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中共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1.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基本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革工作的战略部署,下好改革“先手棋”,抓好具体改革举措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力度进一步加大。承接落实国家和省下放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14项,完成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建立并向社会公布市级政府权力清单。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内资企业数和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0.6%和121.9%。加快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及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受理中心“一办三中心”体系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监管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606个,实际办结时限提速51%以上。
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导向,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优化。深化民营经济改革,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基础类、公益类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7个国有企业项目吸收非国有资本参股投资12.3亿元。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扎实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工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市84个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30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改革。稳步推进水、天然气等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放款28.3亿元。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无锡农商行江阴、宜兴支行开业,互联网金融“开鑫贷”公司落户无锡,国联人寿、三房巷集团财务公司、全国首家物联网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省内首家市级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获批筹建,海峡两岸金融与科技合作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准。引进外资商业保理公司2家、融资租赁公司11家,东亚银行无锡分行开业。
以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目标,着力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以开放促改革、增活力,城市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设立驻自贸区代表处,复制推广33项改革事项,推行口岸无障碍通关,启用世贸通中小微外贸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探索试行多项外汇管理便利化措施。无锡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开通至首尔国际航线,韩亚航空进驻无锡,国际快件中心正式投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6万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新增国际友城2个,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民生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优化调整户口准入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市范围内户籍准入登记、迁移规定一体化。
(二)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结合实际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主攻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资源保障和协调服务,有效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出口总额分别增长5.4%、7.5%。发挥企业稳增长主力军作用,着力稳定工业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增速分别提高2.4和6.5个百分点。继续推动百企做强,15家企业入围2014中国企业五百强,连续八年居全省首位。积极优化金融服务,扩大有效信贷规模,实现社会融资规模1410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61.5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家、各类私募股权基金12家。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平台,全市累计为2006家企业提供转贷应急资金377.5亿元,钢贸行业债务风险基本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同比实现“双下降”。
在稳增长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升规模层次,预计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业务收入增长40%以上,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获全国推广,无锡连续三年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估第一名,入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城市。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会展经济、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苏南快递产业园获批全国快递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园区,新增国家4A级景区5家,无锡城市游客满意度居全国第一,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渔业)3万亩,农业园区化比重达40%以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不断提升科技和人才竞争力。推进“人才强企”工程,累计引进9名诺贝尔奖得主、11名外籍院士与民营企业共建研究院,成立“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无锡基地。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8.3件,同比增长23%,国家专利奖获奖数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兴澄特钢获得“全国质量奖”,红豆集团获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无锡高新区(含宜兴环科园)、江阴高新区入列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四名。
(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持续实施项目攻坚,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围绕全年投资计划,重点实施180个事关后劲培育、民生改善和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1%;完成工业投资1746亿元,增长12.5%,实施“千企技改”项目1593个。强化与央企、沪企等战略合作,加快签约项目的跟踪推进,努力化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重大项目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中芯国际集成芯片、华泰汽车自动变速器等一批超50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海力士五期、万达文旅城、世茂旅游等一批超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进展较好;高德印刷电路板、隆基硅材料超薄单晶硅、红牛饮料二期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地铁1、2号线开通试运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竣工试运行,北中路互通、广南路、环山西路、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锡澄运河江阴段航道工程基本完成。积极推进“一城一岛一带”建设,海岸城、万象城建成开业,巡塘古镇、灵山小镇一期、古运河绿地景观和亮化工程基本完工,重点区域功能配套不断完善。着力转变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共引进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64个,英飞凌半导体、博世汽车动力总成等一批投资超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预计完成到位注册外资3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达55%以上。
(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深入实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扎实推进控源截污、生态清淤、蓝藻打捞、调水引流等工作,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定好转,连续七年实现安全度夏。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突出抓好燃煤锅炉整治和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污染防治,大力实施热网整合工程,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启动锡钢地块土壤修复工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78件,否决、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79个。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削减量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计划,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盘活存量和使用增量挂钩制度,预计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设立全国首个地级市环保公益发展基金。
制定实施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重点功能板块建设,促进特色发展与产城融合。加快中心城区更新,增加旧住宅区改造实施计划,整治改造城中村、旧住宅区、危旧住房分别达16.6万、205万和10.3万平方米。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市区拆除违法建筑26.9万平方米,完成17条主要道路包装出新和56个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推进147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试点。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成造林绿化2万亩,林木覆盖率预计达26.5%。新增8个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宜兴白塔村、惠山阳山村、滨湖古竹社区被评为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阴新桥镇新型社区建设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宜兴周铁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荡口古镇获中国最美村镇人文环境奖。无锡获评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宜居城市。
(五)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加大财政投入,精心组织实施,12件7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9万人,其中新增大学生就业4.1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2万人。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和新老制度衔接,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市区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340元、2230元和792元,市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63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4.5万人次获大病补偿9100万元,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和70%以上。拓宽“慈福”保险领域,在市区和江阴实施户籍居民住房财产保险制度,安康关爱保险受益老年人48.38万人。支持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9张,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90%。改善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全市新开工、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186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397户。加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市区新辟公交线路12条、优化调整61条。完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改造老旧自来水管网64.7千米,新增天然气用户8.3万户,改造老新村天然气7900户,一流配电网建成区面积836平方千米,新增免费无线接入点2.7万个。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0家,培育建成放心粮油单位85家,214家平价商店累计惠民1.7亿元。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位列全省第二。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水平,9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6所、社会化早教机构23所,建成15个市学前教育现代化镇(街道)。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实施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45个。深化与江南大学共建合作,支持民办院校创新发展。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家庭医生制度,6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积极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中期督查,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不断扩大,“书香无锡”全民阅读活动全面开展。大运河无锡段参与申遗成功,惠山祠堂群列入省推荐申遗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正式启动,“泰伯庙会”“均陶制作技艺”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紫砂文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创建成功。大力弘扬*,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测评。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圆满完成第18届省运会参赛任务。建成西蠡湖慢游系统全民健身带,“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市五院、市少年宫、太湖新城国际教育园等一批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创建评比、机构挂牌、台账目录,理清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全市65个镇(街道)试点“政社互动”。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全市社会组织达11576个。继续开展公益创投等活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和社区治理。扎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打击暴恐犯罪,圆满完成青奥安保各项任务,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合格率分别达97.4%和98.6%。完善应急体系网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排查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史志、档案、侨务、台港澳、外事、民族宗教、人武、人防、气象、防汛防台、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集中整改“四风”突出问题,政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和下发的文件分别减少26%和18%。健全政府工作规则,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程序,重大事项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5件,出台市政府规章6件、规范性文件22件。认真贯彻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扎实做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政务公开,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向社会公开,无锡政府门户网站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地市级第一,“无锡发布”被评为十佳城市政务新媒体。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政府性债务压规模、降成本、控风险取得明显成效。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辛勤工作在村组、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广大干部员工,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锡单位,向驻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无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有待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尚未充分激发;部分行业和企业运行困难,少数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链条的中低端,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不够有力,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不够牢固;政府性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仍然存在风险隐患;大气、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有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不高,反腐倡廉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将对此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