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读后感(二)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派,这仅仅是一种思潮,随着双向建构提出,种种矛盾便凸显出。就如我曾经问过一个老师关于预习是否有好处的问题,他的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当我反问他,“当课本内容过难,学生能力与认知有限,最终误解课本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原本的非难点变成了难点(由于双向建构,导致把原有经验变成科学经验的一个过程),这同样是一件好事么?”于是,他便不知如何回答。然而,情境的建立可以避免这一些问题,因为一些问题的学习是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与环境中,那么设置这样一个符合条件的情境,便能帮助教学。根据这个原则,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中模拟许多“良构”问题的情境,然后通过改变情境从而改变问题的性质。也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到许多在书本上完全没有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我想《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这一本书,更多的给我们的是思想上的启迪与开放,而不仅仅是在于其对许多课程与问题解决上的应用价值。凡一个事物,当其大方向有所改善变好,那么那些小麻烦才会被逐一清除。如果一个教育模式还不够正确,那么教学方式又如何能够正确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