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本报北京4月30日讯(记者柴葳)今天,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督导检查反馈会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期现场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北京市及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对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强调,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认为,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较好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均衡优质发展,建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北京市所辖16个区县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的战略性任务,*、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部会同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已经有28个省份的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6%。此次北京所辖16个区县一次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袁贵仁强调,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加快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一是认真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推进步伐,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二是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全面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着力解决教育公平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加强督导评估,不断提高督导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王安顺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依法认真履职尽责,推动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均衡配置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着力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王安顺表示,将把教育工作纳入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好“四个服务”,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体布局中,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化解资源供给压力,健全促进校长教师流动的体制机制,统筹解决少数学校设施不足问题,在更高起点上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主持会议。督导检查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代表督导组反馈意见。各省(区、市)教育部门、督导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前现场考察了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

教育均衡,北京是怎么做到的?

■本报记者柴葳4月30日发自北京

在北京这样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城市,能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3月,当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签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北京市承诺到明显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时,不少人对此并不乐观。或许当时人们并未意识到,为了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北京市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勇气和诚意,北京首次将义务教育均衡指标纳入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考核。

4月30日,从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检查反馈会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期推进会上传出消息,北京市16个区县整体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这是4月27日至30日国家督导检查组对北京16个区县督导检查后得出的结论。

北京是怎么做到的?

“改革的成果要让老百姓感受得到。”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的话,正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走向和实现路径,即办好每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教育的福祉。

据初步统计,北京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达到950亿元,在市本级财政支出中拿出45%,相当于150亿元,主要支持区县义务教育发展。

将市本级与区县经费捆绑投入的措施,在改善学校硬件建设,特别是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保证了每所学校都能达到北京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截至,北京市小学生均经费支出达2.3万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达3.6万元,创历史新高。

教育公平无疑是均衡发展的一个重量级关键词,对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北京市来说更是如此。在治理择校中,取消“共建生”是块“硬骨头”。在中央单位密集的北京市西城区,仅副部级以上的学校共建单位就有120家。去年对“共建生”一刀切政策出台后,西城区教委与各共建单位逐个谈话、解释政策,实现全区学生就近入学。

其实,从2013年暑期起,北京市教委就开始着手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制度的改革。次年改革正式推行,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的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正式启用,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每名学生标定属性。不正常的学生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都处于监控中,有据可查。

解决“择校”问题,仅靠约束校长、家长的行为,显然不够现实。要让老百姓发自内心拥护就近入学政策,前提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

为此,北京市从横、纵两个维度,努力实现“存量盘活,增量推进”,开启“北京教育新地图”。横向,通过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等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纵向,打通学段,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改革。

要彻底改变将中小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惯性思维,并非易事,但着眼于缩小区域间、学校间教育质量和升学就读机会差距的改革不能因此怯步。北京市祭出“组合拳”,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大力扶持资源薄弱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途径,构建教育新生态。同时,抓住考试变革破题,出台中高考改革配套措施,变革中小学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取消小学阶段统考统测,降低中考0.2难度系数题。

“改革思路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横向是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治理与应用,纵向是尊重学生成长的连贯性,修补原有培养链条的阻断性。”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说,如今,北京教育正沿着6个关键词一步步向理想生态迈进:让孩子在学前“玩”痛快,在小学“慢”下来,在初中“宽”一些,在高中“活”一些,步入职业院校“高”上去,接受大学教育“新”起来。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