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一
常占莲,女,现年55岁,是太仆寺旗宝昌镇向阳村农民,在向阳村妇联工作。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和谐社会的今天,常占莲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常占莲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丈夫在婚后的第四年头得了“骨髓空洞”症,不能下地劳动,因此农村没完没了农活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被繁重的农活、家务折腾的腰酸背痛。尽管如此,她没有任何怨言,心想只要一家子在一起好好生活就好,再苦再累都无所谓。但房漏偏遇连阴雨,不幸的事又降临在这个家中,她的婆婆患脑溢血,又卧床不起了。照顾婆婆的任务又得由她来包揽,婆婆无法自理,从晨起开始每一件事都需要她帮助,处理大、小便,洗漱,擦身等等都得由她来做。有时她有事情早晨起床外出后,家婆便把大便拉到了房间里面或者裤子内面。她回家后便默默地把家婆的房间打扫干净,把衣物洗干净,这样的工作她一做就是两年。一边照顾婆婆,一边照顾丈夫,还要干农活家务,尽管常占莲付出这么多的艰辛,承受这么多的苦难,然而婆婆还是于2002年离开了他们。在婆婆去世后,智障的小姑子抱住她泪流满面,常占莲哄着她:“别哭了,嫂子就是娘!”她又当起了“嫂娘”,对小姑子又是百般照顾,在2004年小姑子因抽搐过度也走了,家里亲人不断离去,令常占莲夫妇悲痛至急。
??丈夫更是倍受打击,病日益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氧气,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默默无闻的照料老公,直到2012年7月,老公也丢下她离开了。一个女人的伤心艰辛无处诉说!不幸接二连三,公公在儿子走后的一周卧床不起,她又带公公求医,皮肤癌到了公公眉心间,无钱医治回家后,她每天都要一口一口喂饭,为他洗衣服,晚上不间断的上药。为死去丈夫赡养父亲,2012年11月公公又走了,十年间她送走了四位亲人,村里人都说:“她这回没牵挂了,该去儿子家安度余生了。”不料她没走,她又把丈夫的无儿无女四叔接回家,她要替张家独苗的丈夫赡养完最后一位亲人,她才能踏踏实实的去儿家享清福。
??常占莲深怀爱老之心,恪守夫妻之德,力行孝敬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对丈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在常占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是常人所无法做到的,何况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我们为她点赞?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孝老、爱老的好榜样,他就是我的弟弟??李文钊。弟弟是华山旅游公司华山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76年出生,现年37岁。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近两年来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我们家和单位同事及体委家属区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面对困难勇于担当
2012年6月30日早,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医生说父亲脑出血位置不好,压迫了右侧肢体不能动,也说不了话。父亲生病时63岁,身体一直很硬朗,刚退休,正是享受晚年幸福的时候怎么说病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残苦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事实。生病住院期间,弟弟精心照顾父亲,亲力亲为,每天给他变着花样做饭菜,学习脑出血病人护理知识,从生活、精神等多方面对父亲照顾的无微不至。父亲的病恢复的较好,15天后就能在家人的协助下下地活动、自己用勺子吃饭和我们正常交流。就在医院决定让第二天出院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精神很差,晚上睡不着觉,一晚上都很紧张,汗出的不停,但意识还清楚,第二天早上做CT检查后诊断同位置对应的右侧又出血了,而且比第一次出血量多,这对我们家人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感觉天都塌了下来。父亲睡在病床上和植物人一样,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高烧近39度,每天嗜睡,不能和我们交流,神志和意识也不清。此时,我们只祈求老天保佑父亲躲过这一劫,早日醒过来。这个时候最可怜的就是母亲了,她整日以泪洗面,给我们说:“你爸刚退休,正是享福的时候,他病后,我现在看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感觉是多余的”。医生告诉弟弟,父亲的情况不好,要有思想准备。拿着病危通知单,弟弟化悲痛为力量,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治疗,就是把卖房子卖了也要给父亲看病”。他还开导母亲说:“我爸虽然有病了,但咱家的生活还得继续,不能因我爸有病而影响咱家的正常生活,凡事都有我呢,你不用担心,你每天该锻炼就去锻炼,该逛街就去逛街,把你自己身体搞好是最重要的了”。
积极筹钱全力医治
近两年来,先后在华阴市人民医院、西安西京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陕西省中医院、陕西省荣复军人康复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属医院给父亲医治。弟弟在网上查,到处打听什么药物能让父亲恢复快些,得知神经节甘脂对脑神经好时,他要求医生给父亲打营养神经的神经节甘脂,这个药不在医保促销范围,一支就200多,他没说一句嫌药费高的话。医生叮嘱,脑神经被破坏后,想要修复是很困难的,主要还在于病人自己加强锻炼和家属后期护理。为防止褥疮,他给父亲买了气垫床;为了不让脚变形,给父亲买了矫正鞋;还买了康复器材(站床、脚蹬车)、能看到视频的随身听、专用洗脚盆、泡脚的中药、理发工具、刮痧板等,只要父亲说想吃什么,弟弟从不算计花钱多少就给父亲买,凡是对父亲病好的药物或是康复治疗他都让医生给父亲做。每到一家医院都得花费不少的费用,都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但弟弟没让母亲和我担忧,也从没有怨言和不满话。他四处筹钱给父亲看病,亲朋好友知道父亲的病后,他们既出钱又出力,帮我家度过了这个难关。从父亲病危到现在能正常同我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多么不易的过程啊!从父亲去年生病到现在已1年多了,这期间,弟弟承受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来回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他瘦了好多。回想起父亲生病所度过的日日夜夜,真不敢想像是怎么挺过来的。在全家人的不离不弃、相互鼓励支持和亲朋好友的关心与帮助下,父亲终于过了鬼门关。这是上苍在眷顾我们,给我们孝敬父亲的机会啊!
不遗余力精心照顾
父亲生病后,弟弟放弃了单位给他提升的机会,一下班就回到家陪父亲锻炼,全身心都用到父亲身上。他总说“行孝要及时,百善孝为先,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新闻和报纸上经常讲有些人长期伺候长年瘫痪在床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再别说这是咱们的亲生父亲呀”!
在父亲病重用鼻饲时,每天为了保证父亲有足够的营养,弟弟专门从网上买了铁棍山药,母亲做了山药小米粥,蔬菜汤、鱼汤、水果汁,再用豆浆机打成糊状,他用针管一管一管给父亲推进去;怕医院的饭菜不合父亲的胃口,弟弟和弟媳总给父亲带上他们亲自做的父亲喜欢吃的饭菜。父亲后半夜休息不好,医生开的安眠药,弟弟嫌有副作用就没让父亲服,他整晚上就不睡觉陪父亲,他从不让父亲受一点委曲。还常给母亲讲,照料父亲就得顺着他,如果父亲睡不着,我们不陪他反而睡着了,那还照料什么。所以,父亲无论是大便或是小便弄到裤子上了,他都会说:“没事,洗一下就好了,不必在意”。每次,父亲蹲在马桶上大便完后,他都要把大便认真研究一翻,看是干还是软,多还是少,颜色正不正等,以便在饮食上给他调节。父亲住院期间,同病房的人看到我和父亲聊这聊那,给父亲擦洗身上时就说:“还是女儿好,要是儿子的话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父亲骄傲和自豪地说:“我儿子比女儿做的还好。”同病房的刘伯见到弟媳给父亲倒尿,还以为女儿,知道是儿媳后说:“你这当儿媳的真好,没见过儿媳能给公公倒尿的。”弟媳笑着说:“谁都有老的时候。”因长期卧床,父亲便秘,怕他大便时用力伤身,我老公就用手一把一把地给父亲抠大便。刘伯感动地给父亲说:“老弟,你值呀,你儿媳和女婿都能这样侍候你,你应该知足啊!”在弟弟孝心的感染和带动下,全家人齐心协力,各尽所能,不厌其烦地照顾父亲。一生开朗乐观、风趣幽默、思维敏捷的父亲一年来被病痛折磨的像个小孩,喜怒无常,说话含糊不清,大小便失禁,因肌张力高,四肢不灵活,一着急手就发抖(这是脑出血后遗症)。在医院,好多病人家属为了方便,都用保鲜袋接尿,弟弟坚持用尿壶接,虽然接不好了总会尿湿床单,但他宁可多洗些床单也不愿意让父亲下身捂在保鲜袋内。他常给父亲跳舞、说笑话、扮鬼脸逗父亲开心。父亲虽说有病在身,但和没病时是一样的,每天刮胡须、坚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清理鼻孔、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掏耳朵……每天晚上坚持给父亲擦洗身子,用艾叶和红花煮水给父亲泡脚。坚持每天给父亲全身做按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现在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也胖了,脸上气色看上去也好多了,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家人很欣慰也很高兴,看到父亲一天天在好转,我们的心情也都随着好了起来,对治疗父亲的病更有信心了。父亲现每天坐在轮椅上自己能吃饭、喝水、扣扣子、用筷子夹菜,更值得家人欣慰的是,父亲记忆力还好、能唱歌、唱秦腔、迷胡戏、吟诗、猜谜语、算数等等。父亲虽然有病了,但他还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有时我们说的不对的地方他还及时给我们纠正,听到我们表扬他耳聪目明、记性好,脑子聪明时,父亲像个小孩子一样乐得合不拢嘴。医院的护士和医生看到父亲现在的样子都说:“你父亲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是个奇迹呀”!亲朋好友也说父亲恢复的比想象中要好的多。这一切都倾注了弟弟更多的心血,也让全家人欣慰和动容。看到弟弟既要照顾父亲还要上班,好多人都建议找个保姆来照料父亲,但弟弟却怕保姆掌握不住父亲的喜好,照顾不好;怕父亲心理上有被家人遗弃的感觉。所以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提找保姆的事。现在照顾父亲近两年了,一天不见父亲他心中就会不安,只要有时间就陪父亲说话,变着法地逗他开心。父亲1.76米的个子,上下楼很费劲,但这都是弟弟的差事。天气暖和时,弟弟不嫌费事,每天推着父亲出去转,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外面的人和物,培养他的自信心。弟弟还买了拔罐的仪器,每周给父亲做一次拔罐,他还说要学会针灸,自己亲自给父亲进行针灸治疗。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我的弟弟李文钊,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三
武香桃,女,现年47岁,系西山煤电杜儿坪矿多经公司金属制品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在大力提倡树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武香桃同志以孝道为先,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神圣职责,在贫苦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给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从结婚伊始,武香桃就和婆婆公公在一起生活,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她说:“公婆年岁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实在太多太多,吃尽了苦、受尽了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照顾他们的时候了。”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哪怕千辛万苦,哪怕遭受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决不灰心!要和丈夫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工作,营建一个温暖幸福、和谐美满的家庭,让公婆安享晚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结婚后,她精心赡养着四个老人,还要上班挣钱贴补家用。婆婆患有食道癌,身体很虚弱,吃饭也是大问题,她每天都给婆婆做细软易咀嚼吞咽又有营养的食物,照顾婆婆生活。自己的母亲又患有中风常年卧病在床,每天除了上班、照顾公婆、照顾孩子和丈夫,还要抽出时间去照看照看母亲,为母亲洗衣擦身,端屎端尿。就这样维持着艰难的生活,却从未想着要放弃。2007年,公公突发脑溢血,瘫在了床上,这给这个家庭和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她虽只是儿媳妇,但也像女儿一样,为公公洗洗漱漱,端屎端尿。但上天总是不尽如意,2008年,公公再一次突发脑溢血,却没有抢救过来。她安慰着伤心的婆婆、丈夫和孩子,自己何尝又不难受,毕竟在一个家里共同生活了18年。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更用心的照顾着婆婆的生活起居,也更用心的照顾着这个家庭。
老天似乎也总是不愿意眷顾折翼的天使,2012年,上天又和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不幸的事情再次降临。丈夫在矿井下工作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生命虽躲过一劫,但却导致左小腿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这对于她,对于这个本来就多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看着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脸色苍白、神色痛苦的丈夫,她心里的疼痛一点也不少于丈夫。在重重的困难和重压下,她没有被击垮,没有被吓倒,更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生命本能的斗志,用她孱弱的肩头,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因为她知道这个家庭不能没有她,婆婆、丈夫、孩子们需要她、离不开她。在丈夫住院的日子里,她整日整夜陪护在丈夫床边,丈夫腿部伤势较重,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她每日为丈夫端屎端尿、换洗衣物、擦拭身体,为了不让腿部肌肉萎缩,天天给丈夫按摩。手术前后的那段日子更是日夜不眠。家里留下才12岁的女儿和年逾80的婆婆互相照顾,她内心也很是愧疚。总是希望自己能多做一点,多付出一点,即使再苦再累也从无怨言。好在有大姑姐们的帮忙,使她能安心的照顾丈夫。上大学的儿子也很懂事,主动要去医院替换母亲照顾父亲,可她却总是在儿子第二天上午没课的时候,偶尔同意让儿子晚上来陪护父亲,尽量不占用儿子的学习时间。而她回了家却也没时间休息,还要给婆婆和孩子洗洗衣服,收拾屋子,第二天早早就给婆婆孩子做好饭后,再带着给丈夫的饭来到了医院替换儿子。丈夫就这样在山大二院病床上住了有一年的时间,她也日日夜夜陪了一年。丈夫的腿部在拆了冰冷的支架后转回了矿务局医院,离家近了,也好些了,能拄着拐杖下床了后,她就每日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照顾着婆婆、女儿和丈夫。丈夫被鉴定为8级伤残,丧失了主要劳动力,无法继续工作,她知道后,一边照顾着这个家,一边拼命工作,辛苦挣钱养家。忙里忙外,俨然成了“一家之主”。
她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身体健康,孩子们阳光上进,父亲和婆婆晚年生活幸福。
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谐美满,社会的稳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四
马安平,男,中共党员,1964年4月出生,1983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西曲矿排矸区生产副区长。
多年来,马安平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的真谛,这份爱包含着对工作的热爱,对父母的敬爱,对妻儿的疼爱,对同事的关爱……
“百善孝为先”,马安平是父母的“好儿子”。马安平同志的母亲现在已经91岁高龄,他总觉得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天经地义的义务,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由于母亲常年在古交马兰镇武家庄居住,离单位西曲矿较远,但他总会经常出现在母亲的身边,为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2008年、2010年父亲两次因患心脑血管疾病住院,都是他积极为父亲奔走,经常是一边上班一边照顾老父亲,在父亲住院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去照顾父亲。作为儿子,一方面要尽儿子的孝心,但作为单位的一名中层干部,他又不能把单位的工作全部抛开。孰重孰轻?马安平没有放弃任何一边。街坊邻居都说:“马安平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亲情斗病魔”,马安平是家里的“主心骨”。马安平同志的儿子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为了给儿子看病,他经常奔走于各大医院之间,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儿子的身体好多了,现在已经上了大学,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可能是由于儿子小时候经常生病,妻子心理负担过重,2005年妻子检查出患上了肾功能萎缩症,接连的打击让这个硬朗坚强的男人只能把泪与苦咽在肚里。他再次用自己的坚强感化着妻子,为了给妻子看病,他又经常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北京、河南、天津等地的大医院都去过,现在妻子病情还算稳定,但每星期都必须做三次的血液透析,经济的负担催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妻子的痛苦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的坚强让善解人意的妻子也变得坚强。他不知疲倦地在家庭与单位之间奔波,一晃已经十年了,也许是他的坚强感化了上苍,妻子渡过了那艰难的时期。现在用妻子的话说??“安平是家里的‘主心骨’,有他在,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怕!”
“热心助他人”,马安平是同事们的“贴心人”。单位职工有啥事都愿意和他沟通,每当职工有啥事来找他时,总是尽力而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谁最近工作有情绪了,他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解疙瘩;谁家里有什么困难了,他也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自已最大能力帮助解决;单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技校生,刚毕业没对象,他张罗着介绍;同事小两口子工作忙了顾不上接孩子,他就帮着接;同事家的老人病了,他帮着联系医院……在单位里,他的确是大家的贴心人。
诚信工作,他不忘奉献社会。多年来,他积极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曾多次义务献血,给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等捐款捐物。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为灾区献上一份微薄之力,在他并不宽裕的工资收入中拿出500元钱捐献给灾区;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后他又积极捐款捐物,在他的带动下,排矸区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用他的话来说,是党给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国家有难了,我们就要为党分忧,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