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集团化办学 中小学治理方式悄然变脸(三)
通过联合教研、邀请学科专家、优秀教师进校做培训、外出参加全国及市、区的教学研讨、成立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利用暑期资源带上各校区重新装修,统一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及风格,全面提升办学品质。
各个学校还充分利用资源带的优势,打造“生本、自主、开放、创造”的课程和课堂文化。除国家课程外,3所学校还统一开设了5大类与40余门自主课程,并实行“走班制”,以校区为单位,打破年级、班级界限,让各校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自主选课。
6年前,北京171中学与177中学结为深度联盟校。从这学期开始,由29名177初一新生组成的“联盟班”正式进入171中学上课,日常管理与171中学完全一体化。从入学教育、校服到开家长会,再到日常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联盟班”学生享有与171中学学生同样的“待遇”。
“联盟班”语、数、英三科教师均由171中学老师担任,其他学科由177中学所派教师担任,同时177中学还从语、数、英三个学科教师中选派部分给171中学学生上课。从备课制度到课堂监督,再到作业监控和“三批三改”,“联盟班”完全按照171中学走,所有的备课组活动、教研活动、班主任培训等两校教师一起开展。两校级干部、级部长几乎每天都会就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沟通。
■专家观点
新的校长队伍格局或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张东娇:目前北京市各区县形成的集团化、集群化等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式,会带来新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效果和问题。
集团化和集群化等办学模式实际上加强了学校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了多所学校边界,这种边界的消失必然带来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在管理上也需要配套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主任委员会制”、“校区负责制”、理事会制等这些治理方式都是很好的尝试,这种方式让集团或集群中基础较弱的成员校受益更大。
集团化和集群化发展会形成新的校长队伍格局,也是对龙头校校长领导力的考验。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使用“轮值制”有一定的风险,因为集团和集群可能更多要倚仗龙头校校长个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种方式,对于优质校在输送自己能量的同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