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800字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范文一】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在刚刚走进南师的时候,就赶上了第一届学前教育学博士生论坛。当时研一的自己很懵懂,在学科的边缘摸索,不知道哪里有路,更不知道刚如何去走。转眼,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了,三年的专业学习是短暂的,对于一个跨专业进来的学生来说,我对学前专业的了解还太少,与其说三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如说三年教会了我如何去学知识。

如今,面临毕业的我们,有幸运的赶上了第二届学前教育学博士生论坛。今天论坛拉下了帷幕,和许多老师的同学一样,我们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和其他的各式会议不一样,博士生论坛真正的为学术人提供了一个讨论、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学术高层人士的精心指导。我们的心灵一次次的被激荡,我们的思路一次次的被理清,新的问题又一次次的被激发。通过论坛的讨论,我收获的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种做学问的方法、态度。透过一些小的问题,老师交给我们的是他们积淀多年的学术魅力。

由于论坛期间其他工作的耽误,我只听了三场分论坛。仔细分析,我发现三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中透漏着学前领域三个很有趣的问题:1、专业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2、专业发展内部的缺憾;3、专业发展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在虞永平老师点评的专场,来自各个师范大学的博士生报告了自己对学前教育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包括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农村儿童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发展造成的,是我们学前教育必须关注的对象。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要做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必须从起点做起。学前教育最初是从城市生长出来的,最早的学前教育研究也主要在城市展开。如今,学前教育研究的触角必须要延伸的更多儿童,只有缔造全民、全纳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学科发展才有可能完善。

在孔起英老师和西南大学刘云艳老师点评的家庭教育专场,我看到了我们学前教育发展的内部缺憾。长久以来只重视幼儿园教育研究,而忽视家庭教育的研究,让家庭教育研究成为了我们学科的软肋。5+2=0(5天幼儿园教育+2天家庭生活=0)问题的存在,必须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才有可能解决。然而从这次论坛的参与人数的比重和论文的质量来看,家庭教育研究的确太弱势了,的确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关注。从学科内部的完善来说,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边霞老师和东北师大姚伟老师点评的艺术教育专场来说。我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如何去找到我们优势学科的突破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我们学校的优势: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屠美茹带出了一批学前儿童艺术研究的优秀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滕守尧,也为南师学前带出了一批美学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等等缘由让我们南师儿童美育具有深厚的底蕴。但是如何在这里找到研究的突破点,找到问题新的生长点,的确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短短的论坛让我收获良多,我很渴望还有机会参与到这种充满学术魅力的讨论中来,这种渴望突然在心底生长出来,我要精心的呵护,要努力创造它生长的土壤。

【范文二】

今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教授的关于“让幼儿园课程回归经验”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十年重新解读《纲要》带给我们的震撼。

在虞教授引领下,我们对课程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和思考,尤其是对课程“五指论点”比喻,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他把课程的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血脉相连、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五个手指与手掌的整体关系,非常形象,印象深刻。

听了虞教授的讲座,让我重新审视当今的原本课程还需注入那些被我们遗忘和忽视的元素,为了迎合家长,我们盲目跟风,忽略了幼儿园课程本身应该关注幼儿的经验取向;让我们从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幼儿园教与学的关系;良好的课程就是儿童幸福童年的保障;应该如何保证有质量的课程;如何让幼儿已有经验与幼儿主动学习有机结合。这些都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虞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蹲下身来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蹲下心来”,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参考书,不仅让我们知道理解《纲要》需要实践,更需要理论学习,两点都非常重要,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我们的内化、理解、升华,对我今后工作的推动必然是长期的、永久的,我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今后会让更多的幼儿能感受真正幸福的童年生活。


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视频观后感

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有感

虞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观后感

虞永平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观后感二篇

虞永平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