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五篇
第一篇:
一口气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令我不由得被感动。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第二篇:
在我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第一感受就是爱是无与伦比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纯真的爱是最为真诚的教育。《爱的教育》主要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来显示出生活中的爱。这本书虽然文字简朴,没有精彩过瘾的绝伦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斗智故事,但却表达出了生活中真挚的友谊,爱无处不在。安利柯的身旁有一群虽然性格各异,但是感情非常深厚的好朋友:卡隆是一个热爱老师、乐于助人、扶弱抗强的好少年;“小石匠”是一个石匠的儿子,他爱装鬼脸,制造快乐的气氛;可莱谛是卖柴人的儿子,非常勤劳,他经常帮爸爸运柴、扛柴、批发柴,边干活边学习;代洛西是个不爱说话的“智者”,是安利柯班里的班长,学习成绩优异;耐利是一个胆小的穷小子,不过他很善良,人缘很好;泼来可西也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学习改变了父亲酗酒恶习和懒惰个性……他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用爱感动家人,感动朋友。《爱的教育》把我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爱是什么?爱是没有明确答案的,但爱是无限的,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宽容,爱是责任,爱是给予,爱可以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第三篇:
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一个故事让我知道一个道理。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烧炭工和绅士》讲的是诺比斯和贝蒂吵架。诺比斯见理屈就骂贝蒂的父亲是叫花子,贝蒂听了这句话羞怯极了。到了家就告诉了爸爸,他的爸爸就到学校找老师抱怨,这时诺比斯的爸爸听到有人在说自己的名字就问怎么回事,老师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诺比斯的爸爸非常生气,就把诺比斯叫过来向贝蒂道歉,并向贝蒂的爸爸握手。诺比斯道完歉之后,贝蒂的爸爸往贝蒂背后一推,贝蒂就和诺比斯拥抱了起来。
这个故事的道理不用说你也应该知道就是不要傲慢、不要瞧不起人。否则会使别人伤心,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我就经历过,有一次我上剑桥,老师把我安排的到了一个同学的旁边,我见他脏就不搭理他,躲他生怕他碰上我。结果我挨了顿骂。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瞧不起人了。
第四篇:
《爱的教育》是一部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佳作,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的。小说通过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全书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他的父母在他的日记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爱的教育》一书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或者是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或者是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文中众多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知错就改的安利科,有珍惜友谊的莱蒂,有高尚的卡隆,有待人友好的代洛西,有废寝忘食的泼来可西,有舍己为人的洛贝蒂……通过文字,我仿佛感觉到这些人就在我的身边。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爱;让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嘲笑他人,而应该尊重他人;让我懂得了坚强、乐观;让我懂得了如何真诚地与人相处……
第五篇:
我的书架上静静的伫立着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当我心烦意乱时我总会捧起它认真的阅读,它就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经典作品----《爱的教育》。
小说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记载下的点点滴滴的日记,成为展现成长故事的连环画卷。每一篇都闪耀着爱的火花。这火花绚丽多姿,五彩缤纷:有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关怀教育;有热血少年对祖国的赤胆忠诚;有朋友间的真诚友谊;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帮助;有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虽然故事中的人距离我们上百年,却仿佛就活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感动至深。
比如书中有个故事叫《伦巴第的小哨兵》,讲的是一位军官让一位少年上树去看看有没有敌人的踪影。于是,少年爬上了树,这时三颗子弹划破了天空的宁静,少年中弹了,少年像断了线的风筝从树了掉了下来。军官赶紧跑过去,用手帕捂住他的伤口,少年的头猛的下沉停止了呼吸。军官如遭电击似的愣在那里。过了几分钟,军官埋葬了少年。我想少年是为国家而死,为了人民而死的。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少年的死就重于泰山。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为祖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