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动态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事业单位人员“铁饭碗”被打破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昨天(1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实施意味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迈出重要一步。这一《条例》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安徽台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丁先存。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包括总则、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等九章共44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社会保险及工资收入等热点问题予以明确。

  根据条例,事业单位招聘将采取公开招聘和内部竞聘的方式,事业单位应与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工作人员如果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丁先存表示,条例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铁饭碗”被全面打破。“条例最大的亮点就是打破了事业单位的终身制,建立了能进能出的机制。马上在全国要推行事业单位的合同制,打破了传统说的铁饭碗,加强了人才流动。”

  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较大,一直广受诟病。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丁先存认为,《条例》从法律层次发出信号,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并轨”已箭在弦上。“以前事业单位和企业相比,事业单位退休以后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比企业要高的,这从社会发展来说有不和谐的方面。从大一点的来说,国民待遇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甚至包括公务员最终还是要走向一个平衡。但这个也有问题,比如养老保险金钱从哪里出,现在还不明确,现在顶层设计从制度规范上已经有了,具体怎么实施,至少还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阶段。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铁饭碗"碎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在全国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也意味着,3000多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被全面打破。

  经由条例发生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联,定义为“合同关系”。终身制打破,从此端着的不再是“铁饭碗”,静态安稳的人生将被竞争的浪潮所席卷,特权福利构筑的后花园或将不复存在。

  实际上,体制框架的存在,无论是里面的人,还是外面的人,事业单位改革脚步的落地,或都是一种解脱。体制化了的事业单位,呈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不仅仅是公平正义实现的阻碍,同样也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围城。阻碍被打破,围城被推倒,外界期待的公平和内部想象的活力,或得以释放。

  从此,事业单位不再是寄生者可以委以终身的世外桃源:连续旷工15个工作日,怕要失业了;考核不合格,怕要丢饭碗了……更不用说上班嗑瓜子、斗地主了。“大锅饭”的环境不再,终身制不再,没有能力,不够努力,或都将面临下岗的危机。

  当然,“铁饭碗”碎了,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改革就已经完成了。改革留下的诸多碎片,如果处理不好,依然很容易成为社会公平行进道路上扎脚的东西。毕竟,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曾经的体制中人而言,既很新鲜,也有留恋。条例反照的情景,毕竟是离开了现实的美丽想象。

  首先要收拾的碎片,当然是特权依赖。体制内呆习惯了,突然面对竞争,想必短期内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会不会成为改革继续深化的阻力呢?竞争的秩序会不会被潜规则所操控呢?用人机制能否打破靠资历关系的思维僵局呢?特权思维不除,体制阴影不灭,则改革维艰。事实上,合同制从2002年就开始推行了,但事业单位的面貌依旧。

  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残片如何收拾。据说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开始参加社会保险。但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这只是原则规定,实施细则并不具体。就拿养老金并轨来说吧,怎么并?钱从哪里来?是个问题,也是改革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还有就是薪资待遇,尽管早有“涨薪”的风声,但如何确定和发放,还是个问题。特权福利消失了,合法权益如何保障,不能成为改革留下的残局。

  当然,改革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必须意识到阻力和问题的存在。收拾好“铁饭碗”碎裂后的残片,既避免伤及社会公平,又要避免伤及被改革群体的合法利益。而要周全,则需要依靠各项配套改革制度的完善,在公平且有效率的前提下,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避免留下更多的死角和灰色区域,成为影响未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