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幼儿园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全县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这一总体要求,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以提高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为关键,以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上下联动、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进“雪中送炭济困、就业援助扶技、典型引导励志、悉心培养育才”工程,力促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
二、目标要求
从起,把推进精准扶贫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扶志脱贫工作机制,确保家庭困难每位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抓好精准扶贫调查摸底工作,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确保全县所有贫困学生无一遗漏。
(二)创新扶贫工作模式。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出发点,创新教育精准扶贫举措,开展特色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既“输血”又“造血”,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健全帮扶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帮扶工作机制,底,实现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
(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贫困村学校师资力量,强化贫困村教师培训,2017年底,实现全县农村义务段师资均衡配置。
(五)实施联建共建工程。深化城镇中小学与贫困村小学联建共建活动,2017年底,贫困村义务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
(六)拓展职教脱贫途径。建立职业教育脱贫救助、技能培训机制,2017年底,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部获得职业学历教育,并掌握一技之长。
三、重点工作
(一)摸清贫困学生,建立扶贫台账
按照《中共嘉祥县委、嘉祥县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嘉发〔2015〕24号)文件要求,在全市“六核对一规范”所确定贫困户基础上,结合县资助中心贫困学生动态管理户,由镇(街)教办、县直学校牵头,逐村逐户摸底核查,摸清各学段贫困学生底子,逐一建档立卡,对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贫困户及家庭困难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济困、扶技、励志、育才”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定向发力。
(二)用好资助政策,雪中送炭济困
1.学前教育阶段。对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落实政府助学金,平均资助面为在园幼儿的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儿童实施资助全覆盖,对其中特困家庭儿童酌情减免保教费。
2.义务教育阶段。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农村义务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寄宿生人数的15%,并逐步加大比例;平均资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中学每生每年1250元。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具体标准为每生每天1元。继续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餐补助,具体标准为孤儿每天补助10元,每年按365天计算;特教学校学生每天10元,每年按200天计算;低保和其他家庭困难学生每天补助3元,每年按200天计算。其他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生的15%。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义务段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3.普高教育阶段。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中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比例为在校生的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500元、2档2000元、3档2500元)。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并研究设立“爱心济困”专项基金,酌情减免省定贫困村特困家庭学生学费。
4.中职教育阶段。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全部和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的比例为非涉农学生的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5.高等教育阶段。协调民政部门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符合申请政府资助金条件的低保户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资助。协调县工、青、妇等部门对特困家庭大学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县教体局牵头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最高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最高12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最长贷款期限从14年延长至20年,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的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实现应贷尽贷,并享受最高贷款额度。
(三)发挥教育职能,悉心培养育才
1.立足教育均衡,建好学校拉长短板。根据贫困村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在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等工程时,优先改善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先加强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力促贫困村学校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到底,确保贫困村学校达到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2.坚持教师为本,倾斜师资下沉力量。加大贫困村学校教师补充力度,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协调财政资金,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政策,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贫困村学校就业。城镇中小学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先树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村学校任教经历者优先。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职任教,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走教。加大贫困村学校(幼儿园)师资培训力度,为贫困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3.关注学生学业,潜心扶志助力成才。坚持扶贫扶志结合重在扶志、助力成才原则,建立帮扶台账,开展教师“一对一爱心育才”行动,由一名或多名教师结对一名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侧重地帮扶。对特困家庭学生给予适当经济援助,确保学生不失学;对生活压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励志教育,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4.致力脱贫致富,精准扶技力保就业。依托县职业中专,对特困“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特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免费注册入学并免除学费实施资金扶持,进行重点培养,促其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对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学习能力的人员,按照自愿原则报名,聘请职业培训教师,每年两次为其举办免费职业培训,助其增强从业能力。对省定贫困村及其他贫困家庭的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优先推荐,实现就业脱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精准扶贫的组织、管理、督导和考核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设立对口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并建立信息台账。同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支持政策,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二)强化资金统筹。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优先安排支持贫困村发展,贫困村学校建设资金、贫困学生资助金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补贴等做到公开透明、及时拨付,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让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四)坚持跟踪管理。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要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积极争取县级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遏止因学返贫现象。
(五)强化督导考核。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对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季度督查、年度监测、年终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对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追责问责,确保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善作善成、取得实效。
幼儿园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二)
为贯彻落实《中共X州市委、X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对X南苏区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目标任务
从起,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保障贫困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到2020年,力争所有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贫困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贫困学生都能上学。到,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家庭的扶智脱贫工作机制,促进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到2018年,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获得职业学历教育,确保贫困家庭稳步脱贫。
三、政策措施
(一)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
1.优化调整贫困村学校布局规划。以加快发展贫困村学前教育为目标,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规划。根据贫困村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支持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以提高贫困村义务教育水平为目标,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规划。按照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加强贫困村学校布局调整,合理规划设置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保留或设置必要的农村教学点,优先支持新建贫困村学校。
2.改善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时,优先安排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到2020年,力争使贫困村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优先加强对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确保贫困村学校全面实现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加快贫困村学校食堂建设,促进罗霄山片区县(市、区)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贫困村孩子的营养状况。加快贫困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贫困村学校高速宽带接入。
3.加强贫困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鼓励教师到贫困村从教。对在11个罗霄山片区县的贫困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加快解决贫困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和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优先。加大贫困村教师补充力度,解决贫困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走教等形式,重点解决贫困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缺乏问题。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教。
(二)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4.学前教育阶段。对符合入园年龄,在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儿童应助尽助。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前儿童,酌情减免保教费。
5.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在上级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在11个罗霄山片区县(市、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
6.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采取上级资金补助加地方配套的方式,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和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在校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在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市、区)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
7.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在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
8.高等教育阶段。对贫困村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符合申请政府资助金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每人一次性安排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6000元。对贫困村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确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上学。
9.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三)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
10.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从起,市县两级财政列入预算,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实施贫困家庭子女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
11.扩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机会。争取省教育厅继续单独面向X州市定向培养大学生政策,根据实际调整定向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扩大贫困地区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2.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依托职业院校、县(市、区)职业中专(农民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重点招收年龄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6年。允许半农半读,农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制定本地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教育、扶贫移民、发改、财政、人社、民政、农粮、卫生、水利、规划、建设、林业、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大对教育精准扶贫的经费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辖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职责,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优先安排支持贫困村发展。县级财政要安排并及时拨付贫困村学校建设资金、贫困学生资助金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补贴等,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障。
(三)建立信息台账。各地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全市范围内的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个贫困村、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所学校、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各地要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依托“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平台,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五)强化监测考核。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市政府年终考核各县(市、区)民生工程工作的重要依据,并由教育部门实施季度督查、年度监测、年终考评的工作制度,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