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跨县解决149名教师两地分居(一)
本报讯(记者樊世刚通讯员尹晓军)“真是连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两个居然调到一起工作了!”说这话的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中学七年级(14)班班主任张子花。不久前,她和同为教师的丈夫包瑜结束了长达7年的两地分居生活,还在县城买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她的心里乐开了花,工作热情也更高了。
张子花、包瑜夫妻俩的家都在积石山县关家川乡,200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通过临夏州教师招考,张子花被分配到广河县三中,包瑜则留在积石山县积石中学。从2007年结婚后,他们一直分居生活。
在广河县三中,张子花教3个年级的语文课。由于教学任务重,离家又远,她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那时候就怕孩子生病,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甚至没法赶回家照看孩子。”张子花告诉记者,照料不到孩子和老人,自己心里一直很愧疚。多年来,他们曾尝试过各种办法,希望能调到一个县工作,但始终未能如愿。
在临夏州,有很多像张子花、包瑜一样的“夫妻园丁”,双双扎根三尺讲台,守护着乡村学子,却因为工作常年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些教师为了家庭不得不作出割舍离开讲台。为了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这些教师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2013年5月,临夏州委、州政府按照总量平衡、就近方便的原则,对教师中夫妻双方在不同县(市)任教的,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跨县调剂方式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解除后顾之忧。共有149名两地分居的教师在全州教育系统内进行了调动,张子花和包瑜就是其中的一对。
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积石山县友谊小学教师李莲芳。李莲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康乐县虎关乡高集小学,丈夫在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刘集小学任教,她回家一次得坐10多个小时的车。2013年年底,“终于熬到头”的李莲芳调入积石山县友谊小学,结束了长达9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终于与家人团圆了。
积石山县教育局副局长陶永鹏告诉记者,在全州教育系统进行调剂后,积石山县共调入11人、调出17人,解决了两地分居教师的生活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