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手抄报文字资料附图片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是我国第八次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根据最近一次《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有关要求,今年国家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1、吃扁豆一定要煮透吗?

扁豆含有营养丰富,味道鲜嫩可口,价格便宜,易保存、易清洗,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烹调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扁豆引起中毒的原因是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因为这些毒素比较耐热,只有将其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采用沸水焯扁豆、急火炒扁豆等方法,由于加工时间短,温度不够,往往不能完全破坏其中的天然毒素。这些毒素食用后可强烈刺激胃肠道,致人中毒。

进食扁豆后数分钟到2~4小时,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少数人可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胸闷、心慌等。若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催吐,可刺激舌根、咽部或口服催吐药。症状重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一般只要治疗及时,大多数病人可在1~3天恢复健康。

其实,预防的方法很简单,把扁豆煮熟焖透就可以破坏其毒素。用水焯时,需使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每一锅的量不应超过容量的一半。用油煸炒后,加适量的水,盖上锅盖,保持100℃小火焖上10多分钟,并翻动使其均匀受热。此外,购买时要挑选嫩豆角,最好不买、不吃老扁豆。加工前,先择掉扁豆两头的尖及荚丝,并在水中浸泡约15分钟,这样吃起来更放心。

2、怎样煮豆浆?

豆浆一定要充分煮熟再喝。因为生豆浆中含有一种叫皂甙的物质,皂甙如果未熟透进入胃肠道,会刺激人体的胃肠黏膜,使人出现一些中毒反应,出现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厌食、乏力等。

那么豆浆应该怎样煮才算熟?

当生豆浆加热到80℃~90℃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很多人误以为此时豆浆已经煮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沸”现象,此时的温度不能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正确的煮豆浆方法应该是,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以小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使泡沫完全消失。这样才能使其有害物质被彻底分解破坏。

另外,生豆浆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条件。所以,豆浆必须煮熟烧透,才能将微生物杀死。

3、喝火锅汤对身体有益吗?

有些人认为吃完火锅后喝点汤能吸收更丰富的营养,其实这是个误区。

火锅汤久沸不止,不仅其中营养物质早已被破坏了,而且肉类、海鲜中所含嘌呤物质多溶于汤中,因此千万不能喝火锅汤。因为,火锅中的汤在反复煮牛羊肉和海鲜、蘑菇后,汤里面嘌呤物质会越来越多,油脂也大。这种汤喝多了,轻则使人胖起来,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另外,汤中的嘌呤物质还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积,容易导致痛风、关节痛等症状。吃火锅要想喝汤要趁早,可以在涮肉前喝碗清汤,涮肉后的汤就不要喝了。

4、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吗?

煎炸油不能反复使用。这是因为食用油反复用于煎炸食品,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会越来越少,而饱和脂肪酸、杂质和过氧化物含量越来越多,质量变差,且极易变质。变质的食用油不仅味感差,丧失营养,而且还有毒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高温煎炸时间既不宜过长,食用油反复使用也不应该超过2次。

5、油炸、烧烤食品不能常吃吗?

食物经高温油炸后,其中的各种营养素被严重破坏。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炸焦变质而降低营养价值,而且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妨碍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高温加热后所产生的聚合物??二聚体、三聚体,毒性较强。

由于肉类食物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的产生源于肉串烤制前的腌制环节,如果腌制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亚硝胺。

此外,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不易消化,常吃油炸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以及饱食后出现胸口饱胀、甚至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由于缺乏维生素和水分,容易上火、便秘。

6、如何合理放盐做菜肴?

烹饪时如果掌握不好放盐的时间,会影响菜肴的色泽、味道、口感等,若是碘盐还会造成碘的挥发,时间久了影响健康。那么,做菜怎样合理放盐呢?

大多数菜在炒至将熟的时候放盐最好。例如爆肉片、炒素菜时,在旺火、油热时将菜下锅,全部煸炒透时适量放盐,这样炒出来的菜肴比较嫩,绿色蔬菜也能保持鲜亮的色泽,各种营养成分损失也较少。还有炒花生米、干炸虾片等,要在出锅后放盐,这样吃起来才会香脆可口!

凉拌菜一般应在食用前才放食盐。因为提前放盐会使菜的汁液渗出,失去应有的脆感。

煲汤时,一般应该在汤要出锅时才放盐。如果提前放盐,盐会导致肉类的蛋白质迅速变性,不易充分渗出,汤味就不会那么鲜美。但在炖排骨时,要先放盐,盐味才能充分浸入肉中。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放盐。

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可能会含有一定量的黄曲腐菌毒素,故应先放盐炸锅,这样可以减少黄曲霉菌毒素。

7、“千万不能吃剩菜、剩饭”的说法对吗?

菜肴最好当天吃完,剩菜剩饭放久了或储存不当都会产生有毒物质。因为许多病菌在低温下照样繁殖。吃了剩菜剩饭易导致胃肠道疾病,轻则头晕、心慌,重则呕吐、腹泻,有的还会因此而引发别的疾病。

其中,吃剩的蔬菜是最不能隔夜的,因为过夜后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加热后毒性增强。另外,淀粉类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时,在没有变味的情况下食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果一定要保存剩菜,那也应注意保存方法。剩下的汤菜、炖菜和炒菜等,必须先烧开,装在有盖的容器中,变凉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时还要烧开热透。剩下的拌菜,酱、卤肉类应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冻,下次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或者改制,如改为汤菜、炖菜等。

处理剩饭时,应将剩饭松散开,放在通风、阴凉和干净的地方,避免污染。等剩饭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冰箱冷藏。剩米饭必须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相隔时间尽量缩短在5~6小时以内。不要吃热水或菜汤泡的剩饭,不能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以免加热不彻底。

8、味精是“美味陷阱”吗?

味精是烹调中重要的鲜味添加剂,学名谷氨酸钠,是人体所需氨基酸之一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钠分子可以使大脑产生鲜美感觉,它广泛存在于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海鲜和乳酪中,这也就是这些食物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但烹调中味精的用量不宜过多,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使用味精调味时应注意:

不宜在碱性强的食物中使用。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在酸味菜肴不宜用味精。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不易溶解。

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作馅料时不宜使用。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使味精,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开水化开。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因为它们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2023年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手抄报图片设计

2023年关于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