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坚守? 专家精细化管理(二)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资源匮乏,社会力量来帮忙

  ■案例:

  培田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古村落,培田小学过去是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南由书院。鼎盛时期,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共13个班,257名学生,教育质量在当时是居于全县首列。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群涌向城市,培田小学遭遇濒临撤并的危机,曾一度导致学校只有6个老师,一个年级最多6个学生,校舍几乎闲置且校舍破败。拯救破落的小学,不仅要当地政府的扶持,更需要社会力量的推进,不仅需要物质资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智力上的支持。

  2013年5月,现代语文研究院与当地教育局、政府联合立项,对培田小学进行改革。组织培田小学音、体、美教室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联合培田村委会,协调用地,完善培田小学的基建设施。联合NGO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上筹集资金,邀请北京大学康健教授和现代语文研究院杨东平院长作为培田小学的专家顾问。

  “项目总体目标,是希望通过项目的推进,最后帮助培田小学能够获得内在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希望能够调动校长和老师的积极性。”现代语文研究院项目官员秦红宇说。2013年开始,项目依托培田村当地特色村中的老艺人开展了一些像二胡、笛子、剪纸、舞龙等特色课堂,滋养小规模学校的成长。只有让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对各地方特殊需求对症下药,才能弥补政府统筹模式存在的不足。如今,培田村小已有学生117名。

  ■点评:

  蓝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现在是一个创建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不再是教育局的事情,教育变成社会活动。因此这种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乡村的这种合作,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是一些财力或者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时这种智力资源的支持,有可能激发起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活力和积极性。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