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一、本溪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本溪市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转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溪自身特点,制定了建设“三都五城”,推进“沈本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本溪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截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1.16亿元,列全省第8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8亿元,列全省第8位,人均财政收入7594元,名列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885.2亿元,列全省第9位;实际利用外资39528万美元,列全省第8位;出口创汇31.02亿美元,列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8亿元,列全省第12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2元,列全省第6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6元,列全省第6位。

(一)我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做精做优钢铁传统产业,建设中国钢都。2010年本钢和北钢两大钢铁企业完成了战略性合并重组,重组后的新本钢拥有东北最大的4747立方米高炉,世界轧幅最宽、水平最高的2300毫米热轧机组,“双高”产品占总量的85%。根据“做强上游、带动下游”的发展思路,把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规划建设了桥北、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及南芬高新铸件、明山汽车零部件、本溪县人参铁加工等产业集群,形成了全产业链的钢材深加工体系;积极推进大台沟和思山岭铁矿开发建设,为钢铁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是做实做大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中国药都依托高新区,在沈阳与本溪的结点上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撑起了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本溪新城区。遵循“产业为重、科技支撑、大学为要、产城结合”的发展理念,截止底,药都共集聚生物医药产业项目96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集聚6所大学,一批生产生活类项目投入使用,形成集聚人口超10万人。药都被认定为国家首批10个、也是唯一的医药领域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通过了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验收。药都发展综合实力已进入国内同类园区的前5名。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枫叶之都借助雄厚的资源优势,通过对重点景区改造升级,以及实施温泉旅游发展战略,本溪市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各项旅游经济指标逐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旅游从业人员已达6万余人。,接待国内外游客4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4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本溪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之一。

四是抢抓国家政策,重点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紧紧跟住国家方针路线,积极通过国家政策导向,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下发以来,本溪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了南芬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溪湖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纳入国家支持范围,重点围绕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接续产业等方面着手实施建设。未来三年,溪湖区和南芬区的城市功能和服务设施将会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城区面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是城市生态环境改造治理成效显著。老城区改造实施“退二进三”,搬迁城区内企业163户,全面实施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城区开发重点推进了大峪地区新城区建设,城市向东拓展和扩大1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沈丹客专、通灌等铁路,本辽辽、桓永、丹通高速以及沈本产业大道等一大批公路建设项目;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整治了太子河,开展了森林城区等生态工程建设。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提高到349天,城市综合环境排名升至全省第4位。本溪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枫叶之都等“国字号”品牌。

(二)我市转型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溪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初期6.55?60.18?33.27,调整到5.4:54.8:39.8。本钢占全市工业比重为44%,本溪仍是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为辅的“二三一”产业体系,距离较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还有不小差距。

二是接续产业还未形成应有的增量生物医药、钢材深加工、旅游业作为我市三大接续产业,税收空间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动力不足。全市实现工业利税173.8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43.8亿元,占比25%,钢材深加工业实现13.9亿元,占比7.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1.8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58.4亿元,占比10%,钢材深加工业41.9亿元,占比7.3%;旅游度假产业总收入309.58亿元,占GDP比重26%,对经济的贡献还不足。

三是项目建设亟待突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609户,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83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我市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增速全省第一,但总量偏低,仅占全省的3.6 %;缺少形成较大增量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相比省内其他城市我市重大项目较少。

四是民营经济整体水平不高我市民营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大多集中在商业、餐饮业和传统加工业等行业,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1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4%;全国民企500强,辽宁省有11家企业上榜,我市没有一家入围。无论是非公经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还是质量,均与其他城市存在不小差距。

二、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和启示

国内外许多资源型主导产业特点的地区和城市,推进转型的经验和做法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通过查阅资料,选取了几座经济体量、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阶段和特征与我市相近的城市作为参考。

德国鲁尔区曾是欧洲最大的密集区和工业区,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为经济核心,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统筹规划,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传统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发展医药、物流、化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并利用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样本。山东省枣庄市素有“煤城”之称, 2009年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几年来,枣庄加快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大力发展以煤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转型发展的积极进展。河北省唐山市同样因煤而建,依钢而兴。近年来,唐山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合并重组、技术改造,不断推进钢铁产业向精深加工和产业链高端发展,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由资源主导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探索走出了一条重化工业阶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综合考虑,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经济转型要由政府规划和主导地方政府在转型中承担重要职责。转型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对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政策,这些都是政府在转型中应履行的责任。政府凭借自身地位职能,对各种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推动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是围绕产业结构转换展开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三是经济转型离不开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技术竞争、依靠创新驱动。科技水平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经济转型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政策上,逐步形成包括投资激励、产业引导、企业扶持、就业促进、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体系。在投入上,除以补贴奖励等方式对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进行资助外,还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必须有效利用国家产业调整的援助政策,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

三、加快推进本溪经济转型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中外钢铁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钢铁城市实施转型是历史的抉择,势在必行,早转快发展,迟转慢发展。实施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蜕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市上下要认识到本溪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转型关键期,虽然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为此,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对转型发展的认识,坚定不移按照“三都五城”发展目标,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务实创新,再接再厉,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本溪与沈阳毗邻,在接受沈阳辐射的同时,被吸附现象也十分严重,服务业一直是本溪产业发展的短板。应充分发挥“近中心”区位优势,确立与沈阳错位发展的思路,在有效利用沈阳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本溪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市由生产型向生产消费型转变。下大力气抓好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温泉旅游、沟域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通过服务业发展,吸引沈阳等周边城市人群到本溪置业、安居、休闲,实现与沈阳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加强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牢牢把握成长性、竞争性、市场性发展方向,注重培育总部经济、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先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科技含量。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注重培养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导企业加大专利申报、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由重点抓招商向狠抓企业达产见效的转变目前我市各大园区基本建成,大批项目已入驻,产业结构调整格局已经完成。以药都为例,中国药都五年累计引入生物医药产业及科研项目138个,其中有11家国内医药百强企业、上市公司,总投资260多亿元;引入高层次科研机构39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1个,拥有在研项目260个;现有96家医药企业落户药都,其中85户企业投产。药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是2008年的45倍。几年来药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部分药业企业尚未实现投产达产。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应成为下步工作的重点。

第五,在拉伸式发展的基础上向逐渐延伸式发展转变目前我市城市发展已经形成了由原有老城区急速拉伸到石桥子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已与沈阳链接成为一体,空间结构布局基本形成,但在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约30平方公里的区域却形成了隔离带,仍处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与两端发展不相适应。下步建议重点填充发展被隔离区域,逐渐由老城区向新城区延伸推进,最终实现链接新老城区形成全面转型的格局。

第六,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撑和大量中小企业的参与。要引导民营资本以独立出资、联合出资、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引导鼓励第三产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创办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服务中心,培植和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夯实微观经济基础。

第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经济转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的根本转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建设“三都五城”、建设新本溪的目标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应重点推进 “创模”、“创卫”工作,制定涵盖本溪全境的生态保护规划,切实加强耕地、水源、林业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深化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节能减排,让本溪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本溪的百姓在业态更新、生态更美、环境更好的现代化城市中乐业安居。

2019年本溪人均GDP增速排名,本溪GDP经济全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