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 弘扬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一、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突破点。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其中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器乐以及民间戏曲的赏析和学习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为小学音乐教师有效地弘扬民族音乐搭建了重要平台。但是,当前由于受流行音乐和日剧韩流的冲击,许多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缺少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进行梳理,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合理地重建教学内容,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科学地调整或者有效地增删,并广泛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及时补充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使民族音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比如,在教学民歌《茉莉花》这课内容时,由于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演唱风格,有的还改成了器乐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搜集山西、河北、东北等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同时还搜集电子琴曲、古筝曲以及萨克斯独奏等器乐曲《茉莉花》,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体会到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这个共同的主题,通过比较学生也能体会出江苏版《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旋律。
二、结合创作背景,利于理解作品
有效结合创作背景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关键点。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形成的优秀作品,其作品的创造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并且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较少,对于相关的音乐常识比较陌生,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总感觉民族音乐枯燥无味,没有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民族音乐时,要注重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活经历的讲解,可以借助于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照片或者视频,不断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从而把抽象的音乐艺术变得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并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不断提升学生对民族作品的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学《春到沂河》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临沂地区,这首歌曲就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并让学生观看描写山东美丽风景的课件,为学生介绍山东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山东人民淳朴的民风和豪爽的性格,不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同时,教师为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在深入山东临沂地区进行劳动锻炼时,被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和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所感染,从而创作出生活气息浓郁、地方风格鲜明的乐曲。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创作背景,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内容,充分体会民族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组织课外活动,增强鉴赏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民族音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利用学校广播站在早间、午间或课间等时间段为学生播放一些民族音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民族音乐。
比如,教师在给大家欣赏完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后,为学生播放傣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充分了解傣族舞的柔美和优雅,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练习傣族舞,并开展傣族舞蹈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接触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普及,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音乐文化的精华。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民族教育这根主线,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善于为学生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并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让中华民族音乐之“魂”扎根在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