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提案(二)
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全省经济工作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这些主要预期目标,是在综合分析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任务,统筹考虑稳增长、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努力保持全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前提下,把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平衡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契合点慎重提出的。实现以上主要预期目标,有利于把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推进结构调整、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牢牢把握中央宏观政策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支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5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确保粮食自求平衡,口粮绝对安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设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00万亩,推广高效节水技术1000万亩,推广良种良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扶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大力发展蔬菜、林果产业,壮大提升马铃薯、中药材产业,推进河西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和葡萄产业带建设,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120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49.5%。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实施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新修标准化梯田150万亩。
推进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1000个企业技术装备提升、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生物产业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实施30项重大示范工程和8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增长17%。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改造提升高载能产业,促进钢铁、煤炭、电石等产业向下游终端产品延伸发展,推动新型铝材、精细化工等产品广泛应用,化解部分过剩产能。强化动态监测预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国家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力促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旅游大景区规划的实施工作,推进陇东南全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做大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收入增长25%以上。建立多层级的商贸服务平台,推动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跨区域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扩大信息消费。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国家批准的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为实现全面建成循环经济示范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兰白石化有色冶金新材料、酒嘉清洁能源及冶金有色新材料2个循环经济基地完成90%的建设任务,构建形成煤电-建材-综合利用等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5个国家试点园区完成60%以上的循环化改造任务,推进30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抓好循环经济10大示范工程。以企业清洁生产、系统节能改造、废弃物再生利用、服务过程清洁化等为重点,加快构建工业、农业、服务业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我省列入国家规划的10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企业和产品。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新型生物疫苗、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种业等领域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和兰州新区创新城。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发挥现有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股权激励试点。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加快人才重大工程建设。
二、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加大金融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投资额大、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
精心谋划重大产业项目。积极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努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实施一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医药以及教育、文化旅游融合等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循环经济项目。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谋划一批新型储能、现代高载能、新能源外输项目;编制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煤炭分质转化利用项目。围绕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谋划储备一批区域首位产业和富民多元产业项目。
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高速公路600公里、二级公路800公里。全面建成兰新第二双线甘肃段铁路,开工建设银川至西安甘肃段、宁夏干塘至武威南新增二线等铁路。完成兰州中川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陇南成州机场。全面建成引洮一期工程,完成靖远双永供水、引洮入潭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做好白龙江引水、引洮二期、引哈济党、引黄济临等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建设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规模化节水示范县项目。推动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建成兰州至天水至宝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
加快区域发展项目建设。推进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建成酒泉风电基地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做好后续500万千瓦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河西地区7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建设。认真落实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推进正宁核桃峪、环县马福川、宁县新庄等大型煤矿建设,推动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和庆阳石化600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推进陇东南4市融入关天经济区发展,加快天水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投资强度。
加快兰州新区建设。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规划,完善水电路气及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商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按照产业定位,加快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多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企业落户兰州新区。创新合作与发展模式,加快企业“出城入园”步伐,重点推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整体搬迁。支持在兰州新区设立民营银行。推动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