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六大议题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4中全会6大议题,城管体制调整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依宪治国将成依法治国核心

  “依法治国或法治治国这些词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开放性,因而也很容易被歪曲。正因为如此,过去有过形式上的、功利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当初,在经济改革成功而政治改革缺位的背景下,提出依法治国是个明智的替代物。因为依法治国实行法治的具体内容是可多可少、可进可退。所以在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里,法治的实践仍处在时而进步,时而原地犹豫,时而退步的状态”

  身为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和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孙笑侠以对法理学、法哲学和公法学的细致研究而闻名于业内。

  在今年10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依法治国”将成为四中全会的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应当如何看待即将讨论的“依法治国”议题?过去中国法治建设又有哪些变化?未来中国法治之路又应该如何走?8月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邮件专访了孙笑侠。

法治已成各方的真需求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10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你怎么看这次会议以及依法治国的议题?

  孙笑侠:四中全会将以法治为专题早有耳闻,乍一听这一打破中央全会惯例确实挺新鲜的,但是细想起来,觉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从十四大以来,历次“四中全会”要么以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要么聚焦“党建”主题。依我看,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聚焦“依法治国”,既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又是关于党如何依法执政的党建问题。

  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宣布四中全会主题是“依法治国”,实质上却有丰富的内涵,这也恰恰构成了这则新闻的另外三个看点:

  第一,这次中央领导重复一个十几年前的老话题,表明他们和老百姓一样对前个阶段法治状况不满意;

  第二,近年来中国法治有虚实真假之分,虚假的法治来自形式或虚幻的需求,真实的法治则来自真实的需求。这次和前几届领导人所面对的法治形势有明显的不同:转型危机更严峻、腐败教训更深刻、市场需求更急迫、民意共识更强烈,因此可以推测本轮推进法治的决心之大小、举措之真假;

  第三,更令人期待的是,这次全会在法治上到底有哪些内容和举措是体现反思和深化?

  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宣布审查周永康的同时,宣布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主题,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有人分析是要在总结周永康主管政法时的教训的基础上抓法治建设。

  其实,即使没有周永康的腐败和薄熙来的乱局,国家也要深化法治建设,只不过近年来深刻而鲜活的教训,使得我们对法治的需求更真切、更具体。现在抓法治建设,其实质就是我们呼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化是政改最合适的突破口,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各方的真实需求。

  日报:依法治国并不是新鲜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法制概念,其后中国也一直在法治方面进行探索,那么,您怎么看这些年中国在依法治国方面的改革脉络?

  孙笑侠:从用词上看,中央公布四中全会主题用了“依法治国”这个十几年前的老词,是不是老调重弹?其实它是按现行宪法的规范用词来讲的,从法理上说,就是“法治”。

  依法治国或法治治国这些词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开放性,因而也很容易被歪曲。正因为如此,过去有过形式上的、功利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当初,在经济改革成功而政治改革缺位的背景下,提出依法治国是个明智的替代物。因为依法治国实行法治的具体内容是可多可少、可进可退。所以在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里,法治的实践仍处在时而进步,时而原地犹豫,时而退步的状态。

  目前新条件下,它一定会被赋予新内容而不断发展,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出现的“法治中国”概念,将会在四中全会上成为关键词和主题词。

  当下的中国,法治为何会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就是因为法治已成了百姓的真需求,我们需要法治来改变拆迁或城管制度;需要政府把政府权力清单挂在阳光底下;需要政府减少许可审批给市场主体更多自由;需要法治保障投资风险的减少;需要法治来保证每人都不会吃到有毒食物;需要法治保障教育与就业机会的公平;需要法治保障个人意见有正常畅通的渠道和方式得以表达;需要法治来保证自己的官司受到法院公平对待;需要法治来保证自己不被侦查机关任意监控和关押……

  新一届领导人是在这种背景下,认认真真琢磨法治问题,提出一些新思路,比如上任伊始就强调“宪法高于一切”,“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法无授权无权力”,“法无禁止即自由”,“司法权是判断权,司法权是中央事权”,等等,这些提法都是很内行、很纯正的法治思想。

  可见新一届领导不仅把握了法治的重要意义,而且理解了法治的内在精髓。这些提法也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和各阶层民众对法治的真实需求,也体现了中国新一代政治家对现实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

  总之,大家意识到推进法治不只是律师和法官们的事,还是企业家、知识人、政治家等社会各界的事,更是事关老百姓人权与民生的事,推行法治成为中国人的真实需求。

可能纳入全会讨论的“六大议题”

  日报:你认为四中全会即将讨论的“依法治国”议题,有哪些议题可能纳入四中全会的讨论范围?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孙笑侠:我们不难预测到,四中全会将会把“法治中国”作为决议标题的关键词,决议将会出现一个深化版或叫升级版的法治建设方案。当今中国社会真实的需求下会有真实的法治,因此我估计以下六大议题会进入全会议题:

第一,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确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共产党自身的需求会强调执政方式的转变,强调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

  这个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如何体现改革于法有据,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改革、规范发展、促进矛盾化解,如何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第二,维护宪法权威与违宪监督机制。

  重申宪法具有最高权威,虽不会对宪政作出定论,但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

  这个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取消禁令,宣布各级司法机关可以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宪法?如何启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如何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的数量?

第三,顺应市场化需要,建设法治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权力、公布清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这个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如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如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第四,法治与司法改革,如果说法治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那么司法改革是首选的突破口。

  中央已经确立司法改革的思路,消除司法权的行政化、地方化、大众化。为了确保“独立公正”,一是实行省以下统一的司法管理体制,脱离地方政府管理,二是实行职业化人员管理制度。

  这个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能否把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与党对司法的领导区分开来;党不能以领导政府那样的方式来领导司法,能否不干预具体个案。

  还有就是,如何改革政法委,省以下政法委的建制是存是废;如何总结近十年政法工作的教训;如何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第五,法治与反腐败。

  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现在我们往往是以纪委查腐和检法惩腐为主,以群众举报、网民人肉、媒体挖粪甚至民间戏言所谓的“小三反腐”,等等,都可归纳为“人工反腐”。

  这个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克服张五常所说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制度化腐败”?如何在法治系统中通过制度来防止腐败而不是单一的反腐,也就是说,我们如何从现在的“人工反腐”转变为“制度防腐”。

第六,全面系统阐述“法治中国”理论。

  不仅用“法治中国”概念涵盖上述所有的重点议题,还在“依法治国”思想上有新内容和有新举措。

  这个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需要阐明“法治中国”的内涵与外延,使内部各方面关系在法理上更加协调。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关系怎么表述;在政府法治之外如何强调行业法治;建立什么样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法治建设的步骤以及与小康目标的关系。

  2020年实现小康时,法治达到什么水平都需要加以更明确详细的阐述,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时,法治达到什么水平。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