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通过实验体会到弹力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橡皮、竹片、娃娃跳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你们呢?那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出示娃娃跳。

  3、指名表演……

  4、教师谈话:刚才两位同学在玩跳跳鼠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没有?

  5、学生交流。

  (二)探究新知,认识物体的弹性

  1、谈话:这几位同学的答案对不对呢?我们暂且不说,下面我们继续来玩一玩儿,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了解弹性

  教师谈话:在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装在篮子里。让我们来看一看,

  里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向教师汇报篮子里的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下面就请同学们一样一样的玩儿这些东西,给大家5分钟,看哪一组的同学玩儿出的花样多。

  让学生尽情地玩,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自己的玩法,特别要表扬那些玩的与众不同的学生。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这些东西在玩的时候,有什么相似的现象吗?老师要看哪些同学最会观察。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演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然后归纳出:给物体施加外力,物体形状改变,去掉外力,物体又恢复到原来形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来形状——形状改变——恢复形状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试验,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出示问题:①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改变?②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③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外力作用,去掉外力,弹性。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活动的基础上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从而为揭示出“什么是弹性”做铺垫。)

  课件出示弹性的定义,指名读一读。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