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手抄报内容图片大全
前记:当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天空,纪念馆内那累累白骨仿佛在向当世控诉着78年前的南京城的暴行。大洋彼岸的日本仍在否认历史,威胁着世界,抱怨中国为什么不忘记历史看向未来。但是忘记了历史,未来还会有吗?用东京审判中梅汝?法官的话来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松井石根,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驻扎中国13年的中国通,大亚细亚主义的鼓吹者。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期间日军总指挥。
学霸级的“战争儿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1873年出生于旧尾张藩武士家庭的松井石根,从小就表示出了对战争和搏杀的强烈兴趣,而且力求完美。早坂隆在《松井石根与南京事件的真实》(文艺春秋社出版,2011年)中写道,少年时代的松井石根虽然个子矮、身子弱,但学校里的“骑马战”却是他的最爱。他总是一马当先,力争第一个冲入敌阵,把对方杀得片甲不留。考试测验时,如果不能一口气得出答案,松井石根就会把前面的解答全部擦掉从头再来,绝不会中途做起。他最讨厌的就是“暧昧”。
喜好杀戮、坚决彻底的性格,贯穿了松井石根整个戎马生涯。这或许也是他要么不杀,要么举起屠刀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松井石根不仅凶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他是当时日本军界公认的“学霸中的学霸”。1897年11月,松井石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6年又以日本陆军大学校前五名的成绩毕业,获得了日本天皇赐予的军刀,跻身“恩赐军刀组”的精英队伍。战争狂人有文化,真的很可怕!
不要以为松井石根只是一个“书呆子”,他不喜欢纸上谈兵,更喜欢实战。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还在陆军大学校就读的松井石根毅然中断学业,随日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军作战。在超过10万人参加的辽阳会战中,松井石根率领中队冲到最前面,几乎被俄军全歼。“噗”的一声,他的大腿也被枪弹洞穿了。但是,他仔细观察战场形势随机应变,最后硬是一拐一拐地拖着那条伤腿活了下来。这场战斗后,松井石根获得勋章,并回国继续就读陆军大学校。
名列前茅的成绩加上战功,松井石根在后来成为大将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等同学中,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等生”。
20世纪20年代,日本掀起了一股“大亚细亚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由日本的“间谍之父”荒尾精提出,主张日本、中国及亚洲的团结,共同对抗欧美。松井石根是这一思潮的积极推进者。在陆军大学校,他选择中文作为第一外语,对中国的社会、地理、历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精通古诗文和书法。
1907年,在松井石根的强烈要求下,他被陆军参谋本部派往中国工作。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表面上对哪个列强都是言听计从,有意在列强之间酿造制衡性矛盾。这样的政府,显然不适合做日本掠取在华最大利益的“亚洲小伙伴”。松井石根开始有意结交中国当时的“反政府分子”,希望扶助他们上台后压制欧美列强,完全向“同文同种”的日本人靠拢。
很快,松井石根就与孙中山、陈其美等“革命大佬”成为好朋友。一个跟在陈其美屁股后面的小兄弟,引起了松井石根的强烈兴趣。他就是后来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介石。
从相识的那一刻起,松井石根就认定蒋介石是一支还未上市的“超强潜力股”,将是日本维护、扩大在华利益的最佳代言人。松井石根决定玩把大的,在“小蒋”身上下重注。
田原总一郎在《日本近现代史的背后主角》中对此有过叙述:1927年9月,由于国民党内激烈的权力斗争,蒋介石宣布下野,跑到日本去寻求支持。在各界都不看好蒋介石的情况下,时任日本陆军总参谋部第二部(情报部)部长的松井石根在关键时刻“烧冷灶”。他安顿蒋介石在日本的生活,并四处游说,利用自己各方面的关系,让蒋介石见到了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蒋介石与田中义一达成了三点基本协议:第一,稳定南方局势后再行北伐;第二,防止共产主义蔓延;第三,日本全力助蒋。蒋介石怀着对松井石根的感激之情回到南京,在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支持下重掌南京国民政府。
而在蒋介石前途不明的时候,“讲义气够哥们”的松井石根也与南京政府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关系,想着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华殖民利益,将欧美列强排挤出中国。
可是,松井石根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没有打响。日本军部的少壮派不喜欢这种慢吞吞的节奏,他们决定快速搞定中国。
1928年5月3日,日本军队突然大举向山东济南进攻,屠杀中国外交官员,打死打伤中国军民数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同年6月4日,东北军阀张作霖又被日本军部少壮派炸死,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田中义一等人早就把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既扶植东北军阀,又为蒋介石提供暗中支持,而军部的少壮派们一下就打破了两个鸡蛋。
怒不可遏的松井石根要求严惩首犯河本大作,为此被日本年轻军官们视为“老顽固”。而最后的结果,就是田中内阁的下台,而日本少壮派开始上位。
而另一方面,蒋介石也因为日本的激进行动,开始对日本失去信任。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后,蒋介石愤怒了。而就在当年,松井石根作为日本全权代表参加了日内瓦召开的裁军会议。会上,他看到中日代表进行激烈争论,而白人则宛如裁判一般从中“调解”,这更加坚定了他推动日本统治亚洲的决心。
1933年,松井石根发起成立了“大亚细亚协会”。而该会的成员也不是哪里随便拉来的“?丝”。近卫文?、广田弘毅、小?敏四郎、本间雅晴、铃木贞一、荒木贞夫,个个都是当时的日本政军界“大腕”。此时,日本陆军内部矛盾尖锐起来。1935年8月12日,号称“日本第一大脑”的军务局长永田铁山被刺杀,松井石根因涉嫌此事被迫于28日引咎辞职,退出军界。
挑动中国地方军阀叛乱
退职后松井石根没有闲着,将中国当作了自己大展拳脚的舞台。他专任“大亚细亚协会”会长,以“继承孙中山先生之遗志”为名,打着“日中友好”、“复兴亚洲”等幌子,宣扬日本独霸亚洲的理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至此,日本“满蒙生命线”的问题,通过傀儡政权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如何让国际社会乃至南京政府认可“满洲国”这一“既成事实”,成了日本各界最头疼的问题。
此时,松井石根充满自信地登场了。他认为,中国政军界派别林立,但凭借自己在中国高层的人脉以及和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完全可以在其中找到缝隙,让南京政府实际认可“满洲国”。
从1936年开始,他以私人身份奔波于“满洲国”、华北、华南地区乃至南京进行游说,并试探中国各方面的反应。他的25岁的秘书田中正明与他同行。田中正明后来靠“研究松井石根”吃饭,以其所著《“南京大屠杀”之虚构》而闻名。
为了拉拢地方军阀、并给蒋介石施加压力,松井石根威逼利诱,游说了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的军阀。直接结果就是1936年6月发生的“两广事变”。华南军阀在得到松井石根传达的“日方默许”后,与南京政府公开决裂,从广东、广西出兵北上进攻湖南,几乎酿成分裂中国的一场大战乱。
有学者认为“松井石根与蒋介石之间主要是朋友情谊”,但从松井石根为了日本利益挑动地方叛乱,就可见他对蒋介石的“朋友情谊”有多“真”。
诱骗南京政府承认“满洲国”
松井石根在挑动地方军阀叛乱的同时,还恬不知耻地去南京游说蒋介石。那么,到了南京以后情况又如何呢?田中正明所著的《“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中记载,1936年3月,松井石根在南京活动了三天,见了蒋介石以及外交部部长张群、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等军政要人。在会谈中,松井石根提出了他关于中日关系的“个人方案”??《关于日中谈判的个人意见》,尽管方式与语句中有松井石根的“独有特点”,但其核心与本质不变,仍是在“大亚细亚主义为基础之全面合作”的旗帜下,要求中国政府接受“满洲之既成事实”与“华北之特殊形势”、“提议中国将满洲交予溥仪”等。当南京政府表示“对满汉五族协和及溥仪之叛变行为实难俯就”、“强调绝对不可承认满洲国独立”时,松井石根就以退为进,表示“非强求中国在法律上予以承认满洲国,而仅望暂于事实上承认之;至于同华北之特殊关系,应面对现实试行之;两国政府至少应就此达成一项基本谅解”。这就是松井石根这次“只身前往南京”的目的。但南京政府拒绝了他的“个人方案”,并向他指出:“如日本真正理解孙中山之思想,确有诚意遵循平等互利之大亚细亚主义”,中国政府也会采取相应措施。
1936年3月14日,松井石根与蒋介石会谈了1个半小时。日本学者早濑利之在《松井石根的生涯》中描写了这段不欢而散的会谈。在场的还有何应钦、张群等国民党要员。可是,本来谈“亚洲合作”的会谈,不知为什么竟演变成了蒋介石与松井石根的对战。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会谈结束时,蒋介石冷冷地对松井石根说:“今后你有什么话,对张群说就行了。”这无异是对松井石根下了“逐客令”,两人也因此“缘分散尽”。
松井石根虽未说服南京政府接受他的“个人方案”,却摸到了南京政府的底。回国后,他立即向首相广田弘毅与日本军部报告了南京之行所取得的成果。显然,这为一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也为他本人出任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日军攻占南京与实施大屠杀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