?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讲过一个故事,“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交情乃见。’”亲情可贵、友情难得、旧情难忘,可如果人情成了精明利益计算的借口、无所顾忌索取的理由,甚至违法犯罪的幌子,明智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拒绝呢?
在有些人看来,相比于人情的“软约束”,还有一种“硬压力”更不好违抗。比如,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前,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身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受惠于此的人总结经验,“为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果真如此么?近年来,一些窝案的发生,一些圈子的覆灭,恰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热衷于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到头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栽跟头的还是自己。
“物必先腐也,然后虫生之”。纵观种种“被动腐败”,与其说是身不由己,还不如说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往往是因为心为物役,被一些东西劫持了、软化了、消解了,因此不愿去抵抗或者不能去抵抗。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如*同志所说的“自己扳倒了自己”。
人总有七情六欲、故友新朋,伟人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杨开慧的挚友李淑一托人找到*,请求调到中央文史馆工作。*专门写了一封信给秘书田家英,说:“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以这种不失人情的方式告诉我们:人是感情动物,但人最可贵的,是他能以理智约束情感,将公益放在比私谊更高的位置。事实上,人们对洁身自好的人,内心是尊敬的,他们并未脱离群众,只是脱离了污浊;他们或许一时得罪了个别人,但获得的是长久的内心安宁。
人生在世,把握自己最重要。人云亦云,不会有正确独立的见解;随波逐流,也难以有理想自主的人生。“身不由己”关键还在于一个“身”字,换言之,就是如何理解原则、如何理解权力。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哪还会有那么多的“不由己”?
如何才算爱子女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四
守好了公与私的分隔线,吃透了严与爱的辩证法,才能让子女结益友、行善事,找准人生的航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陈毅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期间,曾与子女“约法三章”:要求他们穿土布衣,不坐公家的小汽车,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陈云任职中央纪委书记时,曾向亲属子女提出“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严格家规、清正家风,至今仍传为美谈。
可惜这样的家规家风,并非家家都有。历数近年来落马的干部,用手中权力为子女“开路”“奠基”者,不乏其人。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放任、纵容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提拔干部以是否帮儿子为标准;广东韶关市原公安局局长叶树养受贿的“宏伟目标”,是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有时候,有些干部自己倒也谈不上多么骄奢贪婪,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便顾不上那么多原则和是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难怪有人说,子女是我们面对世界时的“软肋”,领导干部不能不好好想想,怎么才算爱子女?
希望子女健康快乐成长,也许是所有为人父母者共同的心愿。但以权力兑现子女的未来,是真正的爱吗?没有坎坷,人生难说完整。生活的磨砺、困难的考验,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做父母的,如果一心为孩子搭桥铺路,甚至为了他们不惜贪赃枉法,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让他们视不义之财为理所当然,拿以权谋私当家常便饭,最后滑向无底深渊。看看近年来的案例,一些干部或是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经商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在权钱交易中吸入黑金、博得发展,或者让孩子成为收受贿赂、肆意挥霍、百无一能的败家子,最后上演“贪腐父子兵”的悲剧,一旦事发,父子同为阶下囚,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是为子女造福,还是为其招祸,一目了然。
爱之越深,越需教之有方。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曾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没有立足于世的能力与水平,再多良田,也只会坐吃山空;没有为人处世的道德与准则,再大权力,也终会跌个跟头。对于领导干部,守好了公与私的分隔线,吃透了严与爱的辩证法,才能让子女结益友、行善事,找准人生的航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林则徐曾留给儿子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能否给子女一个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环境,把爱落实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仅体现着父母给予爱的能力,也考验着他们经营爱的智慧。有人已经是世界首富,却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将所有财产悉数捐给名下基金会,致力于慈善事业;湛江市原政协*陈光保,退休后开荒种果,将所有收入用于助学,并决定身后不留给子女一分钱。外人眼中近似苛刻的“裸捐”,在他们看来,恰恰是对子女最深刻的爱:唯有以自己努力获得成功者,才能收获充实的人生、赢得真正的尊重。
真正的爱子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精神。不妨听一听一些优秀干部的子女们对父亲的评价:“父亲很贫穷,但是我们觉得他很‘富有’,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的金矿”“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谨慎用权、清正廉洁,更能教育子女如何立身处世,更能体现父母深刻而持久的爱。“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对联在中国人的大门上贴了数千年,真可谓至理。
新中国成立后,*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号召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家规、家风。*也曾要求所有革命后代,切不要像因为有“吃不倒的铁杆庄稼”而最终潦倒没落的“八旗子弟”。不让子女躺在长辈的功劳簿上享乐,而是让他们经历风雨、爬坡过坎,*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之谓也。
清廉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五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清廉是从政最好的“护身符”。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那可真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再伟大的事业,也从家庭起步;再美好的人生,也离不开亲情滋养。人生在世,为官一任,谁不希望既有漂亮政绩,又有暖暖亲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怎样在仕途进取中呵护好家人、经营好家业、维系好家庭,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堪称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走上领导岗位,往往意味着手中掌握了更大权力,控制了更多资源。一些人由此便开始尝试给家里人“谋福利”,想方设法让权力“变现”。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主任李永真曾忏悔:我错误地认为,自己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应该给家人一点补偿。这番话,折射出不少贪官的真实心理。李永真错了吗?一个人的成长,背后是父母长辈的关爱、兄弟姐妹的帮助,事业有成之后知恩图报并不是错,他错只错在认错了“能力”、用错了“权力”,走上了贪腐的歪门邪道。
利用权力敛财,要么战战兢兢处于极端焦虑不能自拔,要么难逃东窗事发最终丢官去职、锒铛入狱。这不是爱家人,而是害家人。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在庭审陈述时声泪俱下,直称对不起家人。一名贪官曾在狱中写下:“监狱接见日对大多数服刑人员来说是令人期盼的,而我却总是心事重重。每次看到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我的心就充满自责。”而四川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郑道访受贿案发后,母亲被活活气死,岳母服安眠药自杀。世界上哪个爹娘指望孩子为了孝敬自己伸手被捉?又有哪个妻子儿女愿意丈夫父亲为了家庭的安逸铤而走险?如果早懂得家人的心,结局何以至此。
清廉是做官的本分,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也是对家人的最好慰藉。小岗村原党支部书记沈浩“一片丹心、两袖清风”,生前在办公桌上常年放着女儿照片,背面有这样一行稚嫩的字:爸爸我爱你,你别做贪官。沈浩女儿写下此言时,还只是个10岁的小女孩,但“别做贪官”的真诚告诫,却沉淀着对爸爸淳朴的爱。金钱财物是一时的,总会坐吃山空,精神、品格、能力才是长久的。正因此,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涵养清廉家风,是给子女的最好人生礼物。开国元勋任弼时次女任远征孩提时代获赠一个记事本,父亲得知后严令她送了回去:你不能搞特殊,人生底线要清楚。这句话影响了她一生,并伴随她最终走上纪检监察的重要岗位。
有人说,领导干部也是人,就不能多照顾一下家人,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应当看到,尽管当官发不了财,但公务员具有稳定、保障好等职业特点,身为领导干部,正当福利完全可以满足生活所需。“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一切为家人谋求额外好处的想法,都十分危险。《贞观政要》曾记载,“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蕴含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动了贪念,失了自由、丢了饭碗,连照顾亲人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么,对于领导干部,家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家庭的温馨,不在名车豪宅、钟鼓馔玉,而在于平淡安宁、和谐团圆。他们最希望的是你一路平安,最想要的是你拥有健康的身体、舒畅的心情、进取的事业。看看一些机关单位在干部办公室悬挂的亲人寄语,“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留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其实,比起金钱、享受,这些朴实的心愿才是亲人最厚重的期盼。“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清廉是从政最好的“护身符”。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那可真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清廉是一种无形力量,也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以家人之心为心,多想一想他们的叮嘱,多听一听他们的心愿,在面对物质诱惑、利益迷雾之时,及时警示自己慎思之、明辨之,才能以问心无愧守护好心灵港湾。
平和心态才有平稳人生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六
“廉”与“腐”,一样的“广”字外表下,有颗不一样的“心”。贪心一动,信仰就开始动摇,底线就逐步失守
还记得那个李真吗?河北第一秘,曾经风光无限。
在河北某市殡仪馆,有一个灵位牌,光秃秃的没有名字,照片也被家人用小花圈遮挡。“为什么不把名字写上?”家人说,“不敢写,也不想写,怕惹麻烦。不要说写,一说是他,有公墓连骨灰都不让放。”
没错,这就是李真。这个35岁就当上省国税局局长的青年才俊,曾经看电影《焦裕禄》而泪流满面,曾因看到坐在地上割麦子的老人而感动得慷慨解囊,却最终没有抵御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一步步走上难以回头的贪腐之路,让不少熟识他的人扼腕长叹。
纵览公开的一封封贪官忏悔书,人们有说不出的好奇,前车之覆那么多,为什么没能挽留住这些曾经意气风发、颇有才干的人才?是个别上级领导宠坏了他们,少数下级官员捧坏了他们,还是制度的漏洞纵容了他们?说一千道一万,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有个哲理故事讲得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廉”与“腐”,一样的“广”字外表下,有颗不一样的“心”。贪心一动,信仰就开始动摇,底线就逐步失守。
心态的失衡,往往始自不经意的对比。为什么相似的出身背景,相似的能力水平,仅仅因为职业不同,有的人腰缠万贯,出则奔驰宝马,吃则燕窝鱼翅,住则豪宅别墅,我却清贫依旧?为什么手中的公章盖下去,楼起来路通了,做工程的人发家致富,而我吃苦受累亏欠自己、愧对家人,却不能拿点补点?辛苦了半辈子,“过去几十年是为别人活的”,何不另辟蹊径,为自己活一把?
一念之差,人生打岔。心态一旦不平和,就会错误地看待世界上的一切,腐与廉的距离,有时也就是一步之差。李真就说,他看到个别高干子女吃、抽、穿、用极为豪奢,时间一长,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这些钱是依*父母的权力和影响,开公司、做生意牟取的暴利;而那些廉洁的人,不仅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工作上得不到重用,反而还遭到有些人的奚落、责难、孤立和排挤。这样的“领悟”,让一些人的心态发生变化,以至于胆子变大、行为出轨。从拒绝吃请到逢请必到,从轻车简从到前呼后拥,从谨小慎微到挥霍放纵,起初的不安很快被利益带来的满足、特权带来的虚荣所取代,最终难以抑制地滑向深渊。回头再看,人生之所以踏上“不归路”,正是源于心态开始“不平和”。
平心而论,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财富,更盛的名声,更大的成就……是一般人都期望摘取的人生果实。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奢望人生“大满贯”是不现实的。因此,人生追求需要一个价值排序。作为领导干部,在跨入公务员队伍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清楚,自己的选择已经做了人生的取舍:从政为官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了我们实现远大抱负的大好机会,但势必与一些东西要绝缘,再也不要去奢求非分的金玉满堂、荣华富贵。俗话说,“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手握权力,面对诱惑保持平和心态,看到纷扰守住一颗初心,这样的人生纵然没有权力“过山车”的巅峰体验,没有浮华“名利场”的刺激风光,但“清风明月一清官”,这样的境界,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追求的吗?
诚然,奋斗在为民服务的岗位,耕耘在改革发展的基层,很苦很累,有时还很委屈。然而,人生原本就需要负载,需要承担,经历了痛苦焦灼、扛住了艰难挑战,才有前行定力,才不会颠簸翻滚。实际上,不论哪种职业,都会碰到不如意的境况,既然为官,应该有吃苦多一点的觉悟。平和心态源于对生活意义的彻悟,对生命价值的领会。有些纠结,想开,就能舒坦;有些事情,尽心,就是完满;有些纷扰,看淡,就无悲颜。
一步很短,一生很长,有时一步即是一生。领导干部要走好每一步,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要知道“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唯有平和心态,方有平稳人生。
最后,我想以这样一个故事,给大家一点启示。春秋时鲁国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的鱼呢?”公仪休说:“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如果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职,我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
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
总之,腐败是个非常得不偿失的东西,有人就曾给腐败算了几笔账:算政治帐,是自毁前程;算经济帐,是倾家荡产;算名利帐,是身败名裂;算亲情帐,是众叛亲离;算自由帐,是身陷牢笼;算健康帐,是心力交瘁。古语云“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乃身外之物。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所谓“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趋福避祸的最佳良方就是“清心寡欲”。对待部门的福利待遇我们要有知足感,只有知足才能始终有“鱼”吃;对名利要学会“放下”,有舍才有得,只有放下才不会利欲熏心,以权谋私,直至身陷囹圄。有人讲过:“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一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更多。”世界很美好很丰富,不应该将自己困在名缰利锁中,徒增烦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