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大政策重大项目
深圳市出台促进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人才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安居五大政策,大空港新城、华星光电G11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以下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浏览!
重大政策密集出台,重大项目不断上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广电集团主办的“深圳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中,深圳出台的五大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开建的两个重大项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位居“十大事件”首位。
去年,深圳围绕供给端和需求端精准发力,聚焦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人才发展、高等教育以及人才住房等关键要素,充分调研,摸准需求,科学研判,密集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五大支持政策。同时,大空港新城、华星光电G11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专家表示,深圳在制度政策上率先做出前瞻性安排,多箭齐发,以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形成制度动力,以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真正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战略引领。
直面问题聚焦关键领域
五大政策措施的出台,是深圳深入*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精神和重要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
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才住房制度、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等政策措施,直指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和根基,是一套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组合拳”。这些政策切合深圳发展实际,瞄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注重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内涵丰富。
明确提出打造“四区”??即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
《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首次明确提出构建从“种子企业”到“领军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着力化解企业经营压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立足人才培养、引进、流动、举荐和评价等机制建设,打破束缚人才事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在人才安居保障、给各类人才“松绑”、落实人才自主权、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大胆突破,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深圳打造成为“人才高地”。
《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圳高等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到2025年,我市高校数量翻一番,达到20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5万人。深圳坚持“扩规模”与“提质量”并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圳“十三五”期间人才住房不少于30万套,人才住房将与保障性住房实现双轨并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措施直面深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矛盾,抓住痛点,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深层次挖掘和打造制度红利。
“政策亮点多,干货多。”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看来,这些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是紧密结合深圳发展实际,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决策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着眼未来,非常具有前瞻性、引领性”。
专家学者表示,几大政策措施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以科技创新、企业、人才、教育、安居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拓宽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的潜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大手笔扶持激发创新活力
几大政策措施,着眼于人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者更好地在深圳安居乐业,可谓“招招鲜,招招实”。
支持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发展,可谓是大手笔。《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企业给予1000万元奖励。同时,设立规模为1500亿元的混合型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并且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圳子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同时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市级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符合深圳产业导向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科研项目资金,可用在“人头”上。《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制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机制”和“放宽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三个方面切入。提出项目资助资金不设置劳务费比例;允许按规定在劳务费中开支“五险一金”;提高人员绩效支出比例至资助金额50%;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用可自行相互调剂使用。完善了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出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准许市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议确定科技成果交易、作价入股的价格。
《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惠及面非常广,既有针对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特殊支持政策,又有针对各领域各层次人才的普惠性政策。《若干措施》实施后,每年市级财政的投入达44亿元。同时,注重调动企业主体、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人才团体等参与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的积极性,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如设立80亿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重要人才政策基本上达到国内最高水平,部分政策领先。
《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10年把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大经费和政策支持力度。
人才安居方面,千方百计想办法。相关措施提出,深圳未来5年筹集提供不少于1万套的人才公寓;取消人才申请轮候公共租赁住房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限制;给予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等。
政策红利实实在在落地
配合几大政策措施,深圳相继出台有关实施细则,推动政策落地,让政策红利惠及创新企业和人才。
去年,万科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榜单,按照深圳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万科成为首批受益的深圳本土企业。
“《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深圳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细则将相关措施的落实,分解到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明确,企业根据相关细则和条件对号入座,从而令政策快速落地,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深圳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不遗余力。比如,在“强化产业用地和空间保障”方面,《若干措施》第19条至25条和《实施细则》第26条至28条提出,加强产业用地统筹管理、创新产业用地使用方式、降低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成本、优化产业用地地价形成机制、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和供应力度,解决好产业用地用房紧张问题。
人才方面,呈现出政策“筑巢”再引孔雀东南飞的盛景。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深圳人才引进半年多来呈现出“三增长”的良好势头,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基础性人才的引进均亮出三条漂亮的“上升曲线”;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呈现爆发式增长,半年新增认定杰出人才总量相当于前3年认定量的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国首创的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正式揭牌成立,总金额高达15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金同时发放。“深圳的人才政策制定得非常好,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作为去年新引进的5名全职院士之一,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说。
无论是“引才伯乐奖”、院士百万元工作经费和免租住房、本土院士培养奖,还是刘科院士提及的最高达1亿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无一不是《若干措施》重磅推出的具体人才政策。
更多人才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深圳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供应4万套,目前实际完成供应4.2万套,其中面向人才供应的约3.2万套,惠及人才及其家庭成员约9.57万人。
深圳高等教育建设迎来爆发年。去年,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4所高校高起点推进建设;同时,深圳与6所国内名校洽谈建设深圳校区,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国际一流高校合作,共建10所特色学院。
重大项目落地提升竞争力
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增强深圳城市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大空港新城以及华星光电G11项目的开工建设,给人以更多期待。
9月28日,位于大空港新城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暨市政配套工程开工建设,项目一期将于2018年9月建成投用。
事实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湾顶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核心位置的大空港新城,是深圳未来经济和城市发展重点区域,更是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将令深圳在全球湾区经济竞争中占据先机。
华星光电则是深圳先进制造的标杆。11月30日,总投资538亿元的华星光电G11项目在深圳光明新区开工建设。这是深圳建市以来投资最大工业项目,计划于2019年3月实现量产,届时将成为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G11项目从正式批准立项到动工,只用了5个月时间,充分体现了“深圳效率”。
“G11项目对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有着重大意义。”专家指出,作为深圳重大工业项目,G11项目可带动上下游千亿产业链在深圳聚集,推动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完善不同尺寸产品的覆盖范围,弥补我国在大尺寸、高端显示产品的市场空缺,进一步提升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