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方恪敏公家传》阅读练习翻译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方恪敏公家传
姚鼐
方恪敏公,讳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桐城方氏,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数世矣,而亦被文学之累。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考中书舍人讳式济,皆以累谪黑龙江。公时尚少,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以营菽水之奉,奔走南北,徒步或数百里。数年,祖考皆没。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平郡王福彭尝知之,雍正十年,平郡王为定边大将军往准噶尔,即奏为书记,诏赐中书衔以往。在军营建策善,归补中书舍人。乾隆初入军机处,累迁吏部郎中,出为直隶总督。自是居直隶二十年,中惟西疆用兵,暂署陕甘总督,筹军饷半年即返。
公性明于用人,一见与语,即能知才所堪任,授之事,随难易缓急,委寄必当。及公没,而为督抚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余人,皆宿所拔于守令、丞尉中者也。直隶为天下总汇之区,人事糅杂,纷扰不易靖安。乘舆①岁有临幸,所过备置刍粮,公处此皆储备精密。卒未尝少舛乏②,而于民居无扰病焉。
公自为清河道至总督,皆掌治水。直隶之永定河,故无定河也,其迁移靡常,不可以一术治,不可以古形断。公皆见地势,相时决机,或革或因,或导或障,其于河务前后数十疏,从之辄利。上每叹其筹永定之为善,非他人执成法者所能及也。
磁州有逆民为乱,公擒治,论斩绞罪十人,其余释。上疑公宽纵,下诏严责者数,公执不易,诏令九卿讯狱,乃知公所定之当,上益以公贤。
公素勤于学,工为诗及书。乾隆初尝举博学鸿词,以平郡王监试,避嫌不试。仕宦数十年,公事之暇,即执书读之。尝偕秦文恭公辑《五礼通考》,所著《直隶河渠书》百三卷,诗集十三卷,其余杂记直隶事又数十卷。及薨,家无余财,而有书数十笈。于桐城及江宁皆建家祠,置田以养族之贫者。公在时已加太子太保,其薨以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年七十一。
(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注]①乘舆:古代天子乘坐的车子,此处代指皇帝。②舛乏:错乱缺少。
8.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亦被文学之累被:遭受B.随难易缓急,委寄必当委:舍弃
C.论斩绞罪十人论:判罪D.工为诗及书工:擅长
9.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B.公性明于用人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上每叹其筹永定之为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置田以养族之贫者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0.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B.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C.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D.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观承的祖父方登峰和父亲方式济都被流放至黑龙江。每年方观承兄弟二人都要往来长城内外,探视亲人,异常艰辛。
B.方观承后来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在直隶居住长达二十年,其间,只有在西部有战事时,为筹军饷,曾在陕甘总督府暂住过半年。
C.永定河流向不定,难以治理。方观承查看地形,看准时机,或疏导,或阻断,他治河的方法得到了皇帝的认同和赞许。
D.方观承一生勤于学习,著作等身。乾隆年间曾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但因平郡王监考,为了避嫌就没有参加。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公没,而为督抚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余人,皆宿所拔于守令、丞尉中者也。
(2)乘舆岁有临幸,所过备置刍粮,公处此皆储备精密。
(3)公执不易,诏令九卿讯狱,乃知公所定之当,上益以公贤。
答案:
8.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随事情的难易缓急,托付给他的事情一定妥当处理。由此可知“委”的意思是“托付”。
9.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项,连词,表目的/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好断句题,要认真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利用好排除法。要找到各项的不同之处,联系文意进行排除。首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恪敏公更加穷困,但在这期间他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他勤奋学习,全面了解了社会的利弊、人情风俗,于是逐渐成为一个才能突出的人。再根据断句的特点,“困”和“厉志气”是转折关系,那么“然”表达的意思就是“但是”,与后文联系紧密,所以在“然”的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天下利病”和“人情风俗”是对偶句,是“知”的宾语,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
11.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该项中“曾在陕甘总督府暂住过半年”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第1段末“暂署陕甘总督”,句子的“署”是“代理”的意思。
12.(1)等到恪敏公去世后,做督抚有名声的,如周元理、李湖等共十多人,都是他过去从守令、丞尉中提拔起来的。
(2)皇帝每年都会来这里,所经过的地方都要安排粮草,恪敏公处理这些事情时都储存准备得精细周密。
(3)恪敏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皇帝又下诏令九卿审理此案,才知道恪敏公(对罪犯)所定的罪是恰当的,皇上更加认为恪敏公贤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结合文本语境,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句中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本题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考点。(1)没:通“殁”,去世,死亡。为:担任。若:如。凡:总共,一共。宿:平素,素有的,原来的。(2)乘舆:指天子所乘坐的车子,此处代指皇帝。所过:所+动词=名词性短语,所经过的地方。刍粮:草粮。处:处理。(3)易:改变。诏令讯:讯问,审问。狱:案件。当:恰当。益:更加。
参考译文:
方恪敏公,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但住在江宁。桐城的方氏家族,从明朝以来就凭借文章学问闻名于世,已有数代,但也遭受文章学问的牵累。他的祖父工部都水司主事方登峰、父亲中书舍人方式济,都因文字的牵累而被贬谪到黑龙江。恪敏公当时年少,和他的兄长每年往来于长城内外,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有时需步行几百里。几年后,祖父和父亲都亡故了。恪敏公更加穷困,但在这期间他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他勤奋学习,全面了解了社会的利弊、人情风俗,于是逐渐成为一个才能突出的人。平郡王福彭曾经了解他,雍正十年,平郡王担任定边大将军远征准噶尔,就上奏让他担任书记,皇上下诏书赐给他中书一职前往。在军营中他出谋划策,回来补赏为中书舍人。乾隆初年进入军机处任职,多次升官直至吏部郎中,后来外任直隶总督。从此担任直隶总督二十年,其间只有西疆用兵之时,暂时代理陕甘总督,筹集了军饷半年就回去了。
恪敏公在用人方面能够明察,一见面和人交谈,就能知道这个人所能够担任的职务,给某人某事,随事情的难易缓急,托付给他的事情一定妥当处理。等到恪敏公去世后,做督抚有名声的,如周元理、李湖等共十多人,都是他过去从守令、丞尉中提拔起来的。直隶是天下的中心,人事复杂,混乱不易治理。皇帝每年都会来这里,所经过的地方都要安排粮草,恪敏公处理这些事情时都储存准备得精细周密。始终没有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而且对于百姓也没有侵扰。
恪敏公从做清河道台到做直隶总督,都负责治水工作。直隶的永定河,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河道,河道的改变没有常规,不能够用一种方法治理,不能够凭借过去的情形来推断。恪敏公查看了地形,看准时机果断行事,或采用新方法,或沿袭老方法,或疏导或阻断,他在整治河务时前后上奏几十次,听从他的意见就会得到益处。皇帝常常赞叹他治理永定河的做法好,不是其他那些拘泥成法的人所能比得上的。
磁州有人作乱,恪敏公捉拿了他们并治罪,被判决绞刑的有十个人,其余被释放。皇上怀疑恪敏公宽容放纵罪犯,多次下诏书严厉斥责,恪敏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皇帝又下诏令九卿审理这个案件,才知道恪敏公(对罪犯)所定的罪是恰当的,皇上更加认为恪敏公贤明。
恪敏公平素勤于学习,擅长写诗和书法。乾隆初年曾经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平郡王监考,为了避嫌就没有参加。他做官几十年,公事之余,就拿书来读。曾经和秦文恭公合著了《五礼通考》,著作有《直隶河渠书》一百零三卷,诗集十三卷,其他的直隶杂记又有几十卷。等到去世之后,家无余财,却只有几十箱书。他的后人在桐城和江宁都修建了祠堂,购置了田地来供养同族中贫穷的人。恪敏公在世时已经加封太子太保,他在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