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亲临小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发展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142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速居全省第4位,同比上升1位。从产业看,第一产业225.5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707.2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490.1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1、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统计数据显示,度我市多项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部分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位。除了GDP总量保持全省第5位,增速上升到第4位外,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上升2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上升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外贸进出口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第3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1位。

2、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畜牧、水产生产平稳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8.4万亩,同比增长1.1%。受天气影响,午秋两季粮食有所减产,全年粮食总产为427万吨,同比下降4.1%,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全省第7位。

全年出栏生猪339.2万头、肉羊67.8万只、家禽699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0.3%、4.0%和4.3%,出栏肉牛12.4万头,同比降0.2%。肉类总产量40.2万吨,同比增长1.4%;禽蛋产量11.9万吨,同比增长2.1%;水产品产量36.2万吨,同比增长4.2%,水产品产量与增幅多年居全省前列。

3、工业保持平稳增长,企业数和规模均居全省前列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642.3亿元,总量位于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6位。

截止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了1515家,位列全省第5位,比年末净增126家。分类来看,(1)股份制企业保持较高增速。全年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5%,国有企业增长2.8%,股份合作企业2.0%,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10.2%。(2)园区工业形势较好。一是贡献增大。全年14个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8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1.9%,累计实现增加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全市平均增速快5.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81.7%。二是占比上升。全年14个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9.7%。比去年同期高3.5个百分点。(3)亿元企业贡献较大。全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数503家,比去年同期多21家,亿元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37.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101.7%。(4)近八成行业实现正增长。在35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占比达77.1%。增长贡献率居前的4个大类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7%、32.6%、15.1%、9.6%;贡献率分别为32.9%、14.1%、12.4%、8.6%。四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84.5亿元,同比增长16.3%,贡献率达6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全年纳入统计的1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80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增长122.6%,铝材增长72.9%,橡胶轮胎增长51.4%,光缆增长49%,化学纤维增长42.3%,铜材增长21.9%,房间空间调节器增长14%;另有部分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如精制食用植物油下降64.6%,卷烟下降20.9%。

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9.2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6.6%,比全省高4.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

从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4.8%;二产完成投资848.9亿元,同比增长19.0%;三产完成投资792.5亿元,同比增长15.0%。从投资项目规模看,,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93个,同比增长107.9%;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6个,同比增长2倍,亿元以上项目增速较快,累计完成投资额680.7亿元,同比增长33.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7.3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6.2亿元,同比增长0.5%。从房地产各类面积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施工面积253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2%。新开工面积59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4%。竣工面积38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全市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销售面积66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3%,销售额303.6亿元,同比增长26.0%。

5、市场消费运行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2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
从城乡结构看,城乡市场协调增长。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4.6亿元,增长12.7%,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01.1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0.5亿元,增长12.8%。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消费快于商品零售。全年餐饮收入67.4亿元,增长14.6%;商品零售447.8亿元,增长12.5%。餐饮收入快于商品零售2.1个百分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0.9亿元,增长14.0%,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20.3%,家具类增长25.4%,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20.8%,汽车类增长14.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9%。
网上零售实现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7.9亿元,同比增长16.2%。
6、进出口增速回升,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了1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进口6.4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其中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计6.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7、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民生重点支出加强

全年财政总收入256.4亿元,同比增长11.3%,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7.7%。县域财政加快发展,,县(市、区)财政总收入171.2亿元,同比增长11.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3亿元,同比增长16.4%,地方收入总量、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第2位。从收入行业看,第三产业税收增收贡献突出。,全市一、二、三产分别完成税收0.4亿元、106.3亿元、99.3亿元,三次产业税收占比分别由上年的0.5:57.8:41.7转变为0.2:51.6:48.2,一产、二产比重下降,三产税收比重有所提高,其中三产税收增收20亿元,为税收增长的主动力。

全年财政支出334.8亿元,同比增长10.7%。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比重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支出290.5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86.76%,较同期提高0.01个百分点。

8、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增幅高于同期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75.2亿元,比年初增加309.0亿元,同比增长18.5%,高于上年1.3个百分点。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109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7.9亿元,增长13.2%;非金融企业存款476.0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增长23.0%。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28.0亿元,比年初增加225.7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上年3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4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增速放缓,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

9、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速全省靠前

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17995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1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6285元,增长8.8%,增速全省第3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0956元,增长8.8%,增速全省第3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10、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7%,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五涨三跌”态势。按涨幅由高到低排列,医疗保健价格上涨8%,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4%,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其余三大类同比价格下降,分别是衣着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8%。

全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2.1个百分点。

11、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势头较好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全年,服务业增速达11.5%,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7%提高到34.4%,上升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由同期的30.6%提高到41.2%,上升10.6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38.5亿元,同比增长22.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0.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总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6%,比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40.1%。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居全省前列。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16.9亿元,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5.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

2019年滁州人均GDP增速排名,滁州GDP经济全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