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论文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内容你了解吗?高考志愿助手小编整理了相关论文内容,快来阅读吧。

五大发展理念的论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五大发展理念”很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国际上普遍称赞,也引发对理念与理论关系的关注、追问和思考。

最近,在网上读到汉语是世上“最先进语言”“最优秀语言”“最精美语言”的论文,热血沸腾。细细想想,这么“吹”可能被人贴上民族主义标签。是焉非焉?专家会有科学裁决。不过,理念这个“名字”确实比英语等取得好。英语idea、希腊语ideo多指观念,与思想观念和理论观念难分高下、难辨伯仲。理念之念,念头之念;念头念头,“念”的“头”,观念的“头”;源于理论、高于理论,属于理论、统领理论,所以是“头”。一言以蔽之,理念是理论的“头”。

过去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意味着理论是实践的“头”。现在明白了,理论也有“头”,就是理念。理念作为理论的“头”,居于首脑部位,既是理论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又是理论的标志,成为一座理论大厦的招牌、一个理论体系的品牌。作为“灵魂”,与理论这个“体”构成“魂”与“体”关系;理念对头,理论就会正确;理念不对头,理论就会出现错误。理念作为“管”理论的、指挥理论运作的中枢神经,决定理论的观念体系和结构框架,甚至决定理论的整体面貌;魂体合一,理论自然井然有序;魂不附体或魂飞魄散,理论必然乱套。一句话,理念这个“头”怎么样,理论就会变成什么样。

抚今追昔,确乎如此。马克思理论体大虑周,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和文化,涉及历史、现在和未来;在恩格斯看来,主要在于三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或“发现了”自身的地位、需要和解放的条件。这三条就是马克思理论之魂。*思想博大精深,关乎革命和建设,关乎救国、建国和兴国,关系亿万人的解放和幸福。*同志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指出:“*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条就是*思想活的灵魂。小康理论,古已有之,现代斐然;小康社会建设,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之魂。

回望古籍,有可资论。韩愈《进学解》主张:“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从“纂言”中“钩其玄”,包括提升理念。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为:“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书经》主记事,求其质实;《诗经》“思无邪”,把握正确;《礼记》讲礼仪,重在适宜;《春秋》衍生出“春秋笔法”,决断为先;《易经》通变,得其变化即得其要领。所谓“取道之原”,也可理解为取道之“头”或理念。今日把握理念与理论的联系,可谓发扬光大、“创造性转化”。

理论这个“头”如何炼成?读写理论“老大难”,抓住“头”就好办。理念经总结、反思、提炼和升华“四部曲”,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繁琐的逻辑简约化。紧握理论的“头”,提炼凝练,有的用一字“拧”出一篇论文精髓,有的以一词“掏”出一本论著核心。有些理论文章太长,有些理论书籍太厚,不读不知、不读无知,却过目即忘、边读边忘;理念仅用一字一词或几个字几个词,好记好背、入脑入心,记住这几个字或几个词,便记住这一理论的要义。理念充满创意,绘制蓝图;蓝图往往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理念则“画龙点睛”,让人一看便知、一想就明。

理念这个“头”具有理想信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新理念,催生出科学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这新的发展理念付诸行动,真抓实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将造就一番大事业和新天地。

五大发展理念的论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十三五”发展宏伟目标,关键是坚持好干部标准,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培养选拔善于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人。

培养选拔善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坚持创新发展,找准了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有效破解创新能力不强这个“阿喀琉斯之踵”,开创发展新境界,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发展能力、强化改革担当。在选人用人上,要进一步树立鼓励创新、倡导改革的鲜明导向,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坚持必要台阶和递进式培养干部,又敢于破除隐性台阶,及时把那些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干部选拔出来;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机制;深入治理为官不为,坚决把那些因循守旧、怕担风险、患得患失的干部调整下来。

培养选拔善于推动协调发展的人。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总体布局,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干部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着眼增强整体功能完善班子配备,注意把那些善于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擅长基层社会治理、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要开阔选人用人视野,积极拓宽干部来源渠道,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和社会各领域选拔优秀人才;强化统筹意识,着力打破干部“内循环”,积极推动地方和机关、企业、高校干部交流;坚持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大干部人才对口支援帮扶力度,既为当地带去新观念、好项目,又促使选派干部提高思想素质、开阔思路视野、深刻认识国情、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培养选拔善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组织部门要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学会算大账、综合账、长远账,既注重GDP,又不唯GDP,而是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绿色GDP。近些年,浙江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相继打出了“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对2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不再简单考核GDP总量,而是着重考核生态循环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电商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引导广大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事,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培养选拔善于推动开放发展的人。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提出了开放发展理念。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立自由贸易区。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熟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应对国际经济贸易风险的本领,开展对外交流、促进区域合作的水平。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迫切需要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与之相适应。要坚持改进和完善干部教育工作,加强国际形势、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在开放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积极选派干部到重大开放平台经受历练;打破选人用人上的惯性思维和固化模式,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用人机制。

培养选拔善于推动共享发展的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组织部门要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评价一名干部是否善于推进共享发展,重点要看其是否“心中有民”,是否公平公正对待群众,是否注重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是否真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生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坚持群众公认,更加注重在乡语口碑中考察了解干部的实际表现,根据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实际成效分析判断干部的德才素质,请人民群众来评判干部,真正让那些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到褒奖、得到重用。

五大发展理念的论文

摘要: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用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五大发展创新理念发展核心

*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

创新发展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创新居于什么位置?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志对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崭新概括,具有重大意义。

今日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仍是供需矛盾,尤其是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题、世界潮流、世界趋势。谁都知道创新重要,但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怎样定位,却见仁见智。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发展根本的深刻体认,在我国几千年治国理政思想史上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放眼今日世界,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如此极端重要位置,放在制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理念的首要位置,也是极为少见的。

面对今日世界,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大势。当今之世,一个国家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靠创新。现在,世界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世界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我国创新底子薄、创新力量相对不足,赶超世界创新大国的难度不小。这种情况下,是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还是一般位置,结果大不一样。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体现了以*同志为*的*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是*在我国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凝聚的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持续发展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能紧扣世界创新发展脉搏,顺应世界创新发展大势,赶上世界创新发展脚步,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引领世界创新发展潮流。

纵观中国,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现代国家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竞争,根本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但科技创新这个主轴一直在旋转、在发力,支撑着经济发展,引导着社会走向。一些欧美国家抓住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跃升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相形之下,因一次次错过世界科技革命浪潮,我国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历史的教训、民族的悲哀。我们必须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现实挑战,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仅可以巩固已有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能够推动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和谐发展,在更好基础、更高层次上,更有信心、更有决心、更有能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立足全局,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实现认识把握创新规律的新飞跃,促进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理念具有根本性、整体性和长久性,理念变化将带来根本变化、整体变化和长远变化。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然给发展全局带来根本变化、整体变化、长远变化。通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发展史,不仅一直存在创新规律,而且一直受创新规律支配。创新的本质特征在于革故鼎新,在政治上主要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在经济上主要是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为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思想文化上主要是弘扬传统精华、克服传统弊端,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学说、新风尚,创立新体系、新学派、新方法、新文风。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就能使全党对创新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新境界,使各行各业对创新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新高度,推动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根本变化、整体变化和长远变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位置”与“第一动力”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丰富发展了*宝库。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面貌。创新尤其是全面创新是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全局具有深刻影响、强大推力。思想理论创新属“脑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属“原动力”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能够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是国家治理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属“主动力”创新,是全面创新的重中之重。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这四大创新标识出我国发展的创新思路、创新方向。当前,创新发展致力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不难想象,这四大创新连同其他方面创新一起“发力”、一起“给力”,我国发展全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一个什么样的面貌。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现代发展的一大特点是,自然资源越用越少,创新要素越用越多。我国经济规模虽然很大,但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少,走以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为主导的传统发展之路已行不通,必须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出现“阿喀琉斯之踵”现象。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说到底归因于创新乏力、创新不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也罢,离开创新都没有出路,都寸步难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根本出路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才能增强我国发展能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开拓广阔空间,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我国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能力和实力。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各类创新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创新。创新能否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创新能否解决当前需求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并形成高效组合,不断提高生产力,关键也在科技创新。*同志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现在,我国需要高端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但引不进、买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两个“更多”、一个“创新驱动”、一个“先发优势”、一个“引领型发展”,成为未来五年创新发展的指标性要求。这就需要依靠创新汇聚融合高端要素,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新优势;依靠创新打造形成创新高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树立战略和前沿导向,推动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技术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快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坚持全球视野,推进开放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把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功能作用,归根结底依靠上下同心、全社会一起努力,推动创新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理念引领观念,观念引导行动。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认识和行动凝聚到创新发展上,形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共识。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前瞻、抓基础、抓环境、抓监督,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中,把科技创新等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要求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我们每一个人摒弃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创新发展的思路做法,用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问题、挖掘发展潜力、培植发展优势、开拓发展境界。

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此,应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让他们充分释放创新发展的才能和潜能。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弘扬创新文化,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激活民间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创新潜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也是富于创新创造精神的。只要中国人民心往创新上想、劲往创新上使,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亿万人民的创新创造中梦想成真、梦圆世界!


2019年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论文

2019年中央为什么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2024年关于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及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2024年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10篇

2024年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和意义解读

2024年学习18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荐读】

2024年党员干部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2024年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