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
2016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1)
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我是大学教授,也是一个农民。”李保国这样形容自己。他用他的一生来书写农民的生活,他本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是他没有,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伟大的农民。在太行山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太行山人民实现贫困致富的道路,成为太行山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
李保国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奉献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做出不平凡的工作。这种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太行山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成为党和新一代人民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李保国精神,不仅有着永远都不过时的时代意义,而且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所有时间都被用来行在路上,田间山间,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他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职业精。人民心里都会有杆秤,谁真的为民做了好事,谁真正的付出,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永远都会记得他,永远都会感谢他。有句话是这样的饮水要思源,这句话同样送给太行山人民,希望将李保国的精神永久地传递下去。
李保国一心为民、不求名利、无私奉献为了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令人钦佩的气度和修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2016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2)
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座座荒山如何变绿,人们不会忘记那一个个林果如何挂满枝头,人们不会忘记是谁将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里。我想说,古有愚公智叟,今有新愚公李保国。李保国离开了我们,但他用生命镌刻出的为民情怀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太行山人的心中。
这是一种如水般绵延的为民情怀。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正是李保国这种感恩生命之源,把自己当做一滴水且发挥最大能量的精神,让他用30多年的时间,从学术研究到躬亲实践,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让一片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岗野岭,成了享誉全国的临城绿岭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将前南峪村、岗底村,富岗苹果、绿岭核桃……从太行山到燕山这一串串闪亮的名字,写入了绿色的河流、致富的海洋。这是水源流淌的方向,这是水滴石穿的力量。
这是一种如铁般坚毅的为民情怀。“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刚,比铁还硬,比刚还强。”李保国为拿下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他把家搬到了大山里。村民走到哪里,果树种到哪里,他就把致富课堂摆在哪里,最终通过与村民一起因地制宜“挖沟修库”,真正用先进科学技术敲开了山区人民致富的“大门”。他这位“科技财神”用学术告诉人们科技的力量,用铁一般坚毅的品质,在太行山上开辟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这是一条山区人民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种如己般挚爱的为民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李保国曾这样说道:“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这样科技推广才能覆盖全省。”是呀,30多年的扎根深山,他已经与千千万万的农民融为一体、成为一家,“不计得失、对群众有求必应”,也已融入他的血浆,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
“太行新愚公”是有形的正能量、生动的价值观、鲜活的指南针。让我们秉持“太行新愚公”精神,用生命镌刻为民情怀,脚踏实地扎根太行山这片热土,让山区人民、河北人民共享致富发展带来的惠民成果,共同续写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动人新篇。
2016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3)
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李保国
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扎根山区30多年,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几乎天天都奔波在路上,在山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在基地,一个在车上。他的车每年跑4万多公里,跑遍了太行山的每个角落,也改变了穷山沟里农民的命运。
一名大学教授,教书育人是本职,李保国完全可以站在讲台上,坐在办公室中,做一名专职教授。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扎根在山里,和农民一道去闯去拼,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他了解农民,记得每一片果林是谁家的,他理解农民,见不得农民的穷,他热爱农民,帮助农民把苹果卖到100元的天价。李保国真心把自己变成了农民。
在基层,李保国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农民果树知识,培养了191名拿着证书的初、中级果树工,接受过李保国指点的果农多达数十万人。这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老百姓说他们都成了“永久牌”的土专家。李保国做到了,把农民变成了自己。
李保国执着的追求,把真情和热血奉献给了大山,把科技带给了农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愿做太行山上的一棵树,他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2016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4)
4月10日凌晨4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李保国教授198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来,他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乍看是农民,寒暑刻年轮,披肝接地气,农民贴心人。”“太行绿了,可您却走了!这里的农民舍不得,太行舍不得!您永远活在太行山上,永远活在农民心中!”“大概是天堂的果园需要打理!”……
读着网友们这些纪念文字,泪水一次次濡湿眼眶,无法想象他的亲人、学生、和太行山的乡亲们该有多么的不舍、痛惜和悲痛。4月10日,年仅58岁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教授,竟让无数人泪洒互联网,让太行山的山石和花草都黯然神伤?读着李保国的一篇篇报道,看着他留在太行山上的一张张照片,一位“太行新愚公”形象在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稀疏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裳,长满茧子的双手……怎么看也不像教授,倒像一位地道的农民,就是这样一位土的掉渣的教授,从1981年留校到现在,30多年来,他把太行山当成自己的家,34年间,他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领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为此他荣获了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被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看惯了学者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时代里,李保国这样一位“农民”教授更能打动人心。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30多年里他一头扎进太行山,吃不挑剔,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每年200多天在山里“务农”,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和农民打成一片,心和农民贴在一起,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让农民掌握果蔬栽培技术,把农民变成农业专家,走上致富路,是李保国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他长年累月,手把手地教农民剪枝、疏花、蔬果,为了这个心愿,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
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好多村民都哭了。李保国教授走了,也许他没有留下惊世的论著,但却永远留在了百姓心里,他的足迹永远留在太行山上。
李保国教授没到退休年龄,就这样匆忙走了,留下无尽的痛惜,但他的人生无悔,我们缅怀他,缅怀他用沾满泥土的双脚,让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太行山区现有宜林荒山荒地984万亩,生活在这些的人们还有很多没有脱贫,为了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让老区人们过上富裕生活是他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了这个梦想,他以山一样的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久久为功;为了这个梦想,他常年吃不好休息不好,太行山绿了,百姓富了,而他却倒下了。我们缅怀他,扶贫攻坚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李保国,全面建小康,短板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太行山需要更多的泥腿子教授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让富裕变成现实,让小康社会早日到来。
李保国教授走了,尽管走的如此匆忙,但正如网友“小令”在微信上留言说:李教授留下的知识将会激励人们继续努力,他生命的价值仍然会发光发亮……我们缅怀李保国教授,就是学习他的这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执着为民的“愚公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去,这才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