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二)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提高。全市民生相关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3%,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5632套、基本建成16010套,20个新型社区达到入住条件,改造农村危房4826户,解决6.3万农村居民和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1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盘石头水库三期移民搬迁正式启动。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6.9%、新农合参合率99.6%,新农合大病保险二次补偿启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35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12.8%,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学前教育三年入学率达到83.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8%,改造了8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3个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项目已有4个投入使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搬迁,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获批设立。“芝麻官大舞台”每周演出1次,与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合作每月演出1次,举办各类文化演出1000余场,成功举办第六届民俗文化节和首届文博会,淇河被命名为“中国诗河”,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56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暨体育公园启动建设。被确定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全省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连续3年居全省第1位、安全感指数居全省第1位,被确定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06件、办结率100%。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从严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了46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个环节群众满意率均超过98%;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司法、监察、审计等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系列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李应喜、张慧、彭兵先、唐全合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推动军政军民团结融合深度发展,驻鹤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史志、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良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对外美誉度越来越高,干部职工思想行动统一度越来越高,整体发展协调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转型提升发展任务艰巨;二是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素保障从紧,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压力增大;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老城区和农村建设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四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不够到位,一些公务员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盼还不适应,服务环境还需要持续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宏观大势、外部局势、自身态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看,我市仍然处于可以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多发期和爬坡过坎、升级突破的关键期。我们既要保持清醒、趋利避害、迎难而上,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赢得先机,千方百计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全省现代化建设大格局,坚持提升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统筹协调,力争在转型发展、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生态宜居、社会治理创新上示范先行,努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和最优从政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建设进程,迈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步伐,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应有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要求目标,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
贯彻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全面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深刻内涵、“提升求进”总基调的核心要义和整体布局的重大关系,做到一个适应,主动适应发展速度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用现代化思维和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把握重大问题,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努力用改革办法、市场手段和开放途径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发展。着力两个融入,深度融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动融入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格局,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争当示范先行排头兵。突出三个坚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综合举措,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投入为主向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转换。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稳定增长与提质增效的关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大质量引领发展全局,加快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要素结构优化升级,及时防范化解风险,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处理好强化传统优势与培育新型优势的关系,巩固提升我市区位交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等传统优势,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持续做精品、创品牌、成特色;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把稳增长与惠民生相统一,把扩大内需与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以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以改善民生构筑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处理好当前发展与着眼未来的关系,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夯实发展基础,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示范先行的追求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引领全市人民为加快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