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快递查询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校本部、顺德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76.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67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

办学规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技术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学院,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北?医院),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14人,其中本专科生12061人、研究生3027人、留学生501人。

学科建设:学科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学、中药制剂学、中医内科脑病学、中药药理学,中医痹病学)。拥有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分别布局在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覆盖24个二、三级学科。

人才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7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00人。拥有院士3名,双聘院士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骨干教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6人,“*”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博士生导师236名、硕士生导师639名,先后有1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学改革:“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课题93项。在多科性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医学教育技术研究、科研促进教学、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实践。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49项,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获得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军队院校学籍管理系统》,被指定为全军和武警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73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占“十五”以来总成果的58.87%)已经转化为教学资源直接服务本科教学;主编出版“十一五”规划等高水平教材11部,58项多媒体教材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目前建有6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广东省精品课程、2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44门PBL课程、54门双语课程、3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改革成果在众多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科学研究:“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类课题2139项,获得纵向课题经费5.13亿元,主持“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4项。2000年以来,我校有5项科研成果7次入选国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闻。2004年~2008年,国家科技部公布的Medline收录论文排名中,我校连续5年在全国1000余所高校中位居前16名;2006年,侯凡凡教授的原创论文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NEnglJ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51.296,该成果被美国内科学年报评为“2006年内科学领域最重要的14项研究进展之一”。

医疗实力:拥有6个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广东省35项“名医工程项目”我校占9项。有直属附属医院6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北?医院),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都是高水平综合性教学医院,展开床位5000余张。在消化病诊治、肾病的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肾肝移植、异体手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脑血管介入、创伤修复、新生儿重症救治和围产医学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南方医院惠侨科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并得到*同志亲笔题词嘉勉。

产业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开创了全国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先河,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无限极口服液”、“尿毒清”等产品为基础,先后创建了深圳南方制药厂(三九集团前身)、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现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的医药企业。2004年转制地方以来,取得科技成果300余项,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国家1类新药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f-PAX系统等重量级的科研产品并成功转化,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日用化工等多个医药相关领域新建立了东方药林、南方洁灵、宜诚数字医疗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学校仪器设备精良,目前设备总值19亿多元人民币,其中A、B类设备达90%以上。有着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拥有装备现代的教学管理指挥中心和电化教学中心,基本实现形态学科实验显微录像化、机能学科实验微机化。教学场所齐全,教室基本实现了空调化、网络化及电子化。新建的4人一间的本科生公寓实现了通电话、通网络、通电视,拥有人工草皮的足球场和塑胶跑道的田径场。截至2012年3月,图书馆文献总量接近205万册(含电子图书99万余种),拥有各类文献数据库61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万2千余种,自建有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和南医院士文库,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外语、文学、计算机、军事、史地文献为特色,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综合馆藏体系。图书馆与学校网络中心共同建设数据中心,与校园网主干以万兆互联,构建先进的网络资源系统。除实体图书馆外,网上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http://lib.smu.edu.cn)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同时,通过提供安全的校外远程访问服务,方便不在校内的用户随时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目的。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医疗及行政用房81.48万平方米;截止2009年12月31日,学校总资产75.5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6.03亿元(按原始价统计,不含地产),其中教医研设备总值18.9亿元,其中十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11.9亿。建成了万兆级校园园区网络,所有教室和实验室实现了网络化、空调化、电子化。学生公寓可容纳1.6万名学生,并全部实现了通电话、通网络。是军委确认的具有医学情报查新资格的院校之一。

院有包括PET?CT在内的医疗设备9000余台(件),设备总值达7.9亿元,其中南方医院医疗设备总值4.9亿元。

1985年引进我国第1台,也是东南亚第1台核磁共振仪(MRI)(国内第2台是北京天坛医院),出版了国内第1部MRI专著,制定了国内第1个MRI诊断标准。影像中心是全省几十家中小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为全国七年制统编教材《医学影像学》的主编单位。

1999年全国首批、广东省首家引进PET,是广东省唯一能自己生产PET显像剂的单位,并供应省人民医院等医院。检查例数已达7300余例,国内最多(第2位是上海华山医院)。

1997年引进华南地区第1套三维适形放疗系统(俗称“光子刀”),已治疗3000余例,居华南地区首位(第2家为中山医肿瘤医院,2001引进,例数约为2000余例)。

1999年10月引进了亚洲第1套氩氦刀治疗系统。

2002年引进国内第1套肿瘤光动力治疗系统,治疗各类肿瘤达200余例,为国内开展例数最多的单位。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务院第三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从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我校医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位居广东省第一,在全国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中,排名第二。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体,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学校以项目为纽带建设了五大学科群: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新技术研究、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及药物筛选、器官衰竭的防治研究、应对核化生恐怖的医学防护技术研究、疑难病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2008年,该五大学科群被广东省评为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建设经费逾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一代名师、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一级教授---钟世镇

1925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和《JournalofClinicalAnatomy》期刊;担任总主编出版了《临床解剖学丛书》、《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和《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担任美国《ClinicalAnatomy》和法国《Surgical&RadiologicAnatomy》的执行编委及助理主编。他在显微外科领域的系列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研究上有创新性成就,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担任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主任,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一级教授---姚开泰

1931年出生,江苏昆山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姚开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肿瘤病理生理学家,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是我国鼻咽癌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鼻咽癌分子水平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姚开泰院士曾任国际EVB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奖生物科学学科评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等重要的学术任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近二十多项科技奖励;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十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荣获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

姚开泰院士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科技部“863”、“973”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中港合作研究课题、省科技攻关等三十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分题1项,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分题1项。姚开泰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3篇,其中被SCI-E收录的论文有46篇,包括Cancerresearch,Clinicalcancerresearch,Journalofmedicalgenetics,eoplasia,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Biomacromolecules,Journalofproteomeresearch,BMCbioinformatics,BMCCancer,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Histopathology,AnnSurgOncol,Biomacromolecules等国际著名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科(肾脏病)学专家、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侯凡凡

1950年出生,1973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1993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系教授,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

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她是几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ESBARI、ROAD和SDBRAS)的主要研究者。现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作为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已在许多国际著名期刊,如“NEnglJMed”、“JAmSocNephrol”、“KidneyInt”、“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和“Endocrinology”等发表过众多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4年和2007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2009年)。获欧洲肾脏病、透析、移植学会(EDTA)“杰出科学报告奖”(1995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最佳论文一等奖”(2001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4年),中国医师学会“中国医师奖”(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2002年)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科技进步奖医药卫生评审专家组成员、伯乐奖获得者、二级教授----赵克森

1937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专家,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创建人之一。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50多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广东省师德标兵,获总后勤部优秀人才建设伯乐奖,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育才奖金奖,二次赴北京出席总后勤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大会。主编出版了“休克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英文版“AdvancesinBurnsandTrauma”和“MolecularMechanismofSevereShock”等6本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国际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荣立三等功6次。为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理事、曾任中国病生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届中华医学会理事、4-5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彦青教授

1950年出生,1972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国内知名的肿瘤病理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及广东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突出贡献医学专家、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全军教育金奖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及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诊断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现代消化病及介入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及编委。Lancet、AmJNephrology、JclinicalPathology、JTranslationMedline、CellBiologyInternational等国际著名杂志特邀审稿专家。2003年以来主持及完成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863”子课题、“973”分题、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1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36篇,包括NEngJMed、JPathol、ModernPathol、Neoplasia、JProteomicsResearch、Gut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专著20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医学成果评审专家、伯乐奖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奖、中国流行流行病杰出贡献奖---俞守义

1937年生,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博导。2009年中华预防学会流行病学会授于“中国流行流行病杰出贡献奖”。1962年起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防科委十三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流研所、青海省贵德县鼠防站、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长期从事军事预防医学的科研、教学、突发疫情的防控研究和现场应急处理。曾任全军防生武器专业组副组长、国务院学委会科学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和军队总后勤部医学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评审组专家。1998年主持并召开全国第一届分子流行病学研讨会。曾主持军队指令性项目,参与国家“973”、“863”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各一项,军队、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功2次,主参编专著6部,培养硕博研究生108名,在读10名。荣获“军队科技干部伯乐奖”“省级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流行病学会终身名誉主委,广东省热带医学会理事长。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陈武凡

1949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广东省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兼评审专家)、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成果与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IEEETMI、TIP与TPAMI等会刊审稿人。主持及完成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军队重点攻关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国家提名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自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主编教材和专著各2部。

南方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查询,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快递什么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新生入学指南考试时间入学手册和军训注意事项

南方医科大学排名2024年排行第100名

南方医科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