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末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篇一

1、精心备课。高三由于教学任务紧,一些老师不重视备课,有的备课不深入,不细致,不关注学情,缺乏针对性,有的备课只重知识,不重视教法及学法指导,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备课环节的研究,提倡群众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专题备课和单元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方式。

学期末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2、关注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务必活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与“引导”的有机联系。作为教师课堂上要关注:

(1)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解务必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与学生的需求相贴合,做到有的放矢,讲解的资料是: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做无用的讲解。

(2)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况、学生的学习效率,克服教学活动的无效和盲目的指导。

(3)要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做到“三多”:上课多提问一点、作业多面批一点、平时多关心一点。

3、布置作业。高三教学中存在问题是作业量不适宜,资料和形式不科学,作业的功能发挥不够。教师布置作业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精选切合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典型习题,针对不同对象,布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做到作业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作业要及时批阅反馈,由此到达学生透过作业巩固知识,熟练方法,进行做题规范性的训练的目的。

4、检测训练。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能科学地选取命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试题,试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不留知识上的盲点和认知结构上的缺陷,要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搞好多种形式的考试,检测后要注意讲评的时效性,尽量缩短检测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保证测试的效果。

5、运用信息。教师应潜心钻研比较分析《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题,全面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新增加的知识点,题型的变化,潜力的要求,在复习中有意识的把潜力要求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样就防止了复习偏差。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对外来信息要认真筛选使用,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增强高考辅导的针对性。

6、语文复习。语文科是每年高考中分值最多的科目之一,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是基本科目(文科生的语文成绩一般来说都比较好,高考每位考生分数拉不开差距)必须要注意持续较好的成绩,以至于高考不会因为语文而受挫;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是发展科目(理科生的语文相对差一些,所以作为考生必须要把语文成绩提上去)必须要重视语文成绩的提高,这样高考也不会因为语文而受挫。因此说,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对升学有很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来提高语文成绩呢?

(1)目标明确,全面系统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回归课本,全面系统地复习。

(2)重视积累,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近年来高考语文知识及运用部分的资料大体相当,因此基础知识基本潜力的训练还是就应加强。

A、熟语运用题学生要经常性的注重积累,做有效的办法是每周积累30个,一学年积累1200个这样在高考中就不会出现丢分失误。

B、病句修改题学生应当在日常训练中找规律,比较归纳常见7种病句的几种形式,选取决定即可。

C、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学生主要注意空间顺序、时间循序和逻辑顺序的把握;要注意相关应用文的学做要求;要注意扩写、压缩、选用、仿用句式的变换中语言流畅运用;要注意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D、去年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考生失分多,原因是考生为了节省时间只背写名句,但是考题是随意在文中选取几个句子,为了防止十分现象的出现,今后在这个试题的复习上要注意规定篇目的全文默写训练。

E、阅读潜力的培养。现代文的阅读主要注意主题、线索、结构的把握,并根据现代文阅读中的客观题寻找答题信息,注意对文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潜力的培养,重视散文鉴赏,要学会针对问题来分析决定文章的资料,回答问题力求全面准确,探究性问题要有高度、有创意。古诗的鉴赏主要分题材进行训练,侧重主题思想、资料的概括、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表达手法的相关训练。文言文的翻译在把握特殊语法、文言虚词、实词的基础上,主要注意做到信、达、雅的训练。

F、作文训练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发展,注意鲜活材料(经常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联播、科技频道、感动中国人物等节目)的积累。教师要依据《考试大纲》侧重于拟题、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要订阅《微型小说》、《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意林》等杂志来增加阅读量,开阔眼界。

当然,高三语文复习备考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如用心配合高群体作战,注意课外延展和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等。这样我们的语文高考就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篇二

"培优补差"是高三教师的一个很响亮的工作口号.从字面理解,似乎颇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还体现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理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质却与这样的理解相反.首先,那里"优""差"评定的依据,就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其次,这种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性质的,具有十分刚性的选拔性.如此有悖于高中课程目标的"培优补差",何以如此响亮地喊出来呢除了外部的体制等现实原因外,可能与人们对高三语文教学及其"培优补差"的本质认识不无关系.

高三语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何谓"培",怎样"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仍然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它就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潜力和必须的语文审美潜力,探究潜力,构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关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那里,不难理解高三语文,同样具有大众,素质,基础教育的性质.

然而,在应试的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似乎就只是留下:盯着"考分",对"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对"差生"加大"补习"强度.但是语文"考分"与"培养""补习"的努力没有正比关系.一个期中考分全班第一的"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后,到了期末考试,她却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荣;而并没怎样对"一模"考试中的"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二模"时,他的考分却挤进了"优生"的行列.语文考分像股票涨落曲线一样,让有的学生意外惊喜,又让有的学生莫名失落,更让语文教师尴尬无奈;不管"培养"多有力度,也无论"补习"多有强度,高三语文教学的信度,却遭到这种的考分涨落曲线的无情嘲讽!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一方面,作为选拔考试,区分度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就是要把考生按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来;而参加考试的人数必须,无论考生考试状态怎样变化,其名次序列总是必须的.在同一考试选拔中,"优"与"差"是互为参照的;也就是说张三考分"优"了多少名次,就意味着有个李四要"差"多少名次.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知识与潜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很难用考分量化的.目前高考命题技术很难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设题,甚至在"潜力"目标上也都如此,即便勉强设题(如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难点重点探究,作文等),但评分标准也很难把握,而这些目标又恰恰是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用考分来界定"教"的好坏,决定"学"的"优""差",就很不科学;而把学生考分提升了若干名次看出是"培优"的成果,不是无知,就是狂妄.在考生人数和录取指标必须的高考选拔中,"优""差"的竞争,就有"你死(优)我活(差)"的残酷性.正如跑步比赛一样,按名次取胜,名次只取决参赛者彼此实力的比较关系;比赛名次的改变,也只是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改变.如果同时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强度,并也确实"提速"了,但只要"提速"的幅度并没使彼此实力比较关系发生改变,那么彼此的名次关系就不会改变;相反,"培训"力度和强度并没有怎样加大,那么彼此的"优""差"的关系同样会因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不变而不发生变化.从这个好处上看,"优""差"的名次,与单方面的"培优补差"无关,只取决参加这种选拔赛各方实力的比较关系.

用这样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作为基础教育评估形式,就必然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教师,校园陷入一种残酷而无聊的竞赛中,彼此使尽解数地争夺更快,更强,更大,更"优",就成为一种教学竞争的常态.但是人的能耐总是有限的,恶性竞争使彼此疲惫不堪,但捆绑在这种竞争中的巨大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使得参赛各方不得不把"喝兴奋剂"或"偷跑"等违规手段当作取胜的绝招,严重破坏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公民教育异化了一场满足"精英"对社会资源占有欲望的争夺战.

"选拔人才"的应试教育,就如此公然地把"起跑线"不断地"前移"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同时又将起终点"后推"到了硕士博士生的考试,以致中国所有校园都笼罩在一场起点和终点都很模糊的择校升学跑步比赛的紧张气氛里.而高中阶段普遍"加班加点"的补课,就是最典型的"偷跑"行为,所谓"培优补差"自然就具有了赛前违禁偷"喝兴奋剂"的性质;只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质,使得高三语文的"培优补差"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令参赛者"兴奋"罢了.

本来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就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带给更大的学习空间".这种素质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评估就应采用定性考核的形式,即便采用定量的考试形式,其性质也应淡化考试的选拔性的,突出其诊断性或甄别性,高中毕业考试,也只能是类似驾驶执照获取性质的水平达标考试.唯有如此,"偷跑"和"喝兴奋剂"似的"培优补差",才可能得以遏制.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教育却处在以升学率为为重要的教学评估指标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三语文教学除了这种"喝兴奋剂"的"培优补差"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作为了.然而,不管"培优"还是"补差",其实都是选用年度,地区不同而格式一样的考试题折磨学生;"培优"也罢,"补差"也罢,其实都是"题海战术".在这样的"题海"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读写潜力又怎样"训练"得出来呢

请看下面一道正确使用词语的"训练"题(《2008年高考语文汕头市模拟试题》第3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b.2008年春运期间,一场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袭击了我国南方,人民子弟兵奉命出征,除冰清障,送水送饭,救助被困群众……抢险救灾,无所不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c.音乐响起,780名太极拳爱好者如过江之鲫,缓缓入场,以太极团体操《晨曲你好东江》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赢得了阵阵掌声.

d.7月7日晚间,好运北京国际女足邀请赛继续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中国队3比1击败意大利队,韩端再次挑射得分,梅开二度.

"训练"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学生像在考场一样,选取一个答案,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或答案说明;如果学生对带给的答案及说明有质疑,教师再进行答疑;最后,归纳诸如什么"排除法"之类的解题方法.但是陷入"题海"的学生,往往像摸体育彩票对中将号码一样.没选中的,便失意地把自己选的字母叉掉,换成正确的字母,更认真的学生,会把这几个词语的解释抄一遍;选中了的,常常得意地懒得听教师嗦.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因为考题只是为了"区分"高下,要到达这样的目的,命题者就必须要"刁钻";利用词语的义项复杂,感情色彩模糊,适用对象不清等状况来设置"陷阱".像上面这道题"无所不为""过江之鲫"感情色彩,就能把不少在理解词语方面有"色盲"的学生"干扰"下去;而"梅开二度"的多个义项,更会让考生为难,如果只记住其中"再次结婚"的义项,那么就会掉进"不合语境"的"陷阱".

为了加大"区分度",命题者还常常利用一些词义发展变化的词语设题,这又会让那些学习主动思维活跃的考生无所适从.比如"铤而走险",按照目前词典里静止的解释有两句话:"快跑着奔向危险.指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见《新华成语词典》第697页).命题者认为酒后开车者并非走投无路,所以a项不正确.但是在动态的话语中却多有这样的说法:某些贪官,总是顶风作案,铤而走险,把中央惩治腐败的警告当耳边风.那里铤而走险搞腐败的官员,似乎并没有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就应是此词语发展为"贬义色彩也越来越浓,指为了不正当利益而冒险"的动态词义.

检测考生正确运用词语的潜力,不仅仅要求对静止词义的记识理解,更要求对词语动态好处的感悟把握.从学生选答这道"训练"题的状态看,就出现了这种状况:一个平时没把多少时间精力投入到书本,却十分喜欢足球等体育比赛的学生,他对d项"梅开二度"的"特指一名球员在同一场比赛中连进两个球"的用法十分熟悉,因此,透过"排除法",就锁定了正确的选项,结果他被"优选";相反,一个平时把更多精力花在书本上,恰恰只记识了"梅开二度"第一义项,同时因为主动从各种媒体话语中积累词语,对"铤而走险"的上述的"动态好处"有所感悟,这样,他反而排除d项而选a项,结果他却成了"差生".

正确运用词语的潜力本来就应在规范的听说读写的活动积累习得,但是这样,反而在高考模拟"训练"遭受打击,那么,用如此"训练"方式来"培优补差",最后究竟能"培"什么"优",又能"补"什么"差",就只有天明白了.

理论上,语文教学的水平,就应透过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来显现的,但是语文学习成绩又不应等同语文考试分数,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这是因为,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任务,其实在小学最多在初中阶段就基本完成了,高中语文更主要任务是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换句话说,作为一般的交际手段的技术问题,高中之前基本解决,而成熟思想,丰富美感,提升文化等更本质的问题,则需要高中语文教学来解决.但这些却又很难用考分来呈现.另外,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最高成果,当属于学生透过语文教学而获得的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阅读思考写作的良好习惯,而这些,更不是考分量化得了的.

事实上,那些语文考试高分的"优生",大多是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兴趣和的,他们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与他们原有的文化素养喜欢读书勤于思考写作的良好习惯有关,而与应试背景的高三语文教学的"培训"没有多大关系.

"培优"之"培",就是"培养";作为生物学中移用来的一个词语,它本质的要义,是对生命体的呵护和尊重,"培养"的所有作为,都就应是为着更有利于生命的自然成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培养"的本质行为,就是就应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呵护学习的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促使其思想文化的正常生长;或者说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排除各种干扰,带给更有利成长的条件.但是应试背景下的高三语文教学的"培优补差",只是一种以"考题"为主要手段的"培训".作为"培养",它没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更不允许其自由生长;作为"训练",它又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也没有清晰的难易梯度,更没有可操作的动作分解示范.说它是一种思想压迫一种文化的专横也不算过分,因为,在这样"培训"里,学生的生命本质要求遭到最无情的打压;学生原有的语文学习热情,也在一次次"考分"的作弄下丧失殆尽.

迷信这种"培优补差"的人,殊不知,高中生考分的"优""差",很大程度上是在高中招生抢夺战决定的.那些考分的"优生",与其说是"培训"出来的,不如说是被"抢夺"或被重金收买来的,每年高考的所谓语文"状元",有多少是"培训"出来的如果那些"钦定"的"重点高中"的名校真的有很强的"加工"潜力,那么,何不招收些考分"差生"去"加工"一把呢按说这样的学生考分上升的空间最大,也是最能显示名校名师"加工"能耐的.事实上,名校所谓的"加工"潜力,更多地体此刻抢夺垄断优质生源上.

因此,应试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的"培优补差",本质上,就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忽悠"

篇三

根据新颁布《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一、学生状况及成绩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上学期语文成绩情况来看,高三()班的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高三()班学生从上期成绩上来说是相对好的,但对那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多细心些。

思想状况方面,高三()班有2/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三()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有取得良好成绩的强烈愿望,有个别怕吃苦,只想得到不愿付出,加上年少无知,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记文言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具

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的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除此而外,还要从10月份开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材重难点

高三语文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和外国诗歌、散文,重点是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语言;欣赏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艺术手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的思想。

五、教研课题

本学期在教学中仍沿用“目标教学法”开展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做好“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四个步骤,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六、教改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教改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公民,不会自学,就不可能具有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基于这一认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学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上。现行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比较注重对课文的分析与解说,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读的思路和备课资料。本来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实际上却成了对这些课文分析的“惟一”或“标准”答案。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不能定于一尊,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标准”,不免失之偏颇。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则吸取了过去教学参考书编写中的经验教训,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重在说明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课文的点评和鉴赏指导中,注意吸收语文教学和语言学、文学研究中已有定评的新成果。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注意帮助教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注意给教师留有余地,尽量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以利于发挥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教学实际中的创造性。

七、业务自修内容

1、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2、多阅读、查找资料,订阅专业报刊;

3、多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八、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

篇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19年高考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扎实的一学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酸甜苦辣。在年级组和备考组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整个学年的备考工作安排较以前更加合理细致,这是取得备考胜利的保证。

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市教研室的复习计划和学校的具体计划按排,并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共同研讨制定了这一学年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把一年的时间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并且每周都制定周教学计划,提前张贴到教室后面,让学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总之,整个复习过程,力求使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从而在计划指导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复习,尽量避免盲目、低效的情况出现。

二、一轮复习进行得较为扎实。

在进行一轮复习时,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扎扎实实复习好每个点,绝不盲目拔高,不追求进度。在复习过程中,着重结合学案进行,不由老师包办一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基础知识由学生自主进行回忆和记忆,然后选取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理解知识点,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点。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提高很大。

三、复习过程中,编写了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我们以复习材料为依托,但又不完全拘束于材料。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己编写学案。尤其是像语言运用、大阅读、写作等专题,我们精心设计,学生使用起来方便且教学效果极佳,另外,再使用复习资料是,我们都是先自己做一遍,然后进行取舍,并将自己的想法、思路融合进去,而不是拿起题目就用。

四、跟踪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在备考工作进行中,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复习状况,突出要点,抓住重点,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例如在一轮复习检测中,我们发现作文方面成了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抓住议论文片段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在市二模中取得了很大进步。针对片段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例证精彩、而整文结构能力较弱、立意浅显的情况,我们又有的放矢的开展深化立意训练和结构形式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立足专题,点面结合。

高考由各个考点组成。一个或几个考点薄弱就会出现“短板效应”。每个考点都要有细致深入的复习。不光是做题,还要有规律性的把握,以此指导实践。但是各单项的复习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阵线拉得太长了,容易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到考试时,综合能力就受到制约,分数提不上去。因此,我们在单项强化训练的时候,每周保证一次的综合训练。和模拟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结合起来,有侧重的进行,二者兼顾,既及时地检查了单项复习效果,又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强化。

六、抓好三轮复习,促进学生飞跃。

高考前的一个月,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利用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相反,前面两轮复习的成果会付之东流。为了能让学生稳住心绪,我们精心安排这一个月的学习。首先根据学情,将静悟分四段,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课上则将要求学生静悟的内容分点制成学案,又老师精讲,并将字音、字形、背诵等内容精选,也印到学案上。这样既梳理了知识点,又夯实了基础,一箭双雕。

以上便是自己对一年来教学工作的思考与总结,希望在来年的教学中能更进一步。

篇五

时间过的很快,一学期的备课组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多感慨。本学期,我们高三语文组的全体教师本着“求真务实”的理念,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着,为了以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准确制定复习计划

开学初,我们每位老师再次认真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力求准确把握学考复习要求,圆满完成复习计划。本学期学生语文学习进入全面一轮复习阶段,教学重心转移到高考复习上面。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了解高考的考试要求。基本完成一轮复习。

二、紧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抓好常规课教学。

1、个人备课刻苦钻研深挖考纲。

对课标、教法、学法等方面深入研究,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保证备课的实效性;教师了解学生零距离。要求教师不仅要备课标、备考试说明,更要备课堂、备学生,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材。”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成员,都能认真备课,开学时每位老师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的设置上,各位老师,都能精心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专题训练。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都在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备课中注意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树立大语文观,全面进行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3、抓紧抓好批改、辅导、搞好专题验收。

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坚持每周至少批改两次作业。批改作文是语文组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组的教师坚持两周按照学校要求批改作文。由于批改的细致,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了解的清楚,因此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发挥帮带作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按学校要求按固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师徒之间坚持互相听课,年轻老师经常跟踪老教师听课,认真学习,热烈讨论。然后认真交换,思想的碰撞常常能激发新的灵感,改进自己的工作。

1、2022年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多篇】

学期末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2、高中教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简短三篇

学期末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3、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末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全组成员能够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活动,踏踏实实的完成教务处布置的任务,认真地分析月考、期中考试等试卷,找差距、找原因、订措施,力求下一步的工作有所进展。

四、本学期我组开展的各种活动

本学期,我组在校领导及教务处的带动下,将语文课堂教学及拓展性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从生活实践出发,开展了多项活动,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社会性、人文性的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