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读《如果这是宋史》有感
这是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半年才看完的书,当然是利用上班路上,睡前,等车碎片时间通过PSP看的电子书。这也是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看的又一网络说史系列,读完感觉意犹未尽,虽然没有读明史那般一直追着,但读来也很有代入感,一点没觉得枯燥琐碎,兴致盎然。
说到历史,其实很惭愧,中学课本上讲宋朝和明朝也就2页纸,宋朝就是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然后檀渊之盟,然后就是王安石变法,至于南宋,除了将岳飞好像就没有了,后面都是将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然后就是文化艺术,所谓宋四家和唐宋八大家。明史就更简单了,除了朱元璋开国,就是靖难之役,然后就是太监东厂西厂了吧,这些还是拜看电视剧所赐。
下面随便谈谈看完宋史的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直记得历史老师讲起宋朝,就是一脸愤怒,说宋朝的皇帝是一代比一代懦弱。读完宋史,真的很不以为然。宋朝,真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赵匡胤,也不是以前那种赳赳武夫的印象,他应该是英武神气,雄才大略的人,而且难得是坚韧宽容,只可惜死的太突然太可惜了。如果没有灯影斧烛,也许可以收复燕云,压制契丹,恢复到汉唐疆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宋朝吸取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纷乱闹剧的教训,崇尚以文制武,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很多军职都是出身于读书人,是另外一种的儒将风流,比如范仲淹和韩琦。可惜客观上也造就了宋朝尤其是北宋缺乏名将。加之檀渊之盟后和契丹百余年和平,只有西北边和西夏战事不断,客观上造就了北宋第一军力,西军的威名,而范仲淹和韩琦正是西军的代表。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北宋的名臣辈出,皇帝基本不专制,而且不仅不杀言官,基本也不杀大臣,无非是贬官外放。宰相大臣虽然经常换,但基本都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宁愿去职贬官也绝不妥协退让。所以北宋的名臣们经常外放,返京,又外放再返京。(www.gkzzy.com)甚至有君子和小人之争,其实不过是朋党之争。
说说范仲淹,号称为两宋三百年第一人,初中读《岳阳楼记》,一直很感动,一个忠君爱国,优以天下的人,文臣的楷模,怎样的历练造就了他那颗始终忧国忧民的心。范仲淹的成名不仅在于他那份忧以天下的心,更在于他所作所为,在西军边陲,他修边寨,筑城堡,稳扎稳打,保境安民,在朝堂,他据理力争,不屈不挠。是一份份业绩衬出他的忠君爱国,拳拳之心,印证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再说说王安石,我们的拗相公,王安石变法,怎么都绕不开的话题。原来王安石变法的很多项新法其实以前就有过,并不是他首创。变法的目的其实就是富国强兵,收复燕云,变法的效果其实还不错。虽然问题也很多,但没有激起民变,也充实了国库,收复了河遑之地。王安石的品行更是没得挑,清廉高洁。
还有狄青,岳飞,文天祥等,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们都经历了时代最深刻的变故,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坚韧,气节,操守,远远超出了时代。
宋史很精彩,读了这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展开了一幅幅人物的画卷,那些耳熟能详的和鲜为人知的历史伴随着我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物,精彩的呈现在眼前。让我们更好的感受时代,那个战火纷飞,利益纷争,君子小人,奸邪权臣的时代;那个商业发达,文化繁盛而又战事节节不利的时代;那个宫廷诡异变换异族相继突起的时代。感受那些悲壮的战斗,热血的战事。感受名将的赫赫威名,而有宋一朝,怎样真切而又实际的影响了后来我们民族的性格。
读史让人感慨,都说历史发展是必然,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可读史至今,我是深深感受到历史充满了偶然,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了历史。就像赵匡胤如果没死,檀渊之盟如果没有寇准,或者寇准不是宰相。雍熙北伐如果胜利,赵佶如果不当宋徽宗,或者赵构没有被宗泽劝阻而去了金营。甚至在宋蒙联手灭金时,宋朝士兵不去救被金人打的快死的张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他儿子张弘范,历史是不是会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读完明史,宋史,总算是对自己的先人有了些了解,知道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也算是另外一种收获吧。历史是面镜子,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希望历史给现在的人更多启发,以史为鉴,珍惜珍重。
这是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半年才看完的书,当然是利用上班路上,睡前,等车碎片时间通过PSP看的电子书。这也是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看的又一网络说史系列,读完感觉意犹未尽,虽然没有读明史那般一直追着,但读来也很有代入感,一点没觉得枯燥琐碎,兴致盎然。
说到历史,其实很惭愧,中学课本上讲宋朝和明朝也就2页纸,宋朝就是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然后檀渊之盟,然后就是王安石变法,至于南宋,除了将岳飞好像就没有了,后面都是将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然后就是文化艺术,所谓宋四家和唐宋八大家。明史就更简单了,除了朱元璋开国,就是靖难之役,然后就是太监东厂西厂了吧,这些还是拜看电视剧所赐。
下面随便谈谈看完宋史的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直记得历史老师讲起宋朝,就是一脸愤怒,说宋朝的皇帝是一代比一代懦弱。读完宋史,真的很不以为然。宋朝,真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赵匡胤,也不是以前那种赳赳武夫的印象,他应该是英武神气,雄才大略的人,而且难得是坚韧宽容,只可惜死的太突然太可惜了。如果没有灯影斧烛,也许可以收复燕云,压制契丹,恢复到汉唐疆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宋朝吸取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纷乱闹剧的教训,崇尚以文制武,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很多军职都是出身于读书人,是另外一种的儒将风流,比如范仲淹和韩琦。可惜客观上也造就了宋朝尤其是北宋缺乏名将。加之檀渊之盟后和契丹百余年和平,只有西北边和西夏战事不断,客观上造就了北宋第一军力,西军的威名,而范仲淹和韩琦正是西军的代表。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北宋的名臣辈出,皇帝基本不专制,而且不仅不杀言官,基本也不杀大臣,无非是贬官外放。宰相大臣虽然经常换,但基本都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宁愿去职贬官也绝不妥协退让。所以北宋的名臣们经常外放,返京,又外放再返京。(www.gkzzy.com)甚至有君子和小人之争,其实不过是朋党之争。
说说范仲淹,号称为两宋三百年第一人,初中读《岳阳楼记》,一直很感动,一个忠君爱国,优以天下的人,文臣的楷模,怎样的历练造就了他那颗始终忧国忧民的心。范仲淹的成名不仅在于他那份忧以天下的心,更在于他所作所为,在西军边陲,他修边寨,筑城堡,稳扎稳打,保境安民,在朝堂,他据理力争,不屈不挠。是一份份业绩衬出他的忠君爱国,拳拳之心,印证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再说说王安石,我们的拗相公,王安石变法,怎么都绕不开的话题。原来王安石变法的很多项新法其实以前就有过,并不是他首创。变法的目的其实就是富国强兵,收复燕云,变法的效果其实还不错。虽然问题也很多,但没有激起民变,也充实了国库,收复了河遑之地。王安石的品行更是没得挑,清廉高洁。
还有狄青,岳飞,文天祥等,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们都经历了时代最深刻的变故,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坚韧,气节,操守,远远超出了时代。
宋史很精彩,读了这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展开了一幅幅人物的画卷,那些耳熟能详的和鲜为人知的历史伴随着我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物,精彩的呈现在眼前。让我们更好的感受时代,那个战火纷飞,利益纷争,君子小人,奸邪权臣的时代;那个商业发达,文化繁盛而又战事节节不利的时代;那个宫廷诡异变换异族相继突起的时代。感受那些悲壮的战斗,热血的战事。感受名将的赫赫威名,而有宋一朝,怎样真切而又实际的影响了后来我们民族的性格。
读史让人感慨,都说历史发展是必然,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可读史至今,我是深深感受到历史充满了偶然,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了历史。就像赵匡胤如果没死,檀渊之盟如果没有寇准,或者寇准不是宰相。雍熙北伐如果胜利,赵佶如果不当宋徽宗,或者赵构没有被宗泽劝阻而去了金营。甚至在宋蒙联手灭金时,宋朝士兵不去救被金人打的快死的张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他儿子张弘范,历史是不是会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读完明史,宋史,总算是对自己的先人有了些了解,知道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也算是另外一种收获吧。历史是面镜子,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希望历史给现在的人更多启发,以史为鉴,珍惜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