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提案(一)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提案

省长王学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19038.9亿元,增长10.4%;财政收入3365.1亿元,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75.1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18251.1亿元,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1.4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额456.3亿美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4%;城镇新增就业6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持续加强实体经济,夯实稳定经济增长基础。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及时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减免缓抵各项税费400亿元。省财政安排31亿元专项资金充实融资性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这些举措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企业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9.6亿元,增长13.7%,实现利润1758.8亿元,增长16.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00户;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7%,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民营企业5万户。

第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启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扩大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加强智力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241件,增长38.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获国家批准,合肥京东方8.5代线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量居全国首位,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863.4亿元,增长23.4%。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100项,铜陵有色“双闪”、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发展服务业,出台加快流通产业改革发展意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总收入3010亿元,增长15%。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桥国际机场、九华山机场、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宿淮铁路建成运营,商合杭客运专线获得立项批复,新增高速公路311公里、一级公路78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71公里。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以大气、水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新建24台火电机组和37套水泥脱硝设施,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400公里,新增造林304万亩,建成城市绿道430公里。池州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建立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机制,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投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

第三,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合肥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聚合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实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和完善支持皖北、大别山区发展政策,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5+1”工程全面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合作,在3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启动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工作,586个重点示范村基本建成,完成20.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46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等重点任务,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基本完成。

第四,突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223.5亿元,增长14.3%。加强农产品高产创建,战胜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和禽流感疫情等多重灾害,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总产达655.9亿斤,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4%。全面实施培育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扶持龙头企业等政策,全年注册登记家庭农场7305个,新增农民合作社12519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221亿元。启动20个县(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全省耕地流转率达32%。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减少扶贫对象80万人。加强淮河干支流、长江支流、中小河流治理,蚌埠至浮山段行蓄洪等工程开工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管机制逐步完善。

第五,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实际减少41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缩短47%。完成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启动省以下工商、质监行政体制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主业整体改制上市稳步推进。新增“营改增”试点企业3.8万户。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新开业农村商业银行15家、村镇银行12家,徽商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省股权交易市场设立运行,149家企业进场挂牌或托管。新增本外币贷款2859.2亿元,增长17.2%,直接融资额1078.2亿元,增长16%。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县级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启动大病保险试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796.7亿元,增长28.6%,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6.9亿美元,增长23.7%,新增淮南、六安、宁国、桐城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个一类口岸一次性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考核验收。

第六,坚持民生优先,全面发展文化和社会事业。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3487亿元,增长9.9%。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支出605.6亿元,增长7.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援企稳岗政策,发放稳定就业岗位等补贴49亿元,加强以创业带动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稳定。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均提高40元,实现城镇基本医保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九连增,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1.8%和18.4%,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老民师、老村干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1.78万套,基本建成32.04万套。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滨湖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完成950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逐步壮大,获全国性重要文艺奖项138个,文物和非遗保护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工作得到加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60.9%,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学取得积极进展,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20.3亿元,99.4万名农村学生享受到免费营养餐。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我省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7.3‰。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序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得到加强,援疆援藏、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

第七,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增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517个。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信访形势继续稳定向好。推进“六五”普法,加大人民调解力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1万件。积极化解行政争议,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251件。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和假劣药品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推进“打非治违”和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大力开展治安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强化网络安全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基本完成废止劳教制度工作。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驻皖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八,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认真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中央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中。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6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政协委员提案912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加强作风建设各项要求,认真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思想、作风、能力和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坚持求真务实,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作为行为准则,完善省政府工作规则,省政府发文、会议和检查评比量均减少30%以上。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全面开展政府性债务等重要资金、项目审计,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省级行政机关一般性支出压减5%,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坚持不懈、奋发努力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安徽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不大,部分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较慢,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镇化质量不高;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市县政府负债较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雾霾天气增多,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政府工作还有诸多缺点和不足,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并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找准根源,切实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省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必将在江淮大地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积极作为,以改革开放的新思路、转型升级的新举措,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为重要驱动,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