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医疗改革热点解读,全国两会关于医疗改革话题提案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两会医疗改革热点解读,2017年全国两会关于医疗改革话题提案

两会聚焦:医改如何下狠劲儿

多年以来,医改都是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特别是来自于医药卫生领域的代表委员常常言辞犀利,直指问题所在。

目前,我国面临着由于人口老龄化、覆盖深度提高,医保支出增长持续高于收入增长,旧的医疗生态体系难以持续的局面,医药体制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

《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民进中央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蔡秀军,畅谈医改如何下狠劲儿,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为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交出更新的“中国式”答卷。

关键词一:分级诊疗

《中国经济周刊》:整个,“分级诊疗”成为医疗界热词之一,尤其是*总理在去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为什么要如此力推分级诊疗,执行的难点又在哪里?

蔡秀军:要解决公立医院改革这个医改难题,分级诊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倒三角与医疗需求正三角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现在中国的医改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良莠不齐。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同大医院熙熙攘攘的人相比,下面的县医院,尤其是镇医院病人就比较少,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分布不均。当然,县医院或者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也是一定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医务人员技术短缺,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造成了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因此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势在必行。

同时,分级诊疗的执行必须在综合性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多个基层卫生机构对一个三级医院的联合方式,制定分诊详规,编制标准化指南和流程,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只有基层医疗系统的实力强大了,才能逐步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既能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又能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能让病人放心、老百姓得到满意和实惠。

关键词二: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颇为紧张,冲突频发,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频频发生的伤医案,让广大的医务人员蒙上了阴影,如履薄冰。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5万起,较2013年下降8.7%,目前投射在个案中的医患纠纷也呈复杂多样,给调解带来很大困难。

《中国经济周刊》:医生在我国自古至今都是备受尊敬的职业,但是在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为何医患矛盾如此尖锐?如何才能缓解这样的矛盾?

蔡秀军:医患关系之所以尖锐,是三方的问题,第一是社会舆论火上浇油,例如一个女孩去世,马上被渲染成白领过劳死,而且拿出微博微信等当做依据,但事实上一个病人的死因很复杂,只有经过科学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我认为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需要反思和慎重报道;第二是有一些人动机不良,认为病人死掉可以敲医院一笔钱,因此有意报复和夸张渲染自己是弱势群体;第三是医务人员沟通不力,尤其是面对病人家属,没有进行很好的人文关怀,导致误解重重。

人生病时是最脆弱、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因此三方要互相理解包容和信任,尤其要借助“医改”平台,出台各项举措完善患者就医保障条件,完善法律程序和相关调解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三:互联网医疗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方式进行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正逐渐壮大,尤其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及其他产业资本大举进攻医疗领域,根据万德数据的分析,2017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25亿元左右规模,被称为“站对了风口的猪”。

《中国经济周刊》:在医疗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有望成为通过提高医疗机构效率、让患者掌握主动权、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式突破传统医疗服务短板,并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成为撬动医改顽石的重要杠杆吗?

蔡秀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老百姓诟病的看病难、挂号难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大数据则可以让患者在选择医生时掌握主动权。随着手机APP的普及,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大型公立医院已经做到了将医生和患者相连接,将就医数据相连接,实现挂号、诊断、输液、查房、缴费等数据共享,因此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的结合会成为一个高增长点,不仅降低医保支出,符合医改方向,还将诞生医药电商、远程医疗、第三方诊断等新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四:解放医生

《中国经济周刊》:医改的一个热点是“给医生减负”,尤其是国家卫计委多次强调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重要的是要调动医护人员积极主动性,那么如何才能给医生松绑?

蔡秀军:医院只是医生的工作平台,医疗的主体应该是医生而非医院,只有解放医生,强化医生作用,弱化医院功能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方便病人就医。现在提倡医生多点执业,说明政府意识到要提高优质医生的使用效率,但没有其他配套措施,医生必定受第一执业单位限制而无法真正多点执业。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身份,让合格的医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可以自己开业或多向选择,这样医院的资源可以充分使用,不必要的人员也可以大幅度裁减,效率肯定明显提高。

《中国经济周刊》:据《中国富豪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富豪普遍认为国外医疗条件比中国好,很多富豪每年花上百万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体检看病,我国目前医疗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如何,医改对我国医疗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蔡秀军:富豪出国看病一定是暂时现象。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已经处于上升时期,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应该对祖国的医疗水平有信心。而且中国人的体质和特点也和外国人不一样,我本人见证过不少案例去国外就医并没有根治改善,反而是国内的医生更加熟悉了解病人,最后药到病除。我相信中国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能让我国的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全国两会关于医改提案热点解读,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当了12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关注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弱势群体”: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问题、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当被问及“过去的一年中最关注的事情”,她毫不迟疑地脱口而出:“一方面依然是‘失能老人谁来照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有关公立医院改革中乡镇卫生院的建设问题。”“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超过3600万人,如何解决好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和就医问题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戴秀英说,“我国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不足百万,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2万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她在调研的基础上细化了去年的提案,建议国家加快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出台相应的意见,加快培养养老护理员,鼓励公益性和民营性机构进入养老业……

除了关注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工作的戴秀英也非常关注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她认为,养老和就医是老年人涉及到的两大主要问题。“医改进行了四年多,‘新农合’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戴秀英认为,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原因在于医改患了“上边热、下边凉”的毛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特别好的医疗政策,但下边落实不到位”。两会医改热点范文节选!

究其原因,戴秀英认为还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收入普遍偏低,导致优秀人才留不住,加之医疗设备相对落后,使得患者愿意到县级医院看病。而县级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就医,不断购置新型设备、不断扩充建设,最终导致负债经营,因此坚持公益性的动能不足。”为此,戴秀英建议政府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建立对公立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更加完善的补偿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实增强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动能。

公立医院是医改重点

文章说,“医改”一直是近几年两会的高频词汇。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当前,如何续推改革成为焦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指出,公立医院改革依旧是下一步的方向,这其中包括医生多点执业、社会办医、解决以药养医等热点问题预料在两会中涉及。

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医疗改革提案新闻,两会关于医改解读

2019年安徽两会热点提案 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为二孩家庭减负

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解读

2019年全国两会代表医疗方面建议(整理版)

2019年全国两会代表医疗方面建议梳理

2019年全国两会医疗热点话题解读

2019年两会关于医疗保险的内容提案解读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提案关于医保医疗改革解读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提案关于医疗改革医药行业精彩建言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提案关于医疗改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