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具体表现
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具体表现一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了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怕炒作曝光,不敢“出头露面”。有的干部被媒体不断爆料的现象吓怕了,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善于应对媒体、处置焦点问题。一些干部担心被媒体炒作成热点,担心被人盯上、被翻旧账,引出其他问题。还有的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说成傍大款,招来闲话说不清,对个 人影响不好,不再去主动服务了。
7、怕担责任,工作推诿扯皮。有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干部,以没有明文规定为借口,该办的事不办或慢办,该落实的打折扣。有的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害怕承担第一个盖章的责任,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互为前置,凡事都要领导出面协调。
三、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
1、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有的认为不唯 GDP就是不要GDP,强调发展质量就不能要求发展速度,产生了“应当慢慢来、不用着急”的片面认识。
2、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得劲,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同志谈到,以往各地为了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实行税收、非税收入和财政收入支出优惠及考核中进行物质奖励等政策,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现在都不允许了,许多干部就茫然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么干了。
3、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有的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比如,有的对新产业新业态不熟悉、不了解,跟进学习不及时,有的对金融、信息产业、现代物流等方面知识不足,有的对培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思路视野不宽,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4、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比如,在项目审批上,过去为了加快速度,经常“先上车后买票”,现在这些办法不能用了,但对如何合理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既严格程序,又保证进度,用心思考和探索不够。有的对如何激发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缺乏方向感、理不清头绪,更不明白如何担当、如何推动、如何发力。
5、唱功好,做功差,谈战略头头是道,做起来束手无策。有些干部把纸上谈兵当作能力,搞“假大空”、坐而论道,推进工作只打雷不下雨,光说不练,不见实招,画饼充饥,表面上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内心却不关心工作的实效,不关心是否对群众有益。
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具体表现二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当前,在少数干部身上不敢担当、不愿担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还时有发生,既影响了党在群众的形象,又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日,我们对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思考。
一、问题表现
担当体现的是履职责任,作为体现的是精神状态。履行责任不到位就是难以担当,精神状态不佳就无法有作为。干部队伍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怕”字当头不干事。一些干部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刷碗怕打碗”,害怕所在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出事”,表现在工作中和行动上就是不干事。一是“怕困难”。从基层实际看,发展任务一年比一年重,完成任务指标越来越难,从而造成了干部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吃不好饭,睡不着觉。这就好像立在干部面前的一道难关,放在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有些干部不能正确估价当前形势,认为紧箍咒紧了,干事就容易出事,干脆就等着看,慢着干。城市拆迁动迁涉及千家万户,坚持原则容易得罪人落埋怨,不坚持原则容易出问题担责任,干脆就离远点,靠边站。二是“怕吃苦”。有的干部“从泥里上岸”没几天就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丧失了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贪图享受,喜欢大办公室,坐好车,八项规定出台前这股风尤其厉害。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想上前线,不敢上火线,外出招商、抗洪抢险、下乡包村等累一点、苦一点的工作都不愿意干。特别是个别蜜罐里长大的年轻干部,磨炼不足,业务不精,工作忙一点就喊苦,任务多一些就叫累,到边远地区、落后地区调研就感到艰苦,崎岖的山路、泥泞的土路走的多一点就感觉辛苦,到村民的炕头坐一坐、在百姓的家里吃点粗茶淡饭就感觉清苦。三是“怕问责”。有的干部以“不出事”为宗旨,遇事就“打太极”,充当“老好人”。有的害怕工作上出问题、丢位子,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事不肯干,瞻前顾后,拖拖拉拉,啥好机会都跑了;有的干部怕被问责,出了问题想方设法掩盖,盖不住了推脱责任,推不掉了强调客观原因,一推六二五,把自己择清就行。信访维稳工作千头万绪,解决起来费时费力,有的干部甚至认为群众上访就是来捣乱、添麻烦的,干脆推出去,躲清静。
2、推诿扯皮不担当。一些干部作风飘忽,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看事不干事,干活不出活,相互推诿,各自扯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一是“躲”。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后退,前怕狼后怕虎,左躲右闪,不直面矛盾和问题,实在绕不过去、退不回来,就把矛盾和问题往上交。二是“推”。只想出成绩、不愿负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谁都不想负责任、担风险,领导看不到的工作、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更不想做,甚至把本职工作作为一个“皮球”推来推去。三是“拖”。凡事能明天干就绝不今天干,对群众来办事,奉行的是放放再说,等等再办,拖拖再看,总是以各种借口推托搪塞,至于什么时候办、办不办看心情,看关系,看底牌。四是“择”。事情没干好或者没干成,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责任先择出去,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多讲他人原因、少讲自己原因,能让别人承担责任的,自己就一推六二五;能为自己开脱责任的,保证一个不落。
3、精神懈怠不作为。一些干部目标迷失、随遇而安,无所作为。一是“守摊子”。有的认为当前形势下当官风险系数大,干事创业更需谨慎,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所以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事不肯干。二是“降调子”。有的认为工作争一流太累,事情干得越多,出的毛病越多,受问责的几率就越高,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工作顺得过眼儿、看得过去、交得了差就行,一般一般,宛若神仙;不慢不快,自由自在。三是“混日子”。少数干部在任何时候都是“南郭先生”,办事磨磨蹭蹭,慢慢腾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撞钟”,拼劲不足,闯劲不够,钻劲不强,韧劲不大,只想成天混日子、无所事事,当“逍遥官”、“太平官”,“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四是“摞挑子”。一些年龄稍大一点的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只想安全着陆,把工作都交给别人干;有的干部刚出一点成绩,就和组织上提条件、要待遇,满足不了自己的意愿就闹情绪,消极怠工;还有个别干部被批评或者被问责后,不知耻而后勇,干脆猪八戒摔耙子,不玩活儿了。少数单位中没事的人紧盯着干事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干事的人一边干事,一边提防没事的人,弄得精疲力竭,心灰意冷,形成了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认识“怪圈”。
二、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一些干部放弃了理论武装,放松了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导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出现私利第一,公利第二;个人第一,事业第二;享受第一,奋斗第二的不良现象。
1、理想信念滑坡。有的领导干部放松了思想政治学习,很少加强党性锻炼,更不注重筑牢思想防线,工作时间迎来送往,业余时间贪图享乐,把自己暴露在“滚滚红尘”之中,结果导致信念不牢,思想滑坡,私心过重,功利主义盛行,不顾大局,不谋大事,不敢担责,享受在前,吃苦在后,为人处事,滑不溜手四面光,不讲原则讲面子,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规矩讲实惠,不讲纪律讲变通,该说不该说的话乱说,该干不该干的事瞎干,工作上拈轻怕重,喊口号时上前,抡大锤时靠后;有好处时上前,担责任时靠后;吃果子时上前,抱刀时靠后,失去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
2、工作动力不足。有的干部缺乏“老黄牛”精神,时间长了,年纪大了,少干劲,没闯劲,思想变“油”了,人也变“皮”了,不想在事业和工作上下力气,只图看摊守业,不想改革创新,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热情消退,惰性思想抬头,进取意识淡化,求稳心态滋长。有的放松了职业修养,懈怠了精神追求,奉行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庸俗哲学,精神上畏首畏尾,士气不振;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门心思混日子,熬资历,等提拔。有的整天忙于事务,撒不下心来,不加强学习,不提升能力,想干事两眼一抹黑,想管事心里没有数,当着和尚也撞不响钟,撞墙几次后,就缩了回来,只享受不干活。
3、体制机制欠缺。过去,一些基层干部在招商引资上项目、社会管理等工作上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于红灯绕着走,黄灯抢着走,在一些大项目的推进上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做法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干劲可嘉、拼劲可奖。但是现在上级政策越来越严,一票否决的事项越来越多,工作程序越来越规范,所以有的人认为石头摸多了,没准就掉进河里;黄灯抢多了,没准就闯了红灯,于是项目抓得也不那么紧了,跑部进省也不那么勤了,凡事悠着来,以不出问题、不犯毛病为遵循。加之,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存在着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也没有完全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格局,干好了不一定奖,干差了不一定罚,所以在一些人中间存在明哲保身,安全第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