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作为、不执行

编辑: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

【案例】

  甲公司召开中层会议,一切都似乎很平静,然而,会议上公布了上半年的实际业绩时。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各种理由,例行汇报结束后,会议室内再无声音,所有中层管理干部都不再说话,都在等待着高管的训话和指示,很多管理人员用沉默来开会,完全是听报告的心态。 ...

【分析】

  文化,有时候是你成长过程中环境给你造成的思维定式;管理上无非有三种管理定式,集权、分权以及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的权变管理模式。

  集权以及分权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孰好孰坏,只是一个选择;

  一个高层决策者对自身偏好以及企业环境果断判别的选择;

  集权,意味着高效,也意味着少数人的控制力,意味着服从;

  分权,意味着参与,意味着是多数人的平衡,也意味着低效;

  所以,当你想要高效的工作环境时,就意味着你得集权。但集权还有很多特征,比如以领导为中心,文化氛围紧张、员工企业为家的氛围缺失,下属责任心不强等,你得忍受、接受和管理这些副作用。

  但是,很多人选择了或倾向于一个东西,想当然的不去管理这个选择给他带来的副作用,而是一味的批评、拒绝、或者逃避这些副作用,结果,大部分的精力都耗在了批评、拒绝或逃避上,而错过了应对副作用的措施,结果很简单,副作用永远还是副作用,而他,会越来越迷茫。一直纠结在副作用里。

  其实很简单的逻辑,既然选择了高效,那些所谓的副作用就是我们管理的目标,把它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管理起来。比如在集权管理模式下,很多的中层不作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层、中层还有基层都没有统一起来:

  高层选择了高效,但这个高效的前提不是工作高效,而是决策高效,而对中层,那就意味着对决策如何的执行,如何的用计划、组织、实施等措施落实决策,这好像就不是集权可以高效办到了,而是分权管理的强项。但是,非要在集权管理模式下实现,也不是不可能,就得付出更大的精力,甚至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心强的中层会去试着实施高层的决策,而责任心不强的人也会在高层的高压和一再催促下,被动的去实施着高层的决策,殊途同归,业绩最后都一样,反而是被动的人在大部分时间轻松许多,因为高层传递的信息会更多。因为中层参与不了决策,那么高层传递的信息成了中层完成工作好坏的标准,也是工作业绩与高层心目中模糊决策契合的关键。

  所以,在集权模式下,渐渐的会演变成中层在选择更多的不作为,这种不作用传递到基层,就是无标准,而可控的无标准管理模式就是分权管理模式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但在高层集权、中层不作为的氛围中产生的无标准,其实是有标准的,只是这个标准越级到高层,很模糊,是不可控的标准,是没有经过中层加工,没有明确下来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很迷茫,高层很着急,最后就很乱。最后结果就是事事有人管,但事事在等着上级的指令。

应该怎么做呢?

  集权,既然选择了,就要以一贯之,实施统一的集权管理,决策的同时,要组织制定配套详细的计划,各级人员要高效的按照计划执行。

  不能出现只想着集权,而决策与计划的时候,决策集权,计划反而放手,这是权责不能分离的最根本要求。决策是权力,而计划是责任,两个分离了,就会产生不作为现象,导致决策高效,但执行力低效。

  我比较偏向于分权,因为分权强调的是责任,是弱化权力,而责任直接指向工作本身,虽然看起来决策很低效,但其实执行力是高效的。而企业最需要的是谨慎的决策、高效的执行力,我们要把权力放在笼子里关起来,把责任集合到执行工作上来。作为,才有意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