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手抄报资料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接种疫苗后的反应要正确对待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实施预防接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5种疫苗的接种。此外,根据流行地区和季节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等的接种。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和新疫苗使用,疫苗接种种类和剂次不断增加,疫苗接种率提高,与之相对应的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对造成组织和器官功能损害的异常反应尤为关注。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部分儿童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是接种疫苗后常出现的正常反应。
接种疫苗前家长要了解注意事项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让家长引导、鼓励、安慰稍大一些的儿童,消除恐惧心理,主动愉快地接受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后儿童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及时处理。
儿童接种疫苗后应多喝水,短时间内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但婴儿口服脊髓灰质糖丸的前后1小时应不吃奶、温热食物及开水;如果婴儿上次服糖丸后腹泻,再服糖丸时把糖丸溶解,放一放,不要在很冰冷时就给婴儿服用。同时保持皮肤、衣物的清洁,防止感冒。注射部位瘙痒时,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抓,以免诱发感染。孩子接种后出现轻度发热,可不用去医院,家长多给孩子喝水,加强生活护理和观察,体温多在两天内降至正常,如果孩子体温过高并有其他严重异常反应,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