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郭小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2017郭小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一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获“十大责任公民”

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在1月15日举行的“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年度评选”颁奖中,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当评为人民网2013年度“十大责任公民”。

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这个学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是艾滋病感染者。从2004年的“爱心小课堂”发展到现在社会大力关注并给予关爱的红丝带学校,那些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2006年,为了解决艾滋病患者中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临汾第三人民医院在“绿色港湾”创办了“红丝带小学”,为艾滋病患儿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11年12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学校取得合法办学资格,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也曾有人对红丝带学校提出质疑,认为建一个专门的艾滋病儿童学校,本身是一种隔离政策,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可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建立专门的艾滋病儿童学校确实不是最好的办法,可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孩子们很可能就没有学上。

这就是现实。”郭小平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郭小平曾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态,他希望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有红丝带这样的学校。

对于社会责任感,郭小平曾不止一次面对媒体解释,字里行间显得低调却充满着暖暖的真情。“别人说我有社会责任感,其实啥社会责任呀,我和孩子们在一起9年了,他们就是我的孩子。你养活自己的孩子,那能叫社会责任感?说实话那也就是个‘情’字。”正因为对学生们有浓浓的感情和亲情,郭小平认为自己说什么也得坚持下去。

2017郭小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二

有着这么一个人他“爱心、奉献,不求回报,讲求付出,从中收获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共同的理想和心愿。有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确,加入志愿者协会的几年来,让我受益匪浅。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家庭的胆子跟着加重,许多家长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抛下年迈的父母以及年龄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越来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志愿者与村里的孩子们结成“姐妹对”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陪他们玩玩游戏,聊聊天,教授他们一些知识,了解下他们的生活,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在服务活动过程中,一些事情让我们心情心态随着加以转变。

每当看到一群群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总会想到他们为了维持生计而被迫于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没有了父母那温暖的怀抱,却要自己独自面临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年幼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大小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给他们那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而作为新一代年轻的我们,他们眼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理所应当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我们少逛一次街,少聚一次餐也许就能给他们多买一件新衣服,多买一个文具盒,用我们的关爱填补他们内心的缺失的爱。

在花官营村我们拜访六户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回来帮助家里务农。留在村子里的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其中一个孩子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有着一双稚嫩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开始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通过慢慢的交流,他们也露出来孩子的天真和我们聊了起来。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渐渐的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她亲切的叫我平姐姐,我很感动。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也知道,尽管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但仍然有很多的人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温暖。于是我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来看望帮助他,给他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助他温习功课,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传递自己的快乐和爱心的同时,收获着我们自己的快乐和信念,并且让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比普通人更多的是激情、热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做更多的志愿服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017郭小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三

山西临汾,郁郁葱葱的泡桐树掩映着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的奔跑着。表面上看,他们与普通孩子无异,天真烂漫,但实际上他们都是艾滋病携带者,其中有不少孩子还是孤儿,他们或是被家人遗弃、或是父母早已逝去,在社会上曾经饱受歧视。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重新找到温暖和关怀,久违的笑容再次跃然脸上。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绿色港湾病区,当时,4名艾滋病患儿在病区住院诊治,但这些孩子因为不被社会接受,不能接受到任何文化教育。于是,医院腾出一间病房,摆上小课桌,由医生和护士们抽空教文识字。后来,住院治疗的儿童增加到了16名。2006年,医院自办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收治艾滋病患儿的全日制学校。现在,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学生来自至全省甚至全国,共32人。学生在校的吃、住、穿、医疗等费用都由学校无偿负担。

设立在临汾市区南端东赵村的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原是临汾地区医院的一个传染科室。1985年3月才独立成为临汾地区传染病医院。1999年,当郭小平调任该院当院长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几排简陋的小平房,医院的科室和床位很少,医疗设备不但数量少,而且功能也很差。当时,医院的职工只有80余人,每月住院人次也只有30余人,医院账面上显示的注册资金只有124万元,每年的业务收入只有140万元。

在此之前,郭小平曾多次深入到县市乡村了解全市的传染病发病情况,他深知当时传染病医院的落后局面远远无法满足广大传染病患者的看病就医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决心改善就医环境、增加医疗设备,为全市传染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住院条件。于是,2000年,在政府没有投放建设资金、医院没有公共积累的情况下,他多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倡议大家勒紧裤带,少发工资,自愿为新建医院建设慷慨解囊,奉献力量。他带领全体职工自愿参加到建设医院的义务劳动中,搬砖、和泥……

终于,在2002年1月建起了一幢集门诊、住院、办公为一体,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新传染病医院大楼。与此同时,由他倡导的“加强团队精神”、“开展感恩患者”的新理念,也为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注意人才的培养,每年都要选派几十名医护人员到北京、太原等大医院进修学习;他十分重视与外地医院的合作,先后开展了许多协作项目。

经过艰苦拼搏、科学管理,医院的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现在的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增加到200余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增加到几十人,并涌现出一批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住院病床从30余张增加到了376张,各种科室从2个病区增加到28个科室,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新建医院前只有几部简单的诊断、检验设备,而现在拥有美国CE螺旋CT、电子肠胃机、胶囊内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的业务收入从每年的14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600余万元;总资产也由当初的20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亿元人民币……

抗击非典受表彰

2003年春夏之交,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治疗非典的定点医院。从2003年4月9日医院收治第一例非典患者起,到6月2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出院,共收治了非典临床诊断患者16例,非典疑似病人17例。

从非典疫情发生的第一天起,身为院长的郭小平就全力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把自己作为医院抗击非典的第一责任人,带头深入第一线,走进非典隔离病区,制定救治方案,指导治疗抢救工作;组织医护人员做好消毒、防护、治疗等各项工作。

有一位感染非典的16岁的少女,被送进医院时呼吸急促、高烧不退,病情十分严重。郭小平不顾个人安危,靠前指挥,昼夜参与抢救,果断组织专家采取气管切开措施,暂缓了患者的生命危险。当少女处于高危情况时,他又穿着隔离服走进重症监护室,慰问看望少女的病情。当少女需要输血的时候,他号召全体医护人员义务献血,并第一个挽起了袖子……

经过56天的昼夜奋战,郭小平领导下的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终于战胜了非典疫情,并创下了无一例患者死亡,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双零”成绩。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传染病医院95%的职工均分别获得了有关部门授予的嘉奖和奖励,郭小平院长也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称号。2003年5月10日,*总理在山西视察工作,通过视频与郭小平通话时,高兴地说道:“你们做得很好,我很满意!”

扶贫帮困美名扬  对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的晋丹丹来说,郭小平院长是给她第二次生命的人!

2000年,因一次误诊“阑尾炎”手术,导致年仅13岁的晋丹丹“肠瘘肠管脱出”达6年之久。家人为给丹丹看病,耗尽家资,先后借款花费12万元,使得全家陷入极端困顿之中,不得不放弃治疗。2006年3月,在网上看到有关丹丹的报道后,古道热肠的郭小平坐不住了,他立即带着医护人员前往南秦村看望丹丹。而踏入丹丹家破败的窑洞后看到的一切,更是让他触目惊心!

家徒四壁的窑洞,特制的铁床,一台用竹杆“摇控”、只能收一个台的黑白电视机……

无不在向他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绝望和失落,而揭开特意盖在丹丹腹部的一口大海碗,所看到的情景更是惨不忍睹,一截20厘米长的殷红肠管完全暴露在体外,肠管上还破了一个口子,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一些黏液和排泄物只能从破口处不断溢出……

看着眼前这个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女孩,郭小平当即决定:带丹丹回医院,让她入住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刚刚成立的“济困病房”,接受免费医疗救助!

入院时,19岁的丹丹个子只有120厘米,体重不足30斤。按医生的说法,其体重应该在90斤,至少也要在60斤左右,手术才保险。对一个消化系统有问题的病人,要翻倍增加其体重,谈何容易。为此,郭小平首先在全院职工中展开“献一份爱心,送一天餐饮”活动。

所有职工排班,每人每天为丹丹送去三顿饭,而且要以肉蛋奶为主。随后,他又联系国内知名肠瘘专家为丹丹会诊,邀请北京二炮总医院的肠瘘肠管专家,为晋丹丹实施了造瘘手术,使原本裸露在肚子外的三个瘘管合并为一个,大小便粪液从此有了排出口,粪液腐蚀皮肤的现象得到处理。等手术恢复后,又多次为她实施植皮手术……经过长达七年的治疗,晋丹丹腹部的创面已收缩至黄豆大小,现在,她已同正常人一样能正常饮食和行走……

直到现在,晋丹丹还在家人陪同下,在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的济困病房接受治疗,为此,医院已为她花费了十多万元的治疗费用。晋丹丹的父亲每每提及,总是感激涕零:“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医院呀,又救命又出钱!”而当问及郭小平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说:“我不仅仅是个院长,更是一个父亲,我女儿和丹丹同岁,我理解一个父亲面对女儿重病时的无奈。”

“绿色港湾”书声朗  在郭小平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在“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时,他始终提倡“生命第一”,带领全院职工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爱心医疗救助工程。同时,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艾滋病患者,用最朴实的行动感动着这些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急需帮助的特殊人群。

在临汾城东15公里处,有一个叫做“东里”的小村落,我省唯一的集治疗与生产自救于一体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区??“绿色港湾”便坐落在这里。 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非典隔离病区。非典过后,隔离病区闲置了下来。

当时医院里有几名HIV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考虑到从隔离措施来讲,让这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与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同在一个院落治疗,交叉感染是个问题。同时,艾滋病患者自己本身也极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感染者。所以,郭小平便将这个隔离区设成了艾滋病区,起名叫“绿色港湾”。

自从2004年7月建立“绿色港湾”艾滋病治疗病区以来,医院始终本着同情理解、关爱体贴、尊重呵护、积极治疗的宗旨,开展病区工作。由于许多住院的患者长期四处求医,造成了“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困境,患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郭小平倡导下,病区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怀活动。

一方面对患者给予了心理和身体的治疗,另一方面为患者家属提供一定的帮扶,为他们提供种植花卉、中药材等生产自救的机会,给他们发放一定金额的工资,来弥补患者家庭经济的困难。除此之外,郭小平还在医院建立了“爱心基金”,倡导全院职工并自己带头,每月从个人工资中,捐献一部分到“爱心基金”当中,资助患者的生活。截至目前,医院职工已为住院的患者先后捐款35000余元,捐衣物200余件。

在“绿色港湾”,有十余名艾滋病患者儿童常年在这里住院治疗,他们都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有一个7岁的女孩翠翠,尤其可怜,她来自运城市某县,长着一双忧郁的大眼睛,留着两条粗而长的大辫子。医院治疗期间,她从不主动与人说话,总是一人默默坐着。陪她住院的奶奶说,小翠翠因为艾滋病被同学们潮笑、指责,不想再上学去了,小小年纪的她竟患了轻度忧郁症。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郭小平陷入了深思。

病区里的几名患儿都跟翠翠一样,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因为身体虚弱,时常发生肺部感染等疾病,随时需要住院治疗。当时社会对HIV了解甚少,人们都不愿意接近甚至歧视他们,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许多HIV患儿不得不离开校园。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郭小平决定在医院里自己开个小课堂,给孩子们上课。

决心下定,他带人将住院病房腾出一间,摆上四张小课桌,墙上挂上一块小黑板,由上下班休息的护士当兼职老师,“爱心小课堂”就这样成立了。起初只有四名学生,后来增加到13名。随着住院艾滋病小孩的增多,2006年9月1日,他又多方筹资200万建立了全国首家由医院专为艾滋病儿童患者上学读书的“红丝带小学”。渐渐的,这所特殊的小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多次来看望慰问住院患者和孩子们。

2009年、2010年,红丝带小学的患儿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参加“12•1”演出。作为全国预防艾滋病的义务宣传员,濮存昕还担任了红丝带小学的荣誉校长。2010年6月,顾长卫、濮存昕、章子怡、郭富城等知名导演和演员在拍摄电影《最爱》的同时,和红丝带小学的学生胡泽涛、老师刘倩合作拍摄了反艾滋病歧视纪录片《在一起》。与此同时,更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给这所学校带来了温暖和关爱。

2011年11月24日,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临汾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临汾市红丝带学校,设立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教育基金。这不但标志着红丝带小学的教学条件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更标志着存在了6年的“红丝带小学”身份的合法化。

如今的红丝带小学,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有了一座两层的综合教学楼,楼内不但有教室、宿舍、餐厅,还有专业的画室、电子琴房,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考虑到艾滋病患者的心是相通的,不存在歧视,更容易交流。郭小平还给患儿们设计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未来:孩子们上技校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回到病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本人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还能更好地为艾滋病人进行护理。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7郭小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四

郭小平,出生于1963年,现任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红丝带学校的创办者和校长。

11月28日下午3点,郭小平和刘丽萍带着翠翠和红霞逛了北京天安门,准备坐地铁返回宾馆。一路上,翠翠抱着郭小平的胳膊,红霞紧紧拽着刘丽萍的手,小猫一样靠在车厢上。“这俩孩子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得逛逛天安门。”说着,郭小平抬头看看地铁到站指示灯,盘算着还有几站下车。

他们这次到北京,是参加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对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来自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我国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是校长,刘丽萍是生活老师,翠翠和红霞则是那里的孩子。

“你叫我校长,我觉得特别怪。”郭小平瘦且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笑着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其实呀,我就是个大家长。”的确,孩子们很少叫他校长,都叫他“伯伯”。

让孩子们过得快乐一点

郭小平,艾滋病孩子的“大家长”

“最早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根本没想到后来会成立一个学校。”回忆起创办学校的过程,郭小平如是说。

2004年,郭小平所在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专门收治艾滋病患者的病区“绿色港湾”,其中有几名因为母婴感染、一生下来就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孩子。由于父母去世,亲戚也不愿意接他们回家,4个孩子长期住在了病区。

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纪,但对他们来说,这并不容易。由于经常发病,他们身体虚弱,随时可能住院;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歧视也让孩子们受到不少伤害。曾静是4个孩子中的一个,他曾去学校上学,可当老师和同学知道他有艾滋病后,他就被彻底孤立了。“上课时,我被孤零零地安排在教室的一个角落;下课后,也没人愿意跟我说话。”后来,曾静得了抑郁症。抑郁症好了,他也不想再回学校了。

这些无辜的孩子本就生死未卜,还被人歧视,这让郭小平很难过。“也不知道孩子们能活多久,就是想让他们学一点知识,过得快乐一点。再说,待在医院里,也不上学,不成文盲了吗?”

为此,医院腾出了一个病房,买了块黑板、4张课桌,“爱心课堂”就这样“开学”了。医生、护士轮流当老师,拿来自家孩子用过的课本,利用空闲时间教孩子们认字、做算术。课堂虽小,但孩子们高兴极了,经常是刚拔掉输液瓶,就飞奔到教室。病区里的患者刘丽萍主动请缨给孩子们当老师,9年前,一次术后输血时,她不幸感染上了艾滋病。“想到过自杀,也想过要报复社会”,但这个小课堂让她看到了希望。

课堂建立不久,孩子们的命运迎来了转折。2005年,医院收到来自国际捐助的儿童抗病毒药物。这种药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增强免疫系统,只要按时服用,孩子们就能健康地活下去。

一年后,“爱心课堂”里的孩子增加到了16名。孩子多了,临时教室就不够了。2006年9月,依靠社会捐助,“红丝带学校”建立起来,但招老师却成了郭小平的心病。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愿意来的,他们统统招收。“我们待遇不好,又是这样的学校,没啥人愿意来。”郭小平记得,聘来的第一个老师上课时戴着手套、穿着消毒外套,不愿意跟孩子们接触,没多久就离开了。但现在好了,学校有7名教学老师和两名生活老师,郭小平的女儿也是其中之一。“我闺女从小就跟着我,和孩子们在一桌上吃饭,她根本没有‘歧视’这个概念。从医科毕业后,我说你去学校教孩子们吧,她乐呵呵地就来了。”

对学校的25个孩子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有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有人教授从小学到初中的课程。一进校门,你就能看到一组图画:郁郁葱葱的树上挂着大苹果,每一个都贴着一个孩子的笑脸,周围簇拥着一棵棵向日葵。

最大的快乐是社会歧视减轻了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郭小平又有了一个心病。学校成立6年来,一直没有办学资格,孩子们没学籍,也就拿不到毕业证,不能参加升学考试。为此,他跑过不少地方,但一直难以解决。

转机悄然到来。2011年11月15日,世卫组织“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歌唱家彭丽媛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们,还和他们一起吃了午餐。彭丽媛的到访,大大推进了学校“转正”,不到一个月学校正式挂牌。

学校合法了,孩子们有了学籍,郭小平的心也大了。“以前,我觉得孩子们能上个职业学校,能自食其力,也就够了。现在,我对他们的期望也高了??考高中、考大学。”他难掩兴奋,“初三的孩子,我亲自抓学习,还挺见成效的。”

因为担心孩子们不被正常的高中接收,郭小平已经提前聘请了高中老师。“考上考不上,那是凭个人的本事。但是,受教育是孩子们的权利。”对这一点,他很坚持。

说到学校和孩子们,郭小平总是乐呵呵的。“我给学校建了个微信群,能在上面开会,老师们有事也能随时找到我。”“我没什么爱好,就爱看书,《儿童心理学》啥的,毕竟我还当着校长呢。”不过,他也有生气的时候,“有两个孩子不按时吃药,一个病毒变异了,一个血小板降低了。”

被问及办学的艰难,郭小平笑了:“你们总爱问我多难,难事当然有,但过去了我就忘了,只记得那些快乐的事。”人们对艾滋病的态度的变化,是最让郭小平快乐的事:热衷于公益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会的歧视减轻了。“10年前我做艾滋病防治,别人都不愿意跟我一桌吃饭。现在我们发起了‘5?26国际艾滋病反歧视午餐日’,到了那一天,来的人太多,坐都坐不下。我们学校旁边是个村子,刚建校的时候,孩子们去村里理发,没人给理,想买东西,人家也不卖,现在就好多了。”他还开玩笑说,过去连小偷都不来,现在“都有人开始偷我们的菜了”。

希望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有红丝带这样的学校

红霞今年5岁了,是个俊俏的小女孩,用红色皮筋扎着两个小辫子。一个月前,她和哥哥一起来到红丝带学校,他们的父母早已去世,刘丽萍就成了她的妈妈。这次来北京,红霞还在故宫附近照了相,郭小平兴奋地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女孩穿着旗袍,像个小格格。

郭小平告诉记者,学校里有一半孩子是孤儿。“这些孩子要是没人管,还不就自生自灭了。等长大了,你说他能不憎恨社会?很多人都说艾滋病儿童的问题,光说有啥用,总得有人去做吧。”

也曾有人对红丝带学校提出质疑,认为建一个专门的艾滋病儿童学校,本身是一种隔离政策,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郭小平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建立专门的艾滋病儿童学校确实不是最好的办法,可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孩子们很可能就没有学上。这就是现实。”但他相信,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我希望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有红丝带这样的学校。”

对孩子们的未来,郭小平的想法十分清醒。尽管歧视减轻了,但他们想要像普通人一样上学、工作、生活,仍然不容易。他常会和孩子们聊起人生、梦想、将来的职业选择,给他们建议,也会给他们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泼冷水。一个女孩想当幼教老师,被他一口否定:“哪个家长肯把孩子送到你这儿?”

“别人说,我有社会责任感。其实,啥社会责任呀。我和孩子们在一起9年了,他们就是我的孩子。”窗外,天已经黑透了,各家亮起了灯光,明亮而温馨。郭小平认真地问:“你养活自己的孩子,那能叫社会责任感?那就是个‘情’字。”

我的心得体会:

他曾在指挥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被隔离56天,创造了“无一位医护人员感染,无一名患者死亡”的“双零”成绩,受到了*总理的视频电话慰问。

他曾长期坚持帮助贫困患者,设立“爱心基金”“济困病房”免费收治洪洞“肠瘘肠管”患者晋丹丹,以及“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让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肃然起敬。

他多年矢志不渝奉献艾滋病事业,创建“绿色港湾”为1800余名艾滋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设立“红丝带小学”,让13名失去父母的艾滋病儿童也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幸福地背上书包走进课堂,他也因此被邀请做客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接受直播采访……他,就是被人们赞为情牵百姓的好院长郭小平。

今年49岁的郭小平是临汾市乡宁县人。1984年从运城市中医学校毕业后,他就一直工作在医疗卫生系统,当过乡镇医院的医生,在县级中医院当过副院长,也曾经在省、市卫生厅局帮助工作。无论在哪里,勤奋干练、思维敏捷的他都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此,他曾先后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称号、 “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临汾市委模范党员”、“临汾市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2024年学习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骆春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学习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关于2024年学习骆春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骆春伟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学习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学习骆春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五篇

关于2024年学习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骆春伟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关于2024年学习骆春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