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心得体会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篇一】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点燃了无数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的激情。这是屠呦呦的骄傲,也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从莫言到屠呦呦,“诺奖”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更多的“奖赏”的准备呢?这件事又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哪些启示呢?此次学习为我们一一揭开。

屠呦呦获奖了。以“三无”科学家的身份获奖了。举国欢庆,举国哗然。人们在问:“屠呦呦是谁?她为什么获奖?”。屠呦呦,她在中小学的学业成就并不是最优秀的,从事科学研究之后,也是所谓的“三无”科学家,无留学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名号,连高级职称都是很晚评上的。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才在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并因此而获奖。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诺奖”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思考,应该行动,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我们的国家发展的晚,基础差,但是我们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依然取得了让世界敬佩的成绩---诺贝尔奖。屠呦呦她在中小学的学业成就并不是最优秀的,从事科学研究之后,也是所谓的“三无”科学家,无留学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名号,连高级职称都是很晚评上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了很多个“天之骄子”都没有取得的成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和制度,甚至是我们的思路和价值观。到此,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在现实中更好的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

首先,要给予一把钥匙??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打开未知世界之门的钥匙。学问,学问,要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父母和老师对学生各种稀奇古怪、幼稚可笑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去探索、寻求答案。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并且要和孩子一样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的创新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思路。

其次,要爱惜每片绿叶??尊重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潜力与可能。如果用一个标准、一张试卷去评价所有的人,世界就不再色彩斑斓。好的教育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至上的学校,永远不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选择的自由。在让学生完成必须的功课的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长处,也应该被家长,老师和学生所注意。不要死抱着分数至上的思想不放,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的长处,立足长处,科学发展,弥补不足,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只有尊重发展规律,运用发展规律才能健康发展,快速发展。

再次,要怀抱一个太阳??树立自信心。自信的心灵是人生的太阳,能给人带去源源不绝的温暖和能量。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应该鼓励学生向未知的世界挑战,向自己的潜能挑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战胜困难与战胜自我的感觉。学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做错了,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否定学生,应该站在积极的角度去帮助学生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错了有什么后果、如何避免不再犯类似的错误、错而改之,善莫大焉。经常的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的知识和世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自己原来是有能力的,感受到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产生了,增强了。遇事就敢想敢做了,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了。

最后,要咬定一座青山??培养意志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这首诗里所描述的坚韧意志品质,对于科学研究具有特别意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可能有所成就。我们的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顽强地应对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在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做好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生活和学习在一个从不言败,勇于坚持,如“老牛犹自奋蹄奔前程”的环境里,对孩子潜移默化,让孩子的意志品质变得坚忍不拔。遇事都能心平气和,做事总是踏实勤奋,处事总是老成谋国,何愁我泱泱华夏少年不强,何愁我浩浩神州不能复兴?

我们不否认目前的教育考试。因为好的教育,并不惧怕考试,关键是考什么。我们不能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考的如机器般硬梆梆,而应该是把考试变成如乐谱一般,让每个孩子用自己擅长的乐器合奏出最华美的乐章。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我们教育者的目标也只有一个??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出色的自己,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最出色的教育。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坚持,我们坚信:“诺奖”就会成为不期而至的“额外的奖赏”。

【篇二】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

是注定要载入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一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点燃了无数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的激情。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诺奖”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更应思考:教育该如何变革,才能使“诺奖”的数量与中国的人口数量、与发展水平相匹配,才能培养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所需要的创新型思维?

首先,要给予一把钥匙??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打开未知世界之门的钥匙。有人曾经请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您的治学之道对您在物理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起了什么作用?李政道的回答很简单:学问,学问,要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父母和老师对学生各种稀奇古怪、幼稚可笑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去探索、寻求答案。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其次,要爱惜每片绿叶??尊重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潜力与可能。如果用一个标准、一张试卷去评价所有的人,世界就不再色彩斑斓。好的教育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至上的学校,永远不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选择的自由。

再次,要怀抱一个太阳??树立自信心。自信的心灵是人生的太阳,能给人带去源源不绝的温暖和能量。正如屠呦呦,她在中小学的学业成就并不是最优秀的,从事科学研究之后,也是所谓的“三无”科学家,无留学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名号,连高级职称都是很晚评上的。但是,她从不自卑,更没有自弃。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应该鼓励学生向未知的世界挑战,向自己的潜能挑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战胜困难与战胜自我的感觉。

最后,要咬定一座青山??培养意志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这首诗里所描述的坚韧意志品质,对于科学研究具有特别意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可能有所成就。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才在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我们的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顽强地应对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好的教育,并不惧怕考试,关键是考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改进教育,“诺奖”就会成为不期而至的“额外的奖赏”。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