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厉鹗_灵隐寺月夜 赏析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灵隐寺月夜 厉鹗,五言律诗,是作者厉鹗的一首赏月诗,同事表达作者内心孤寂的心境!本文由高考志愿助手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灵隐寺月夜
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字词解释:
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
香界:指佛寺。
“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
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
“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
四天,四方天空。
空,空寂。创作背景:
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寺前冷泉飞度,古木苍深,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屹立寺门,环境幽静、清雅。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踏着月光游山,全诗的韵味就在这月色当中。赏析:
本诗主要描写灵隐寺月夜景象,以及作者的感觉,意境清冷。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色界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作者资料阅读: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以上这篇灵隐寺月夜 厉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高考志愿助手!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灵隐寺月夜
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字词解释:
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
香界:指佛寺。
“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
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
“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
四天,四方天空。
空,空寂。创作背景:
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寺前冷泉飞度,古木苍深,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屹立寺门,环境幽静、清雅。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踏着月光游山,全诗的韵味就在这月色当中。赏析:
本诗主要描写灵隐寺月夜景象,以及作者的感觉,意境清冷。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色界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作者资料阅读: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以上这篇灵隐寺月夜 厉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高考志愿助手!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