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每一章读书笔记点滴感悟【汇总】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篇1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选编。

书信中思想的与精神的互动,营造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雷家书每一章读书笔记点滴感悟【汇总】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长,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围,也是除傅聪外唯一遍览全部家书的当事人。因而,他所选编的《傅雷家书》更能体现自己的家庭背景,还原其真实,非他人能替代。

书中的每封书信都体现了父母对在外游子的思念和关心,句句触心。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即那为人父母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限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为如此,《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傅雷家书》把诞生于百年前的翻译家那一生的人品译德,铮铮风骨,披露在我们目前。假如当年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记印,没有传承,而傅雷与傅聪、傅敏父子之间的交流与共鸣,就如截截断线的残迹,难以留存。

愿这部家书永世长存!

篇2

傅雷:一位伟大的翻译家。这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但当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对他又有了新的了解,傅的雷同样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

世上哪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只是他们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父亲因过肚疼爱成了溺爱,让自己的该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风雨雨;有的父亲过于严格,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将孩子陪养成了“追求完美者”,所以他的孩子总交不到朋友;有的父亲老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因此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使得孩子过于放松,以至于影响学业。

在《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可不一样他是一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的一位父亲,他即懂得何时让孩子学习又懂得何时让孩子放松。但有时他也因他那代表爱的严厉不能让孩子欣然接受而感到十分伤心与苦恼,但他从未在脸上流露的过,特别是在儿子面前,因为他是一位坚强的分亲,他要在儿子心中做个榜样。这也是他教育儿子的一种放式吧!

父亲是一种称呼,父亲是一种责任,父亲更是一种温暖。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篇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为英语特教教师,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而这个寒假,恰巧我在图书馆中借了这本书,利用寒假将它看完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对孩子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家信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实则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地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家书中父母的淳淳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同样令人感动。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许多丰富的精神养料。父亲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及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我认为傅聪这样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子啊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述出来?总之,看完《傅雷家书》之后,我觉得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篇4

《傅雷家书》就像我们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们做人,告诉了我们处事的道理。

父母的爱,往往是严厉而又具权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发现父母的爱,居然还能是谈天论地,包罗万象的。

这本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傅雷在傅聪出国参加肖邦国际比赛前后书写的家信。这些信体现了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还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老师对学生殷殷教诲。我感到十分震惊。

小时候,如同父母对我们一样,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十分严格的。这种爱导致父子俩关系相处不融洽。长大后,傅雷与傅聪的关系便如同朋友一般, 而且父爱变得更深沉。因为,傅雷年轻时曾经出过国,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儿地传给傅聪。我特别喜欢傅雷说的一些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又彰显深明大义。

这本书中,令我感动的人还有马先生。诚然,他不是傅聪的父亲,但是他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傅聪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马先生把傅聪照顾得很好,简直就是傅聪的经纪人。另外,我比较喜欢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弥拉。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样依赖丈夫,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关心他。身为儿媳妇,她懂得傅雷夫妇的难处,并且表示理解,她是一个识大体的妻子。

这本书语言精炼,道理众多,有些朴实,有些伟大,让人体会深刻。其中,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以前的我,在为人处世上总是显得不够真诚,不懂的事情会装懂,不肯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说得好听是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说得不好听是死要面子。现在,我要放下伪装,做真诚的人,做真实的自己。

《傅雷家书》就像我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做人,告诉了我处事的道理。

篇5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在等爱,沁入心田。??题记

你可曾在喧嚣?繁杂的世界里寻过爱的足迹呢?或许,在傅雷给儿子写的封封书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傅雷家书》包含了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爱,让我在文字中领会到了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也如水,细腻而温柔,就这样涓涓之爱流淌在父与子之间……

“上海已经秋凉了,你那的气候如何?地理书上说波兰是大陆气候,寒暑都在极端。你现在穿些什么衣服。”这哪里是一位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问候,这分明是傅雷在对一个近在身前的儿子日常关心。质朴的语言里,包含着一份如山的爱。“注意:钢丝上有小条子,注明号数,切勿丢掉,否则以后不易分清。钢丝弹性很足,有弹伤眼睛、身、手的危险。你自己千万不可随便拉开,一定要让动手做的人收场。望你牢记在心,万万千千!”傅雷对儿子的爱像空气,无处不在,通过书信,飘越过国界线,爱充斥着儿子的生活。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知识。”傅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学者,对儿子要求严格,在学业上,艺术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龙之心如此强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我的母亲,对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求十分严格,她能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她的学历并不高,但是母亲的言谈举止总能让我受益匪浅。母亲会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对傅聪那样,爱在点点滴滴,教在星星点点。

刘瑜在书中对孩子说:“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看,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父母,对子女的爱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随岁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弹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忆,也会慢慢消逝,我们无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爱意中成长便可。

篇6

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永远是深切的、体贴的、无微不至的,傅雷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从这一百多篇家书中,我们便能体会到,傅雷对傅聪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与傅聪离别后,傅雷没有一刻不是惦念他的。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有关于傅聪的,傅雷夫妇都很重视,他们与儿子虽身各异地,但是他们对于儿子的关注只增不减。他们为傅聪的进步而骄傲,为他的问题而忧心,并常常给子方法。以及傅雷自己的人生经验。“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及意志??实践的意志。”“但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成小的烦恼。”这些话虽然琐碎,但处处无不透露着傅雷对于孩子的深切关怀与深厚的爱!

傅雷关心傅聪体现在点点滴滴里。有时候,傅雷只是单纯地写一些这几天的行程,或者是自己对于社会以及国家政治问题的看法,有时候会是一些生活小事,有时便对傅聪的各种事情分析原因,并在信中给予看法。他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地去贴近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试图分担一些压力,他说“万一有什么低潮来,想想你的爸爸举着他一瘦长的手臂远远地在支持你。”傅雷会经常从国内外的评论家对儿子傅聪的评论中了解他最近的状况,他会用心地逐个分析。当看到有人评论在演奏时看见傅聪身体瘦弱,傅雷便赶紧嘱咐傅聪保养身体,充分休息。并且要求傅聪在夏天务必抽出一个时期去过暑假,真切表现出他对孩子的无限关心。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当傅聪在众多困难中无奈出走英国,傅雷告诉傅聪:“祖国没有忘了你,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敞开着的。”

傅雷对傅聪的爱是细腻深沉的,而傅聪也同样爱着他的父亲。在记者采访傅聪时便能体会出他对于父亲的体贴与为父亲时时着想的心情,如在面对出版社多次问他愿出高价收取傅雷的一批书信时,都被傅聪婉拒。与千千万万个儿女心中父亲的形象一样,傅聪也同样崇拜着父亲,他说:“赤子之心,爸爸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

篇7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傅雷的严格教育,以及对儿子的无限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封封家书就好像一次次交心的谈话,将相隔万里的一对父子紧密相连。傅雷用自己的文字点亮了儿子心灵的灯,也点亮了千千万万孩子心灵的灯。

傅雷以身作则,立身行事,在一封封的家书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大到事业与人生,小到吃穿冷暖,事无巨细,对儿子无不关怀至微。书信是最真切的文字,它将内心所想传递,浓浓的爱子心切在这诸多封信中最为强烈的表达。对于儿子的爱与希望,不舍与思念,都浓缩在这真切而又朴实的文字里面。面对儿子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异国漂泊打拼时,他是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

由于在儿子幼年的时候,傅雷对他的教育过于的严苛,所以导致他们二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面对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他们紧张的父子关系,傅雷先生在书信的伊始就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悔恨,并且他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很多不适的地方,也不断感叹希望儿子能够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最终可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

在这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的信件里,字里行间渗透的是他们夫妻二人对傅聪生活的真诚关心,对他事业进步的欣慰,并且也在不断告诫他如何做人,如何爱国。傅雷对他的子女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位。是傅雷的教育使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富有勇气与信心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他将来成为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本家书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来展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与亲情,它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真实,在读完之后,书中的许多情节烘托出来的感情仍让人久久不能忘却。它记录的是一段浓浓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诱,他在不断的给他的孩子指引前进的方向,与儿子的交谈中悟出的许多人生哲理,现实而又客观,是对儿子的深深关切,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眷恋。

父母的叨唠是对我们最深切的爱的诠释,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爱,感恩他们的付出,用我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欣慰,像傅雷一样立身行事,让浓浓的亲情不再渐行渐远。

篇8

家书,自古以来就承载着远赴他乡游子的思念之情。读一封家书,仿佛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那些思乡怀亲的情感是那样真切。寒假,我就走进了一位父亲的世界,看到了一位对儿子无限思念与关爱的伟大父亲。

《傅雷家书》是1954年至1966年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那时,傅聪在国外留学,在生活、思想和艺术追求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而这位伟大的、用心良苦的父亲用他充沛的情感和智慧书写着一封封家书,让它们跨越海洋给儿子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并给他指引方向。透过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我明白了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侮辱、迫害,甚至陷入绝境,但终不会被掩埋,会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的内容十分广泛。他告诉孩子如何进行艺术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在生活中,他对儿子关怀备至,在事业上,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容不得一点马虎。

我不禁想到我们父母,他们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上又是严格要求。前几天,我完成了一篇阅读,最后一个题目因为是开放题,我懒得写就随便写到:我赞同,没有为什么。老爸看到后,对于我这种学习态度极不赞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允许有半点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听了老爸的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心想下次我再也不这样了,一定认真完成。第二天做作业时,我的懒筋又犯了,只想草草了事,我突然想起爸爸的话,想起傅雷写给儿子的信: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最不赞同了。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心迹。是啊!空口说的比什么都漂亮,但却毫无作用,只有用实际行动去努力证明才能改正错误。想到这里,我赶紧收起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沉下心来,仔细看题,认真思考,工整书写,不仅节约了时间,完成的质量也很高,老爸检查的时候还以为我看了答案呢!

两个大洲,一封封家书,漂洋过海沟通着两个人的情感,传递着真挚的爱。也许,在《傅雷家书》中,那些音乐理论、人生哲理都不重要,只有那份亲情才是它的精华。

篇9

了解傅雷的育儿理念才明白,儿子傅聪从小受到的是严父慈母式的教育,傅雷对子女的要求甚至有些严苛,因为小孩子挑食,就不让他吃饭。直到傅聪出国后,傅雷才反思到当年的教育方式不尽合理。其实对于初为父母的他们,特别是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也是贯穿他们人生始终的陌生探索。从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到如何与子女相处,他们也是在不停的摸爬滚打中慢慢领悟。现在我们非常强调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无比认同。但我觉得,原生家庭的理念,是一种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但对个人评价及后来的人格建设,更多还是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觉醒。过于强调"子不教父之过",是对父母付出的无形抹杀,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推卸责任。特别是父母改变和改进的时候,作为子女,你是不是也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和改变?

家书中另一种重要的情感,就是父母对于人生经验的传递,这既包括学术性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人生旅途的哲思与感悟。大多时候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情绪起伏以及有所得失的时候。喜欢和朋友聊天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体现,只不过因为年两相仿,感受相近,个体间更容易接纳和共鸣。对于父母,本着"要把所有我走过的弯路都给子女指出来"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更加忍不住倾囊相授。这种超前的经验和感受,在个人意识觉醒的特殊时期(例如青春期),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接受。所以,父母的教育一方面要用对方式,另一方面要看准时机。现在我再读起六十多年前傅雷写给儿子的谆谆告诫,只觉得无限贴合当下我的所有境遇。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简直是普世有效的真理。

大概从小学时候开始,妈妈就保留了给我写信的习惯。那些暗淡无光的时候,成绩满满的日子,都有妈妈的信,或鼓励,或督促,或提醒,或建议,在不算特别直白表达感情的背景下,给了我很多直抵内心的触动。长大以后确实不常写信了,但和妈妈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的教育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那些伴随我少年求学时代的信,在委屈难过、消沉低落的日子里,是春风化雨的温柔,也是破冰前行的利器。

篇10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篇11

疲困的眼光从书本的190页上脱离,合上双睑,此时,我的内心波翻浪涌。端起桌角的绿茶,轻泯间无意发现,杯中绿茶折射出一位尽职的为人父亲的形象。

一场道别仪式在1954年谢了幕,傅聪同志出国求学。从此,无尽的思念写在父母的皱纹上。的确,畴昔的笑语,现在已成为回忆,所以,只有让纸张和笔削去天涯对海角的牵挂。

在与儿子分别的这二十几载春秋中,父亲对自己过去的过错进行检讨,对初出茅庐的儿子生活的嘱咐,对儿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儿子艺术的交流及母亲对

儿子的牵肠挂肚,都只有漫天纷飞的家书才足以言尽。父母对儿子来信的盼望,使得没有一次来信让他们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点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简单通俗的七个字也能让他们对眸而笑,毕竟,他们欲望的极限只停留在“平安”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父亲以自己资深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而母亲的舐犊之情借风传递到儿子耳畔引起儿子思乡的回应。

家书的文字质朴,如山间潺潺的清泉,碧空舒卷的白云,父爱从家书中与儿子论说艺术,激发儿子的感情,训练儿子的文笔与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从中体现出来,目的就是希望儿子能成长,报效祖国。终于,儿子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思想上也成熟了许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将家书收藏起来,然而,在儿子终于有所成就的时候,傅雷却还来不及享福清闲,就摆脱了黑暗的束缚,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阔的草原上,一只风筝起飞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时候,不能放弃,他飞高的时候,不能骄傲,他掉下来的时候不能颓废,他成功的时候还得执著追求……因为他的线被牵在一个人的手中。

确实,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一个为儿子呕心沥血,辛苦付出的父亲,你一定有与之对话的欲望吧!

篇12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父爱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认真的拜读了这本书,真的被这186篇感人肺腑的书信所打动!

有很多人说傅雷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确实,在他和傅聪两年间的书信来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他对儿子有着不容置喙的爱,但在书信来往中,他始终把对傅聪的道德和艺术的指导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犊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两人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就出自于《傅雷家书》,从这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远在海外,心都被牵绊着。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这样的一句话,展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方法,他不会像一些父母那样只是批评,而是会给予适时的鼓励,给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奋斗的方向!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些话则充分体现出了傅雷对儿子严厉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够成长起来,学会面对,学会处理问题,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点!

《傅雷家书》记录着傅家父子两人两年间的交流。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篇13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篇14

其实,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并不是每个父亲在疼爱的同时,却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这般伟大的父亲,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对傅雷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愿望。它大到人类对世界的贡献,小到对事业的严谨,甚至于对儿子的言行举止的教育也离不开“人”一字。它不仅在信中如此写,在生活中他也实际做到了,并且把这思想、理念传给下一代。

对他儿子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幸福对他来说莫过于此,与儿子成为知己、朋友。父子之间没有隔阂,没有沟壑。因为他从不以一个高高在上的父亲或教育家出现在儿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对他说出自己的建议和他商议。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笔就怎么写,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

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相处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他真诚深情地对儿子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们的父亲,他的话也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学习。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每一位父亲、母亲也是这样深爱着我们,教导着我们。听见他们的唠叨,其实是我们的福气呀!”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

篇15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离家在外,有哪对父母不牵肠挂肚呢?《傅雷家书》这本书充分证明了这句话。这本书汇集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夫人写给远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对待儿子就像一个慈爱的朋友,他的教子之道是我最为欣赏的。爱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却不是普通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直把人品和艺术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体现在对儿子生活细节的关注中。比如:傅雷交代儿子围巾和大衣要一同放在衣柜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上;演出结束出台谢幕时,面部表情要温和,不要太严肃……这些傅雷对儿子细节的教导,让我感动,他是一个多么细心的父亲啊!傅聪从事音乐专业,傅雷对于儿子的专业成长尤为关注,但他没有去强加要求,而是谈自己的体会心得,和儿子做平等亲切的交流探讨,这样的教育,傅聪怎能不优秀。

我常想:傅聪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多么的幸运。傅雷像一个朋友,温和体贴,炽热真诚,耿直坦率,智慧睿智的朋友。而我的爸爸他好像从来都没有和我有过这样的交流,他在我眼里只是一个负责生我养我的父亲,尤其是近些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因此我对父爱的印象是模糊的。通过读这些家书,让我也忆起父亲对我的那种爱,也许普天之下父爱都是统一的。小时候我喜欢跳舞,爸爸经常陪我一起跳舞,每次跳舞都很快乐,虽然满头大汗,但是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光真的让我很享受。爸爸很和蔼,也曾经把我捧在手心里,是一位妥妥的“女儿奴”,只是这些年随着我的长大和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外出谋生,为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何尝不是换一种方式在爱我。也许相比傅雷,我的爸爸并没有他那么的有文化,有很明确的教育理念,但他一直都在以他的方式爱着我,他的爱虽然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却一直在静静地包围着我!

读着傅雷笔下的纯纯人生语,感叹于两辈人之间那悠悠亲子情。我想,我已经长大了,也更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篇16

一开始看这本书,总觉着很奇怪。为什么书信能够编成一本书?但越读到后面,就越感激这本书。

傅雷是一位翻译家,大儿子傅聪是闻名世界的钢琴家。这本书,便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书信合集。从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从傅聪刚去国外到傅聪结婚生子。从书中,我看出了傅雷这位父亲的唠叨,他的“唠叨”,大到关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关心孩子在国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饱含着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其中最最让我难忘的,便是傅雷与儿子谈终身大事与小孩起名这两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这两者很贴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对儿子说到对自己的终生伴侣要一心一意,要善于交流,不可以当唐璜。我想,要让傅聪做到这一点,傅雷大概是付出蛮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则,以行动告诉后代应当如何做;其次他要有头脑,有方法,才能让儿子信服,我想这是蛮难的。第二个是给小孩起名这一事件,信中写到,男孩名为凌霄,女孩名为凌云。后来,傅聪生了个男孩,便取名为凌霄。给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孙子起名,这一行为不正好体现了傅雷对于后代深深的爱吗?傅聪听从父亲的意见,这也恰恰说明了傅聪对父亲的爱也是多么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与我的父亲,我们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几千里,我们朝夕相处,爸爸给我的爱虽然不像母亲的细腻,但很让我回味。

我爸爸个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高大的。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这么说,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艺,说单口相声、演小品、诵读、写诗、玩乐器……他无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远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机会跟着爸爸到各个地方演出,爸爸在上边表演,我就在下边做观众,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念到我爸爸名字的时候,我对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厉害啊!每当爸爸表演结束,观众席总是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心里甭提有多骄傲了!那时的我想,有一个这么厉害的爸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之后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为我的榜样。

我不知道我是否将“傅雷家书”读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书带给我的,绝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这么简单,还有对父爱的深深思索。

篇17

读《傅雷家书》我读到了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在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的杰作面前我不敢枉议这篇传世经典的技法;在这颗赤诚的父爱面前我不断受其启发,这可能就是经典著作给予我们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读到此书,我的灵魂为此感到深深的震撼。

任何家庭教育的成果都来自于平等的交流。可能在傅雷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不仅是儿子的成就,而是他们父子之间成为了一辈子的知心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的先决条件是对生命的尊重,为人父母的首先要意识到孩子从生下来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意志由他自己支配,所以现代的教育需要的是我们家庭教育要摒弃家长作风,摒弃权威意识。只有首先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的去尊重孩子们的心声,尊重孩子们的思想,尊重孩子成长的个性,这样我们做家长的才能打通与孩子之间的心灵对话。只有我们适当的蹲下身子去看孩子的世界,多与孩子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才能与他们共同呼吸同一片蓝天。说到这里,我们会思考:怎么和孩子平等?你平等了孩子们就要飞上天了。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又读到做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

《傅雷家书》能成为经典,历久弥新,绝对不仅限于今天我们领略到的这一点点营养。他深刻地告诉我们:“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培育他儿子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教育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儿子,他是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与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读完此书,我不禁对这位伟大的父亲肃然起敬。

篇18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孩子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打拼,最担忧的莫过于父母。他们害怕自己孩子在外遭遇风雨,不同父母选择不同方式去帮助孩子,傅雷和她的妻子用书信表达他们的爱意。

这186封书信不为发表而作,都是发自内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展示傅雷夫妇与傅聪的精神交流,再现傅聪成长的家教背景。这里面既有文化艺术的探讨,又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有父母对生活小事上的唠叨。以小见大,展现了傅雷家风。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人们一直在追求完美,可是世上并无完美之事,但追求的过程是令人感动的。

书中的这样一句话也令我印象深刻:“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坦然,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久铭记。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篇19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爱便时刻萦绕在了我们身旁,孕育着我们茁壮成长。母亲的爱温柔如风,叮嘱与关怀的话语时常在耳畔回响;父亲的爱高大如山,为我们遮风挡雨,也许春夏秋冬四季在变,可他们的爱却依然如旧。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由傅雷次子、傅聪胞弟傅敏选编的?傅雷家书?一书,可谓感触颇深。此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是家人之间真情流露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家书中的话语质朴而真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父爱,蕴含着人生真谛。合上书,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跃然眼前:“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是傅雷在家书中所提到的,让我联想到了平日里母亲对我的教诲: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不留遗憾。还记得有一次演讲比赛,无论我怎样一遍遍地揣摩词句却还是磕磕巴巴,于是就想打退堂鼓,母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道:“这看似只是一场比赛,但能反映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倘若你全力以赴,最终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那至少你是努力过的,就不会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人生其实真的很短暂,每个人都要珍惜在世间的时光,如果哪日走到人生的尽头,蓦然回首尽是追悔莫及和重重遗憾,那么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从那之后,我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懂得了凡事都要竭尽全力、永不言弃,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他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四处游玩,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要求孩子学习认真,每天督促傅聪练琴几个小时。为人父母的他们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轻轻松松长大,可自古以来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规矩哪能成方圆,不劳而获何时何地都只能存在于童话之中!

书中看似是一封封普通的家书,实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实时的心灵对话,如同黑暗中的一束火把,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崛起奋斗,让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出最美的自己,不负韶华,感恩遇见!

篇20

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的都是爱。它就是《傅雷家书》,一本关于爱的书。

没读过《傅雷家书》之前,我以为只不过是一封又一封枯燥无味的家信罢了,为什么要编成一本书来让我们阅读呢,可是,当我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后,我完全消掉了我这个认为枯燥无味的想法,这本书竟给我带来了无数启示,从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爱!

说起父爱,他是不同于母爱的,他没有优柔绵长,他更像的是一杯温开水,虽然平淡无奇,可又能让你浑身温暖,倍感热血。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亲,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他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给的爱是永远不能与任何人相比较的。他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处事态度也是非常好的。

(一)、中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阅读感悟3篇

傅雷家书每一章读书笔记点滴感悟【汇总】

(二)、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三篇

傅雷家书每一章读书笔记点滴感悟【汇总】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坦然谦虚,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