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顺学院录取通知书查询,通知书什么时候发为什么还没收到
安顺学院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全市总人口289.9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是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同志的故乡,王若飞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
安顺学院是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黔江师范学校、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迄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拥有东、西、北三个校区,西校区为主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011亩,教学行政用房10.8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0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3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61.12万元。学校教师队伍总人数为657人,其中专任教师430,教授及正高级职称53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24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502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74人),外籍教师3人;有贵州省省管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3人,安顺市市管专家24人。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方向),全日制本科在校生6935人。预科生100人,函授生439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4个教研教学部、8个教学科研辅助机构以及分别有1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学会、省级社科研究机构、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和2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学校另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适应基础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7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45项,地厅级项目267项。学校教师累计发表论文2473篇,其中被SCI、SSCI、EI等科学引文收录68篇,出版著作38部。
学校以《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加快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5〕8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凸显,办学特色初步显现,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逐步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学校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广大师生对未来充满信心,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努力将安顺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安顺、研究安顺、服务安顺;坚持质量立校战略,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特色兴校战略,彰显特色,突出亮点,以特色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延揽和造就优秀学者;坚持科研促校战略,加强科研管理,推动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发展。以“四大战略”促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把安顺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省内前列、西部知名、人民满意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