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策略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摘 要:目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力量主要有部分老牌本科高校、部分升本较早的新建本科高校和部分其他新建本科高校,根据其自主性高低,可分为主动建设和非主动建设两种类型。建设应用型高校有两个办学方向,即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学术)混合型;三种战略,即整体建设战略、部分建设Ⅰ战略和部分建设Ⅱ战略。不同的建设战略,在运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大学;实践探索;发展策略

近年来,为应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务院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上升到国家战略。因此,把握我国应用型高校发展脉搏,总结建设应用型高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应用型大学建设模式,对应用型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应用型高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三股力量、两种类型

1.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三股力量

笔者以教育部1999年1月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界,将此前既已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称之为“老牌本科高校”,将此后方才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称之为“新建本科高校”。据此,笔者将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三股力量分为以下三类,并分别选了若干典型代表举例说明。

第一,部分老牌本科高校及其典型代表

北京联合大学从成立之初开始,专业设置就以应用型为主[1]。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91年,学校被国家教委、中宣部、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2]。1993年,北京联合大学时任校长李煌果提出,学校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直接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北京地区城乡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培养社会急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3],该办学定位在北京联合大学1999年的第二次党代会和2001年制定的“十五”发展计划中得到一再的明确。2002年,为进一步适应北京市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北京联合大学提出和确立了“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性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定位[4]。2006年,北京联合大学时任党委书记席文启在《光明日报》上以《如何成功建设一所应用型大学》为题,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探索和经验[5]。“十一五”期间,北京联合大学党委提出了“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6]。“十二五”期间,北京联合大学提出“全力建设和谐的、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7]。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又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十三五”发展目标[8]。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和实践中,北京联合大学不忘初心,坚持应用型办学方向,没有出现“左右摇摆”“三心二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其发展路径和经验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武汉纺织大学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努力培养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到201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到2020年,努力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教学服务型大学,为学校二次转型发展,建设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武汉纺织大学作为一所实力较强的老牌本科高校,将办学目标由“教学研究型”转向“教学服务型”,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学科布局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不仅为行业类院校发展提供成功经验,而且为其他老牌本科高校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了经验借鉴。

沈阳大学于2014年正式提出转型发展理念,主动对接辽宁新一轮振兴和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推动办学思路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转变。2015年11月,沈阳大学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10所向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沈阳市委、市政府也将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全力保障,支持沈阳大学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的一流大学。沈阳大学作为一所拥有博士点的老牌本科高校,转而建设应用型大学,对其他高校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第二,部分升本较早的新建本科高校及其典型代表

2000年,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工程背景的新建本科高校成立,这类高校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道路。2002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南京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湖南工程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部分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起并成立了“全国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2007年,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搭建了一个交流、研讨、共享的平台。南京工程学院在升本之初,就确立了“建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开放型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的办学目标[9]。2014年6月,南京工程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南京工程学院坚持特色发展,升本后继续保留工程传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为行业类高校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临沂师范学院(临沂大学的前身)升本后不久就开始探索和创新为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形式和机制,开展应用性科研[10],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11]。2010年,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为临沂大学,提出要“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确立了“建设高质量综合性品牌大学”的办学目标[12]。然而,在实际办学中,临沂大学仍以应用型为主,如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根据地方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提供专家服务、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等[13]。2015 年,临沂大学提出了创建 “国内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4]。临沂大学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历程,进一步显示了应用型大学的魅力。

第三,其他部分新建本科高校及其典型代表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原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和驻马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在2006年召开的第一届党代会上,学校就提出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进步的应用型建设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接班人”的人才培养定位。在2011年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2013年,黄淮学院成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4年,学院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等。黄淮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实践探索,对后发高校、欠发达地区高校、综合性地方本科高校、文科类高校和师范底子高校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了借鉴。

2.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两种类型

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三股力量,根据其自主性高低,可分为主动建设和非主动建设两种类型。主动建设是指高校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动、坚决地探索应用型高校建设路径和规律的办学活动;非主动建设是指高校在政府引导下,或“心不甘情不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活动。

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两个方向、三种战略类型

1.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两个方向

在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过程中,有些高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方向很单一、很明确,就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知名等)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有些高校的办学或人才培养方向既有应用型,也有研究(学术)型,我们称之为应用?研究(学术)混合型(以下简称混合型) 。

2.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三种战略

因为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方向,同时也具有不同的校情,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所采用或适合采用的战略也不同。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战略:一是整体建设战略,即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或办学方向,进行综合改革,最终建设成为(高水平、知名等)应用型高校;二是部分建设Ⅰ战略,即以应用型为办学方向,进行渐进性局部改革,最终建设成为应用型高校;三是部分建设Ⅱ战略,即以混合型为办学定位或办学方向,进行相对有限的局部改革,最终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应用型特征的高校。总之,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其为建设应用型高校而进行改革的范围和规模,是衡量一个高校所采取或应采取战略的重要标准。

北京联合大学、黄淮学院等高校明确定位为应用型,在建设时有理论论证和完整的顶层设计,改革范围涉及广泛,不仅包括人才培养,而且还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应用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师生普遍接受、广泛参与。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两所高校采用的是整体建设战略。一般来讲,整体建设战略适合学校领导、师生对转型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接受度较高,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前期探索和建设经验的高校。

南京工程学院定位为应用型,在建设应用型高校时进行的改革长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育人、产学研合作等,这些方面的改革比较系统和深入。相应地,对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应用性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不够突出。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南京工程学院在建设应用型高校时采用的是部分建设Ⅰ战略。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时选取了部分院系或专业(群)进行改革试点,如武昌工学院,该校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为以工学为主、特色显著、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但该校在向应用型转变时选取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环境设计两个专业作为试点,其采用的也是部分建设Ⅰ战略。一般来讲,如果学校对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认识和准备不够充分,或有一定认识和准备,但经验、信心不足,可选择部分转型战略,并且要有计划、逐渐地向整体建设过渡。

武汉轻工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轻工食品类优势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到2025年,学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本科高校前20%”。2014年,武汉轻工大学选择了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和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进行应用型改革试点。由此可以推断,武汉轻工大学是想在保留学术型教学传统和优势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应用型教育,从而形成两者和谐共存的共生状态,其采用的是部分建设Ⅱ战略。

建设应用型高校的策略

上述三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战略,因其办学方向、改革涉及范围不同,因此其实践策略也不同[15]。

在治理结构方面,整体建设的高校应尽早建立理事会(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制度,而部分建设Ⅰ和部分建设Ⅱ高校应适时建立;整体建设的高校和部分建设Ⅰ高校的理事会(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制度大体相同,而部分建设Ⅱ高校的理事会(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作用使命、代表来源等方面会有不同;另外,部分建设Ⅱ高校在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方面也会与其他两类有较大区别,如学术管理权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并不是应用型教育的专利,部分建设Ⅱ高校在培养学术型人才时也可以借鉴,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更多地产生于应用的语境中。但毕竟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不同,部分转型Ⅱ高校可能会办出与众不同的效果,但更需防范和提早应对在应用型和学术型之间切换不畅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分裂危险。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一般来讲,对整体建设和部分建设Ⅰ高校,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尤其是地方的社会需要)的多少、类型和趋势,去撤并、改造、保留、新增专业,部分建设Ⅰ高校可选择产学研合作密切、服务能力较强、应用性特色鲜明的专业(专业群)进入试点,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渐进建设。部分建设Ⅱ高校除根据上述策略进行建设外,还需根据学科专业的学术基础和领先程度、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等选择需要保留的学科专业,切不可急功近利,草率地根据就业率、报考率等指标将其粗暴裁撤。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整体建设和部分建设Ⅰ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聘有机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尽可能地要求每位教师都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多面手;而对部分建设Ⅱ高校,可以采用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方法解决。

在科学研究方面,整体建设和部分建设Ⅰ高校,应重视应用型研究,需紧盯应用技术的前沿;而对部分建设Ⅱ高校,还需紧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另外,部分建设Ⅱ高校还可充分利用其内部的学术型资源,与应用型资源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开发转化研究。

在社会服务方面,应用型教育一般是直接服务社会,而学术型教育一般是通过媒介或转化机制间接服务社会,各类高校均可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但部分建设Ⅱ高校需要有定力,尊重学科“内生性”发展规律,保持学术型教育的独立性。

在办学条件方面,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统筹使用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各类学校均需大力去做,然而学术型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与应用型的实践教学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通互用,但可共享的程度有限,这是部分建设Ⅱ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作者:刘彦军,单位:黄淮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基金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朱述新,张宝瑞.关于首都高等教育科系改革的调查[J].?望周刊,1986(42).

[2]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努力实践,不断创新,使社会实践活动上新台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S1).

[3]李煌果. 从首都实际需要出发 办出北京联合大学的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3(2).

[4]张妙弟.关于北京联合大学办学思路的新探索[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5]席文启.如何成功建设一所应用型大学[N].光明日报,2006-12-13.

[6]柳贡慧.办人民满意

的应用型大学[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7]卢振洋.大学的定位、角色与使命?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4).

[8]韩宪洲.关于推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10).

[9]徐勇,曹都,邵波.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 创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N].新华日报,2004-04-22.

[10]邢兆远.临沂师院构筑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模式”[N].光明日报,2002-11-25.

[11]徐同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与创新?以临沂师范学院为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5).

[12]丁凤云.提升水平,突出特色,增强活力,努力创建高质量综合性品牌大学[J].临沂大学学报,2011(3).

[13]丁凤云.探索变革 创新发展?临沂大学更名三周年来的路径选择[J].临沂大学学报,2013(6).

[14]李?.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思考[J]. 临沂大学学报,2015(3).

[15]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

《北京教育》杂志

安徽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实施办法

2019年安徽高校专项计划报名办法

  2019年安徽高校专项计划志愿设置及填报办法  

关于湖北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演练

关于河南省高校资助在线系统入口

河南省高校资助在线系统登录【官网入口】

关于2019年江西启动高校教师职称改革通知

关于黑龙江完成全省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

  2019年新疆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出台

关于高校科研专题工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