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大一新生军训时间安排,新生军训项目内容及多少时间
7月11日,北方民族大学召开学生军训动员大会。校党委副书记李晓宁、副校长闵文义、高岳林出席。学校军训旅成员、承训部队官兵以及全体学生参加。
李晓宁对全体参训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耐得辛苦,耐得枯燥。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一丝不苟地完成军训各项任务。二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必须按照要求严格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不怕困难,刻苦训练,既练思想,又练技术,培养敢拼、敢闯、敢打硬仗的良好作风。三要严守纪律,争当模范。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听从教官指挥,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发扬“团结进取、砥砺成才”的校训精神,争创先进集体,争当优秀士兵。
大会宣读了学生军事训练组团方案、承训部队官兵名单和军训学生军容风纪管理规定。在接下来的14天里军训工作中,将组织开展包括“三大条令”学习、战术基础动作、野营拉练、实弹射击等多个科目的训练,以提高参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北方民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2008年5月正式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相结合,坚持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点相结合,坚持“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学校现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民族的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2万余人在读,少数民族学生占到65%以上,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30多年来,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深谙民族文化传统,熟悉民族风俗民情,在民族地区安心工作,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者,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捍卫者。他们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和谐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多次荣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上注重民族地区的需要,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目前,有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工程、动画等69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等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法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建设专业;自动化等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民族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MPA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材料科学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技术基础实验中心等9个省部级及以上实验中心。
学校坚持教师队伍是发展核心的理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建设了一支包括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4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4人在内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积极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合作办学、合作攻关联合机制,加大校地校企合作步伐,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大学使命和价值回归。学校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废渣循环再利用,清真食品研发,清真畜产品养殖,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域外西夏文献整理与研究,贺兰山大麦地岩画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及北方语言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